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为: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牟利为目的;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宅基地买卖属于什么法律案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买卖农村宅基地是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涉及的犯罪罪名包括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八条【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第三百四十二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小组长私自卖集体土地怎么办
村小组长不能私自倒卖村集体土地,严重的话,可能涉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可以向纪检部门举报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会受到判刑吗
406人看过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一般判多久如何判
280人看过
-
新刑法对什么行为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303人看过
-
研究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既遂刑罚的适用问题
324人看过
-
裁判法院如何判定涉及土地使用权罪的串通倒卖案件
274人看过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判决方式应该如何确定
122人看过
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使用权中的一种,是国家向土地使用者发放的,用于开发、经营、使用土地的一种特有权利。 这种权利可以是由土地使用者自行使用土地,也可以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给他人,甚至是进行抵押贷款。 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土地使用者可以对... 更多>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土地制度上的串通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16法院对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判决标准: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或者转卖土地使用权价格的5%以上20%以下罚款; 2、两人以上串通犯罪的,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中国刑法地方构成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16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处罚:情节严重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或者倒卖土地使用权价款5%以上20%以下的罚款。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3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必须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依本节第231条规定,单位亦能构成本罪。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追
-
什么样的情况下构成“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宁夏在线咨询 2021-12-21符合下列条件的,将构成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一、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是故意构成的,以牟利为目的; 3、犯罪对象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 4、本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法,非法转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
-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什么方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3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必须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牟利为目的,不以牟利为目的,不构成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