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现居住地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现居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2、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3、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时,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均未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4、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
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
对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倍征收
对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当事人,女方生育时不满28周岁或者距生育第一个子女的间隔不满4年的,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征收。
对违反规定生育子女的当事人,其前一年实际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人均纯收入或者前三年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以下简称实际收入)高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以其实际收入为基数,按照本条前三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征收。
-
男职工可享多少天生育津贴介绍
427人看过
-
二胎生育新政策介绍
470人看过
-
医保包括生育险介绍
143人看过
-
生育保险的基本介绍
409人看过
-
非婚生育处罚
446人看过
-
地震后再生育问题介绍
312人看过
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 更多>
-
生育津贴的介绍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3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
-
新婚姻法非婚生育将会罚款多少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9首先这不是婚姻法的范畴,属于计生,也就是卫生与计划生育条列。其次,非婚大致有4种,处罚不一样。1:仅仅没有去办结婚证,这个是需要马上去办,就算罚也只是略带惩戒性的,我们这几乎不罚2:不到结婚年纪。以后会结婚,这个属于未婚生育,各省有差异,一般是按超生或者超生的一半处罚。超生德处罚是,当地人均年收入2倍的2倍(人)3:以后不结婚,或者男人(女人)不见了。跑了。不要了、这种和2差不多,但只罚一方(人)
-
黑龙江非婚生育要罚多少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11非婚生育违法计划生育规定,应该缴纳社会抚养费,注意要求其开具正规收费票据。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城镇居民按下列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一)生育第一胎的,缴纳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农村居民按下列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一)生育第一胎的,缴纳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
农村户口女方是非婚生育子女罚款多少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292016年二胎政策出台之前,生二胎需满足哪些条件,农业公民符合非农申请二胎条件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生第二子女:1.夫妻一方因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是二等二级以上残废军人的;2.夫妻一方为;3.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负责女方父母的;4.家中只有一个女孩,女方年满35周岁的;5.夫妇双方都属,男、女一方未过子女的,另一方只有一个孩子的;6.同胞兄弟中一人婚后没有生育能力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其他
-
“非婚生育”罚款是真的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01不,非婚生子还是要罚款的,毕竟是违法的计划生育政策。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10倍征收;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和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非婚生第一个子女的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一倍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