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解释法律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7 20:00:20 58 人看过

一、法律不应受裁判,而应是裁判的准则

不知从何时起,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人们大都以批评法律、挖掘到法律漏洞为荣。但是在张明楷教授的眼里,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法律不应受裁判,而应是裁判的准则。

尽管刑法用语可能出现失误,尽管法条表述可能产生歧义,但解释者“必须做出有利于立法者的假定”,相信立法者不会制定非正义的法律。所以,解释者与其在得出非正义的解释结论后批判刑法,不如合理运用解释方法得出正义的解释结论;与其怀疑刑法规范本身,不如怀疑自己的解释能力与解释结论。

二、遵守罪刑法定原则解释刑法

为克服刑法的安定性,罪刑法定主义应运而生,从而要求刑法成文化。

这决定解释者在解释刑法时,必须根据刑法规定犯罪的实质的、正义的标准,并且在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内,确定犯罪的范围,使实质的、正义的标准与刑法用语的含义相对应,正确界定犯罪的内涵与外延。即既要按照正义的理念探索法律条文的正义含义,也不能脱离法律条文,追求所谓的“正义”。

三、应对法律作出与时代生活事实一致的解释

法律是保守的,但时代是进化的。因此,活生生的正义还需要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发现。

制定法的真实含义不只是隐藏在法条文字中,而且同样隐藏在具体的生活事实中。虽然刑法在制定时是当时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但解释者的根本标准,是解释时的人民群众意志。所以,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而且在于生活。

法律的文本,不是在制定时已封闭成环,而是在不断吸收新的生活事实而成为一个开放的文本,同时代的解释是最好的解释,刑法分则条文并非界定具体犯罪的定义,而是以抽象性、一般性的用语描述具体犯罪类型,一个虽然有一个固定核心,但却是没有固定界限的开放的类型。

为了使法律满足一个处在永久运动中的社会的所有新的需要,“法学家必须把他应当判决的、个别的、具体的个案与组成实在法的法制的或多或少是抽象把握的各种规则联系起来。规则和案件是他的思维的两个界限。他的考虑从案件到规则,又从规范到案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权衡。案件通过那些可能会等着拿来应用的、可能决定着判决的规则进行分析;反之,规则则是通过某些特定的个案或者案件类型进行解释。”

“只有在规范与生活事实、应然与实然,彼此互相对应时,才产生实际的法律。”而使规范与事实取得一致的东东,却是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类型的固定核心的本质。如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类型的固定核心的本质,就是禁止毁坏他人财物。

四、刑法的解释就是在心中充满正义的前提下,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过程

1、解释者或判断者在往返于法律规范和生活事实之间时,不一定要达到有罪结论才罢休。只有在既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又不歪曲事实的前提下,如果犯罪构成与案件事实彼此对应时,则应得出有罪结论;

2、不要以为越是能“设定”刑法漏洞,就越有学术成就;

3、在往返于法律规范和生活事实之间进行解释时,要避免“将熟悉与必须相混淆”这一人们常犯的错误,不能用解释者所知的有限事实,限定规范的涵摄范围。

五、争议的取舍标准

刑法的解释就是正义的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相互对应。但有解释必然有争议。面对不同解释者正义与否的争议,应当作如下判断:

1、对于一般的、基本的正义原则,解释者之产不会产生明显分歧;

2、“使法律之间相协调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正义的核心是平等,它要求对所有的人都应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所以,对刑法分则进行体系解释,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使相同的犯罪得到相同的处理,就是正义的;否则就是非正义的。

3、一致的价值经验是认识正义的基础。解释者应当善于观察一般人的生活与心理,准确了解人类本性和事物本质。

4、在解释刑法时,不仅要想象“如果自己是当初的立法者,会得出何种”结论,而且还要想象“如果自己是当今的立法者,会得出何种结论”。

5、当然,“只有自己是正义的,才能认识正义的事情”,才能提示刑法的正义理念。只有凭着良心解释刑法,才不至于违反刑法的正义理念。

六、使刑法规范与生活相对应的过程,是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1、需要反复、合理性运用各种地,准确抽象生活事实,正确理解规范与事实的本质,直至得出符合正义的结论;

2、如果解释者的先前理解符合正义理念、与相关条文相协调、能够公平地处理案件,便可以坚持这种理解。

3、如果解释者的先前理解有悖正义理念(或违背普通的正义标准)时,必须放弃它;

4、如果解释者的先前理解与刑法的相关条文存在矛盾与冲突时,必须放弃它;

5、如果解释者的先前理解不能公平地处理现实案件时(按先前理解处理案件不能被一般人接受时),必须放弃它。

6、放弃先前的理解,按照第1条的要求重新探索新的理解,并按照2、3、4、5的要求重新检验,以致周而复始,直至得出符合正义理念的结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21: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相关文章
  •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认立功的主体
    在诉讼程序中共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三个司法主体,他们参与并主导着整个诉讼程序的进程。那么立功是由他们中的某一个机关认定,还是由三个机关共同认定或是三个机关都有认定立功的权力呢?三个机关的职责不同,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不同,所以,由三个机关共同认定只能造成认定上的更加混乱而别无益处,故不能由三个机关共同认定。那么是否三个机关各自都有认定立功的权力呢?在一般的案件中最先接触案件的是侦查机关,也是最先进入诉讼程序的,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立功行为也必须由侦查机关在实践中查证属实。可以看出侦查机关在立功的认定上是存在优势的,但是,他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侦查机关在侦查中很可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也有可能为了掩盖自己在侦查中的过失或是错误,而无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立功行为;粗心的侦查机关也有可能将立功行为遗漏。在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体制下这是相当危险的,会造成侦查机关的渎职,会
    2023-06-12
    444人看过
  •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别既遂与未遂
    盗窃罪既遂未遂控制说的具体理解虽然在刑法理论上我们已经确认,盗窃罪的既遂未遂是根据盗窃行为人是否已经取得了对所盗财物的实际控制来判断的。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具体盗窃行为中,判断何谓对所盗财物取得“实际控制”仍是极为复杂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实际控制”,是指行为人能够支配处理该项财物。所以“实际控制”财物并非要求财物一定要在行为人手里,同时在行为人手里的财物也未必就一定被行为人实际控制。并且这种实际控制并无时间长短之要求,也无盗窃行为人必须利用盗窃所得物的要求。具体言之,实践中应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重视:第一,对盗窃财物的实际控制,不仅仅是指破坏了权利人对被盗财物的原有控制,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盗窃行为人对被盗财物新的实际控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权利人因盗窃行为人失去了对被盗财物控制的同时,盗窃行为人也就取得了对该财物的实际控制。但也不尽然。在某些情况下,权利人虽然已经失
    2023-02-16
    181人看过
  • 了解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
    对于欺骗他人吸毒罪既遂的行为,人民法院一般会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欺骗他人吸毒罪无论毒品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多次欺骗他人吸毒的、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等,处3到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怎样判刑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3、加重处罚事由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情节严重的、是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等。从重处罚事由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从重处罚事由。《中
    2023-07-06
    110人看过
  • 司法解释在法律中的地位
    司法解释不属于狭义的法律,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以及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作出的解释。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不等同于法律。司法解释扣押物品有哪些法律依据行政处罚中扣押物品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法律依据是《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023-07-06
    226人看过
  • 民诉法司法解释107条的解读与实践
    正确理解、全面适用《民诉法解释》第108条,要明确以下几点:1、前提--何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依《民诉法解释》第90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即提出诉讼请求并对所依据的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人。若单以合同纠纷为例,依《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五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即主张合同关系
    2023-07-07
    137人看过
  •  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法律解释及司法实践
    这段内容讲述了侵占罪的相关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会受到刑法的制裁,其中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侵占罪。而对于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也会受到刑法的制裁。需要注意的是,本条罪只适用于告诉的才处理。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代 为 保 管 财 物 非 法 占 为 己 有 罪 的 法 律 分 析代为保管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罪,是指在代为保管他人财物的情况下,非法占有并支配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拒不退还的行为
    2023-09-03
    147人看过
  • 行政诉讼谅解书在司法实践中有何作用
    一、行政诉讼谅解书在司法实践中有何作用谅解书所具备的作用包括:首先,在侦查阶段中,针对那些性质相对较轻的故意伤害案件,若仅涉及到轻伤级别,则可凭借当事人支付相应赔偿费用从而得到受害人出具的谅解书,随后将此文件提交至相关办案机构,进而有助于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或直接撤销案件;其次,当案件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时,若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能够诚恳地认罪,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补偿,以此获取受害人的谅解,同时受害人又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可以做出从轻处罚。同样,如果犯罪情节较为轻微,检察院也可能会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只要能真心悔过,通过向受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受害人的谅解,并且受害人愿意达成和解协议,那么双方当事人便可以自行和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2024-07-17
    145人看过
  • 如何处理司法实践中的参与
    作为一种民俗,婚约在我市一些地区仍然十分盛行,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婚约必须履行。约定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订婚一方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以订婚为由要求对方与之结婚。对于因解除婚约而引发的财产纠纷,首先要明确财产的性质。如果捐款是自愿的,就不退还,但如果价值高,就应该酌情退还。买卖、安排婚姻,或者通过婚姻合同索取、骗取钱财,属于违法行为,应当返还。首先,订婚不是结婚的必要程序和要求。法律既不提倡也不禁止订婚。第二,愿意订婚的男女应该为所欲为,但前提是双方都同意。任何人不得强行干涉。所有强迫包办婚姻都是无效的。第三,约定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能由双方自愿履行。法律不保护和执行约定。如果双方同意终止约定,可以自行终止。当事人一方要求解除约定的,可以不经对方同意解除约定。第四,在处理因解除婚约引发的财产纠纷时,应当根据双方交付财产的动机、目的和价值判断财产的性质。为促进社会安定团结,落实婚姻自由原则,应根据不
    2023-05-02
    477人看过
  • 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界定入室盗窃行为
    此行为符合以下四个条件时,应被判定为涉嫌入室盗窃的违法犯罪行为:1.其進屋子的主要意图是不合法的,也就是经由非法渠道,出于偷盗的企图进入了他人的住处;2.假如这个人未经允许,破门而入他人家庭中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区域,并在此期间实施了盗窃的行为,那么这样的行为就能断定为构成了嚴重的侵入式盗窃;3.更进一步来说,必须是在非法侵入他人住所之后进行的盗窃活动;4.倘若犯罪嫌疑人携带国家明令禁止私人持有或使用的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各类器械进行盗窃,或者此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动时,还随身携带可能对他人生命造成威胁的其它过度危险的器械等,同样也构成了入室盗窃罪名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2024-05-08
    468人看过
  •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应用无罪推定原则
    一、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应用无罪推定原则应用无罪推定原则,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无罪推定准绳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全数进程。2.无罪推定准绳适用于案件的全数究竟。案件究竟便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究竟配合构成的团体。不但关于案件究竟的成立与否要贯彻无罪推定原则,而且对于案件中的局部事实,也要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在基本案件事实确定成立的基础上,对于其他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同样需要严格把握。3.无罪推定原则是办理案件进程与效果的对立。无罪推定更多地表现为效果,即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认定被告人无罪。但无罪推定的思维模式指示认定案件究竟的详细进程,检察、应用证据,分析论证案件事实,均应遵循无罪推定原则。4.无罪推定准绳外化为详细的法律行动。二、无罪推定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第一,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针对某个行为是否有罪;而无罪推定原则所针对的是某个嫌疑人是否有罪。第二,所依据的法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
    2023-08-24
    420人看过
  • 相约自杀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
    相约自杀,是指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在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不具备故意杀人罪的特征,因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如果其中有的自杀身死,有的自杀未死或未自杀,则不能一概而论,应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1、如果双方均自杀身亡,则不追究也无法追究任何一方的责任;2、如果按照约定,一方将另一方先杀死,再自杀未果的,一般会按照故意杀人罪处理,量刑时可能会从宽处罚;3、一方教唆对方自杀,同时表示自己一同自杀,在共同自杀时,被教唆者自杀身亡,而教唆者自杀未逞的,对教唆者应按教唆自杀处理,定故意杀人罪。4、相约双方各自实施自杀行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自杀未逞,未逞一方并不负刑事责任,不能认定未逞一方犯有故意杀人罪。5、如果双方相约自杀,当一方实施自杀行为后,另一方反悔的,反悔一方未对自杀的行为人不予阻拦或抢救,反悔一方也会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律师
    2023-05-06
    432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抢劫罪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抢劫巨额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相关知识延伸阅读: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有什么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根据该解释第2条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2023-05-01
    377人看过
  • 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委托创作合同
    首先应从委托创作合同的法律性质和所受调整的法律规范入手。委托创作合同属于著作权合同纠纷中的受案类型,是指当事人约定由委托人就特定作品委托他人创作,受托人依约付出智力劳动并完成作品创作,由委托人支付报酬所订立的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委托创作合同纠纷主要争议包括:基于合同约定而产生的创作作品权属问题;基于合同履行而产生的违约责任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相应条款仅对委托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做出规定,但是,当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涉及作品验收、价款给付、违约责任等问题时,上述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调整依据,因此需要从上位法即《民法典》中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由于我国《民法典》分则中的有名合同并未涉及委托创作的相应规定,因此从《民法典》的角度来说委托创作合同应属于无名合同,但仍可根据合同类推原则,做出《民法典》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委托创作合同与承揽合同具有共同法律特征,可以适用承揽合同的相应法律
    2023-06-26
    372人看过
  • 如何理解取保候审的期限在司法实践中的不同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对取保候审的期限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这条规定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自适用的期限。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而言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也分别对取保候审的期限作了规定。公安部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92条和第103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不超过12个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试行》第56条和第70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
    2023-06-11
    409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罪刑法定
    相关咨询
    • 司法实践中如何解释适用第39条第2款?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7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按照我们在实践中常识性的理解,那就是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且达到严重程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如果违反劳动合同的未达到严重程度的,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也就说,违反规章制度是否达到严重程度,应是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的唯一标准。对《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理解及操作,从法律的严肃性、排他性来
    • 犯罪形态中止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是如何解释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7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 实质危险犯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是怎么解释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7
      危险犯在定罪要件上不需要实害作为定罪要件,也就是说你在铁轨上放了巨石,就已经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但是这块石头具体是谁挪开的,为什么挪开的,你没有说清楚,所以判决的结果还是要看实际情节和法官的尺度。
    • 敲诈勒索罪在司法实践中是怎么解释的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17
      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诈勒索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其犯罪对象是
    • 司法实践中用学理解释还是法律与司法解释民事和刑事方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8
      司法实践中主要运用法律和司法解释解决法律问题,学理解释一般不能直接作为认定法律事实的依据,只有在穷尽所有法律和司法解释之后,学理解释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