事权、财权、财力是政府管理中三个重要的要素。事权指政府处理事务的权利和责任,财权指政府处理财产的权力,而财力则指政府处理财产的能力。这三个要素必须相互匹配才能使政府运转正常。相对于事权,财权和财力都是手段,是为履行特定事权服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也受到事权、财权、财力的影响,各种不同类型的体制都是这三要素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
事权是指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处理事务的权利和责任,包括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财权则是指政府处理财产的权力,例如财政预算、投资和财产分配等。
一般而言,事权、财权、财力三要素达到匹配,才能使一级政府运转正常。
相对于事权,财权和财力都是手段,是为履行特定事权服务的。
政府间财政关系涉及三要素:事权、财权、财力,各种不同类型的体制都是这三要素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
事 权 、 财 权 与 财 力 : 政 府 间 财 政 关 系 的 实 质
事权、财权与财力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其中事权指的是政府在行使职能时所拥有的决策权,财权指的是政府在财政领域的管理权,而财力则指的是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实力。事权、财权与财力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事权决定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行使范围,财权则规定了政府在财政资金的调配和管理方式,而财力则是政府在财政资金的实际运作能力。因此,事权、财权与财力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权、财权、财力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事权决定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行使范围,财权则规定了政府在财政资金的调配和管理方式,而财力则是政府在财政资金的实际运作能力。因此,事权、财权与财力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三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第四条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第五条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人权的连接
235人看过
-
网络管辖权与传统司法管辖权解决的原则
447人看过
-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犯罪中止
152人看过
-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原则
221人看过
-
权利与义务统一性
485人看过
-
传统的刑事管辖权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77人看过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社会保险具有法定性、保障性、互济性... 更多>
-
-
债权让与的成立原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10债权让与的构成要件是: 1、债权在合同中明确有效; 二、债权让与不改变原合同的内容; 3、债权转让人与债权受让人达成协议; 四、债权应具有可让性; 5、债权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
-
专利与侵权等同的原则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7等同原则起源于美国判例,是随着专利保护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规则,现已在很多国家的专利侵权判断中得到了适用。本文通过对等同原则的典型判例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理论,对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等同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主要以等同原则的起源、整体等同、方式—功能—效果、全部技术特征为主线,分析等同原则在美国发展的典型案例,明晰等同原则的发展概况;对德国和日本,概括
-
继承原则:权利义务XX一致原则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1该原则是指将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生前所尽义务的情况以及继承人对被继承人所遗留债务的清偿情况与继承人是否享有继承权以及如何行使继承权相结合,使继承人的继承权与其承担的义务相一致。这一原则在我国继承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法根据继父母子女间、继兄弟姐妹之间是否有共同生活的基础,相互之间是否存在抚养关系来确定彼此之间是否享有继承权。 2.继承法赋予了那些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
-
刑事辩护律师权利与保障基本原则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9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5条所规定的辩护律师的职责主要侧重于从实体方面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即仅仅是针对有关刑事实体问题进行辩驳、辩解性活动,不论是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还是提出意见,刑事辩护均只是围绕着刑事实体法律进行。而对于程序性辩护责任,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对此都没有予以明确、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