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行政诉讼的主体的办法:向法院起诉,且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一般是被告;而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但未起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是第三人。
一、行政复议复议后还能再行政诉讼吗
不能,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征地补偿不合理如何去维权
对于征地补偿不合理的解决,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三、行政复议法人申请人不包括哪些人
行政复议中申请人不包括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
行政机关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11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规定的行政案件不服的
18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设立当事人诉讼的构想
55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什么样的人是被认定为当事人
264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行政复议部门怎么告诉当事人
193人看过
-
如何当好行政诉讼中的公益行为
337人看过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
怎么样认定行政诉讼中严重不当行为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3新《》规定,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对于什么是“明显不当”,学术界及司法实务界理解多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显不当”是指行政行为不与法律文字规定相抵触但不符合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侧重于从客观结果上考察行政行为。在审查标准上,“明显不当”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不符合比例原则、违反平等原则或缺乏正当程序。在行政处罚、和信息公开案件中均存在一
-
行政诉讼中法院如何认定当事人、委托人及仲裁人在行政诉讼中的举证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71、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广义质证通常指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另一方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与本案争议事实的关联性、真实性,是否有证明力,是否可以作为本案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进行的说明、评价、质疑、辩驳、对质、辩论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证据效力的活动及其过程
-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如何确认案件的行政证据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29一、相关性认定证据的相关性,又称证据的相关性,是指案卷中的证据材料与案件中待证事实之间的一定直接或间接关系,即证明案件事实的可能性。它是证据三性中最重要的属性。证据只有具有相关性,才能在法庭上进一步审查其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明效力。法庭对证据相关性的审查贯穿于证据审查的全过程。无论是庭审前、庭审中还是庭审后,只要法院发现证据不相关,就可以随时终止对证据其他属性的进一步审查。在审判实践中,间接证据的相
-
如何当好行政诉讼中的公益行为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29第一,正确理解和重视。在思想上,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行政公益诉讼,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法定权力和责任,将成为新常态。从检察院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6月,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等领域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053起,其中诉前程序案件7903起,诉讼案件1150起。在诉前程序案件中,行
-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可以中止行政诉讼对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8中止审理需要有法定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