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2年后,因双方共同财产分割约定中遗忘了部分财产导致财产©分,最终对簿公堂。近日,船山区法院受理了这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经法院庭上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财产©分离婚2年后对簿公堂
市城区的张明(化名)与李洁(化名)因感情不和,经协议于2009年9月办理了离婚手续。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中写明了住房、小车归张明所有,张明向李洁支付12万元,另外,双方还对存款、债务等事项进行了协商。
离婚几个月后,李洁才想起来,在她和张明结婚后,两人还投资开了一家装饰公司,这部分财产还ˆ有进行分割。于是,李洁找到张明协商,希望能拿回自己该得的那部分,然而多次协商也δ能达成协议。今年2月,李洁一纸诉状将张明告上法庭。
法院开审时,李洁认为这家装饰公司是结婚后开的,在婚姻存续期间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虽然在协议离婚时遗忘了,但是仍应当予以分割。然而张明不同意李洁的财产分割要求,双方在法庭上各执己见,均不同意和解。在庭审辩论过程中,面对昔日熟悉的面孔,想起5年共同生活的点滴细节,双方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张明支付李洁公司投资款6000元。
律师支招防范离婚“后遗症”
记者在市城区主要律师事务所了解到,此类案件不在少数。
这几年离婚案件多了,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曾经的夫妻因为财产问题对簿公堂的屡见不鲜。其实,只要留意就可以避免这些“后遗症”。
任强提醒市民,协商离婚清理财产时,要重视财产分割,最好能将所有应分割的财产一次性分割完毕,不留后遗症。分割时最好在协议里将共同财产写清楚,以避免事后因约定内容不明而发生纠纷。另外,对已协商分割完毕的财产,需要履行手续的,如房产过户要及早办理,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
离婚漏分房?昔日夫妻离婚后财产纠纷再对簿公堂
489人看过
-
昔日情侣今为“婚房”对簿公堂
408人看过
-
夫妻为财产纠纷对簿公堂
315人看过
-
昔日恋人今对簿公堂是借款还是财产赠与
419人看过
-
昔日夫妻今结怨分割财产动粗手
484人看过
-
男友拒付10万分手费昔日恋人对簿公堂
223人看过
离婚手续的办理有两种: 第一种为,双方自愿离婚,且达成共同意思表示后,夫妻双方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重要证件和离婚协议书等书面材料,到当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 第二种为,一方不同意离婚,要求离婚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法... 更多>
-
夫妻为财产纠纷对簿公堂湖南在线咨询 2021-01-17妻子闹离婚,丈夫却意外发现妻子重婚。一桩维持了十几年的婚姻被宣告无效后,两人的财产该如何分割?近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对这起罕见的官司作出判决:女方无权分房子,但男方需按房子评估价的一半对女方作出补偿。此外,女方重婚有过错,需赔偿男方精神损失费5000元。 这起官司的双方原本是一对名正言顺的夫妻。他们在1992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并共同生活了十几年。2006年4月,女方黄某突然闹起离婚,并
-
财产漏分 离婚2年后对簿公堂云南在线咨询 2021-01-14市城区的张明(化名)与李洁(化名)因感情不和,经协议于2009年9月办理了离婚手续。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中写明了住房、小车归张明所有,张明向李洁支付12万元,另外,双方还对存款、债务等事项进行了协商。 离婚几个月后,李洁才想起来,在她和张明结婚后,两人还投资开了一家装饰公司,这部分财产还没有进行分割。于是,李洁找到张明协商,希望能拿回自己该得的那部分,然而多次协商也未能达成协议。今年2月,李洁
-
老夫妻对簿公堂算共同财产判平分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6养老金算不算夫妻的共同财产近日,广州市花都法院审理一起离婚案,判决认为养老金就像是个人的工资一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予以分割。77岁的A日前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称与比自己小17岁的老伴没法一起过日子了,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并分割共同财产。不料,王姨向法院提出,A的养老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要求依法分割。但A不同意。法院审理认为,养老金是因个人工资支出产生的,当属夫妻共同财产中的隐形收入,因此A养老金的
-
解除婚约一方拒不返还彩礼 昔日恋人对簿公堂江西在线咨询 2021-01-31小薛和小王本是男女朋友,二人于今年春节订婚,小薛为此花了17万多元下了彩礼和礼金。但最终双方因发生矛盾,解除了婚约,但小王拒不返还彩礼。无奈之下,小薛将小王告上了法院。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小薛在起诉书中称:2006年年底经亲友介绍,认识了小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决定与2008年春节期间订婚,仪式决定在老家举行。按照当地的习俗,双方在订婚前以金钱或者实物方式互为支付彩礼
-
夫妻同居分割财产遗漏案件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6同居财产分割遗漏当事人的处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居财产分割首先要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分配。法院一般按照照照顾子女、妇女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