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从职场发展、婚育观念、家庭责任等维度透视,分析职场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女性正在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职场上更大的发展,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很多女性希望能够实现事业和家庭兼顾。
职场女性平均月薪达 8545 元 超 3 成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 40% 以上
该报告显示,2022 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 8545 元,低于男性的 9776 元,相差 12%,与上一年持平。但相比去年同期,女性的薪资涨幅为 5%,略高于职场男性薪资涨幅的 4.8%。女性薪资更快速的增长,意味着男女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职场女性拼劲十足,68.9% 的女性每天工作超过 8 小时。而回到家中,女性又成为家务主力,每天操持家务 1 小时以上的女性达 50.9%,高于男性的 45.2%。
收入方面,女性能顶半边天,33.1% 的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 40% 以上。同时,女性的开支不止用于吃喝玩乐,41.5% 的女性将收入主要用于租房或房贷,其次是子女抚养教育和储蓄理财,分别为 34.2% 和 32.4%。
职场女性比男性更 “高知” 但仅 3 成职场女性自认为表现优秀
对于职场人而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然而,分别有 29.7% 和 43.6% 的职场女性认为,未来一年升职 “可能性很小” 或“几乎没可能”,总占比达 73.3%,而有同样想法的男性占比为 66.2%。这表明,职场女性对晋升的信心低于男性。
数据表明,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场女性占比 55.9%,远高于男性的 33.6%。然而,处于基层及以上管理职位的女性占比 34.2%,低于男性的 40.7%。虽然女性更高知,但从职场人的评价上看,59.9% 的职场人认为男性的优势是 “目标明确,善于完成有挑战的任务”,选项占比最高,其次有 51.5% 认为男性 “富有领导力”,而认为富有领导力是女性主要优势的职场人,占比仅 5.7%,在所有选项中排在最末。职场人对于女性更多的评价是 “有耐心,善于协作”。
各领域爆发的 “她力量” 增强职场女性信心 董明珠、谷爱凌成独立女性偶像
2021 年以来,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鼓舞了大量女性。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69.2% 的职场女性认为这些事件体现了 “她力量” 在各领域爆发,占比高于男性的 52.2%。同时,64.4% 的女性认为“女性竞技能力不比男性弱”,高于男性的 57%;此外,分别有 40.4%、28.1% 的男性认为“女性社会地位在提升”、“优秀女性能够代表大国形象”,占比均略高于女性,可见越来越多的男性意识到女性力量对社会的影响。
数据显示,大部分女性正在为追求男女平等做出实际努力,有 83.2% 的女性 “加强各方面学习,完善自我”,80.3% 的女性选择 “增强技能,提高职场竞争力”。
本次调研中,分别有 37.5% 和 28.9% 的女性相信职场性别平等 “一定” 或“也许”会更好,总占比达 66.4%。可见,大多数职场人相信职场性别平等正在向好发展,男性比女性更加乐观。
-
职业女性遭遇性别歧视
365人看过
-
调查显示67%的女工认为存在性别歧视
309人看过
-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显示:就业歧视严重
348人看过
-
如何消除职场中的性别歧视
433人看过
-
痛经假会加深女性在职场上所受的歧视?
188人看过
-
性别歧视成女大学生就业门槛
339人看过
-
产假延长女性歧视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7目前,产假期间妇女的工资是由社保出的,但是,这还不足够。一是,有没给齐的部分,还是得由妇女所在单位出的。二是单位因为人员变动的效率损失被忽略了。这个时候,保护、优待生育妇女的规定,不过是法律强制一部分人必须做什么,强制这部分人必须为妇女生育付出额外的代价。 比如,保护生育妇女的利益,针对的就是企业主或生育女性身边的同事。如果老板请一个人来替代,或者多给加班费给其他员工,让他们多承担一些工作,那么,
-
面对求职单位的女性性别歧视如何处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09面对求职单位的女性性别歧视,可以到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的。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
怀孕后如何应对职场歧视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30如今,许多劳动者都感到困惑,如果在怀孕期间被公司解雇,他们该怎么办?根据法律规定,怀孕期间,公司不能无理由地解雇员工,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公司违反相关规定解雇员工,员工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种,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工资损失,直到合同期满。如果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劳动合同到期,仲裁或法院会撤销用人单位的解雇决定,认定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并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到劳动合同终止之日的工
-
女性就业歧视不再存在了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11有了这些新增的明确表述,企业如果存在以上行为,将可以明确界定为违法,予以识别和处罚。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妇联等可以单独或者联合约谈用人单位,并督促其限期纠正。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拟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
怀孕后遭遇职场歧视,如何维权?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0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有责任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例如《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劳动者可以对该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不予认可。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情况,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不能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等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