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
1、主体违法
当事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保证人资格不合法;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况;
2、客体违法
抵押财产是法律禁止的;抵押或质押财产是赃物或遗失物;
3、内容违法
如债权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使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扣担保的无效。
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不承担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承担的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此处的法理在于,在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下,担保人并非主合同的当事人,主合同无效不应当要求作为非合同当事人的担保人承担无效结果,除非担保人存在过错。
那么,如何判决担保人对主合同的无效是否存在过错呢?根据最高院的相关判决,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担保人过错是担保人明知主合同无效仍为之提供担保,或者明知主合同无效而仍促使主合同成立或为主合同签订作中介等情形。原因在于,担保人在明知主合同无效的情形下仍然故意促使合同成立,为合同成立提供中介服务,为合同履行提供担保,这显然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存在欺诈的嫌疑。因此此时担保人应当为其过错埋单。但是,即便如此,担保人的过错责任也不能过错,最多不能超过债权损失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其实就是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各居其一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担保人的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债权人的债务“不能清偿”,这与担保责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担保人的责任承担,必须在债权人已经起诉债务人,就其财产执行完毕后,债务仍未能得到清偿。
《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担保合同在哪些情形下无效
340人看过
-
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合同无效包括什么情形
456人看过
-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什么?
50人看过
-
劳动合同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118人看过
-
无效合同有哪些情形,合同无效有哪些情形
333人看过
-
根据目前规定,无效合同包括哪些情形?
263人看过
担保合同是为了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而在债权人(同时也是担保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或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即担保人)之间协商形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以一定方式保证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协议。担保合同... 更多>
-
包括哪些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9购房合同无效有以下情形: 1、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未经过购房者同意,卖家私自将房屋抵押或者出售给第三人。 2、开发商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或者提供虚假的商品房预售许证蒙蔽购房者来进行房屋的买卖。 3、出卖人在房屋已经抵押或者已经出售的情况下,故意隐瞒事实将房屋再次出售给购房者。 4、开发商故意隐瞒购房者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5、购房者所购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严
-
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合同无效包括哪些情形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7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则: 1、返还的范围区分善、恶意原则。占有人善意的,返还原物,如已使用要支付使用费,非善意时,返还原物和孳息或使用费。 2、禁止恶意抗辩原则。恶意抗辩即不符合确认合同无效的目的,也不利于制裁。 3、不使过错方受益原则。双方过错的合同,若一方可从合同无效中获利,即使禁止恶意抗辩,仍可以借第三方提出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的情形: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
-
2022年什么情形可以导致合同无效无效合同的情形包括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11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2、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签订的合同; 3、双方通谋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合同自始无效,任何人都可以主张其无效。
-
担保合同有哪些情形引起担保合同无效?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10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如下: 1、签订合同时,双方或一方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签订合同时双方意思不真实; 3、确保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 四、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
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包括哪些情形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13是指已成立,但因欠缺法定的有效要件,在法律上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1.我国《》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