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一般预防。指通过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条件性防范措施,减少犯罪的机遇和条件;
2、特殊预防。指采取特殊手段来预防犯罪,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监禁和改造,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通过死刑的适用,从肉体上消灭罪大恶极的罪犯,彻底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无期徒刑的适用,将罪犯与社会终身隔离,剥夺其在社会上重新违法犯罪的条件;通过有期徒刑的适用和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亲身体验到刑罚的痛苦,使犯罪人自觉地消除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
3、微观预防,指设置各种防线,预防和减少社会犯罪和重新犯罪。通过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方式减少犯罪的发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什么
违法犯罪行为包括:
1、作为型犯罪行为。作为是表现为一定的身体动作的作为。作为是通常意义上的行为,论及行为时,首先就是作为;
2、不作为型犯罪行为。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
3、持有型犯罪行为。持有是指对于某些法律所禁止的物品之间存在支配关系的状态。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行政违法行为预防
205人看过
-
预谋犯罪的行为如何预防
219人看过
-
怎样预防汽车购销合同欺骗行为的发生?
462人看过
-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预防侵财犯罪的发生?
294人看过
-
如何防范违法发放贷款的行为发生
309人看过
-
违反消防法规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241人看过
预防犯罪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包括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两个方面,前者从宏观角度出发,后者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锁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 更多>
-
经济犯罪预防应该怎样预防?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8一)提高思想认识 预防职务犯罪首先要加强以领导班子为主的全体教职工的政治学习、法律知识的学习,让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通政策、懂法律,能够以国家法律、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他人的工作作风,能够以奉公守法、廉洁勤政为楷模、以渎职犯罪为反面教材。让广大教职工,特别是班子领导人人心中建立抵制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火墙”,人人手中有反腐倡廉的法律武器,让职务犯罪的病毒无孔可入,无滋生之地,无蔓延
-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行为标准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29德州违法发放贷款罪刑事处罚标准是,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将什么列为不良行为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7不良行为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
犯罪预防案件是怎样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30在办理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犯罪预防案件过程中,该院法官发现此类犯罪发生的主要特点为:(一)涉案罪名相对集中。集中在故意伤害、抢劫两类案件。在该院审结的校园欺凌犯罪案件中,抢劫案件占69.23%,故意伤害案件占30.77%。由此可见,侵财和因琐事寻仇报复是当前校园暴力犯罪的主要动机和目的。(二)被侵害对象的特殊性和弱势性。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由于心理、生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问答该怎样进行的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4为了预防留守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该院在分析研究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研究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建议: 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和学校教育管理责任。缺乏有效监管是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政府及基层组织应担负起服务职能,及时掌握辖区内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情况,建立完备的留守未成年人个人档案库,形成家长主动报备、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社会基层组织监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