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避险过当的处罚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06 03:30:20 377 人看过

该段内容探讨了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及其刑事责任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避险过当应当预见到所保全的权益可能大于或相当于所损害的权益,因此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但在个别或间接故意的情况下,避险过当可能构成犯罪。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确定避险过当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根据其罪过形式来追究其刑事责任。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当然,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 险 过 当 的 构 成 要 件 与 处 理 原 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包括:

1. 必要性: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2. 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造成严重损失;

3. 紧急避险意识:行为人认识到紧急避险的必要性,并采取行动以避免危险。

然而,紧急避险也存在一定的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紧急避险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避险措施的必要性和损害程度等因素。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其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必要性,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程度适当,且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那么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紧急避险。但是,如果行为人无法证明其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必要性,或者损害程度过大,或者存在过错,那么其行为就不应被认定为紧急避险。

在处理紧急避险案件时,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避险措施的必要性和损害程度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的处理。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确定避险过当所触犯的罪过形式后,我们应根据其罪过形式追究刑事责任。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包括必要性和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然而,紧急避险也存在一定的处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紧急避险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避险措施的必要性和损害程度等因素。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其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必要性,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程度适当,且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那么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紧急避险。但若行为人无法证明其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必要性,或者损害程度过大,或者存在过错,那么其行为就不应被认定为紧急避险。

《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5: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避险过当相关文章
  • 是否是紧急避险,还是避险过当
    按照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如果丁不撞中巴将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事件,因此丁属于紧急避险,不属过当。一、紧急避险引发交通事故的责任怎么划分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牺牲较小利益而保全较大利益的行为。对于造成交通损害者来说,如果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即不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或保全的利益不是大于受损害利益的,则紧急避险不能构成免责事由,当事人仍需按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紧急避险的险情是由第三人引起的,紧急避险又符合上列要件要求,则构成避险人免责事由,而由第三人负担民事责任。如紧
    2023-06-29
    255人看过
  • 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
    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律概念,指在面临危险时为保护自己或他人采取的超过必要限度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避险过当不是罪名,而是一种罪过形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避险过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需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避险过当可能由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但出于保全合法权益动机,且发生在紧迫情况下,因此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律概念,指的是在面临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采取的超过必要限度但不超过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而是一种罪过形式。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在避险过当
    2024-01-05
    289人看过
  • 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吗
    是的,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当然,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哪些人犯罪应当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刑事犯罪中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一般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是刑法明文规
    2023-03-26
    372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与避险过当的区别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中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但在刑事上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
    2023-05-01
    345人看过
  • 避险过当与防卫过当的区别
    一、避险过当与防卫过当的区别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防卫过当跟正当防卫有区别1、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正当防卫的条件: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
    2023-05-19
    318人看过
  • 揭示避险过当的刑罚适用原则
    通常说来,避险过当主要可分以下几种情形定罪:1、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具有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到死亡这一损害结果,而又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那就具有杀人的间接故意,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对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未预见到,或者虽已有预见而轻信能避免,以致引起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造成他人重伤就超过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避险行为可能引起他人重伤结果的发生,并对此持放任态度,但未想到会引起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该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2、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重伤这一损害结果持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已经认识到,而又持消极放任态度,则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如果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
    2023-07-23
    312人看过
  • 行政处罚应当回避的情形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所谓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执法人员本人是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对其权益产生影响等情况。所谓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是指除上述有利害关系以外的关系,如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有可能利用这些关系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的情况。一、行政处罚权的限定行政处罚的设定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在行政处罚立法上的权力配置。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划分如下: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2.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另行作出行政处罚规定。3.地方性法规可以
    2023-03-23
    469人看过
  • 肇事司机避险过当担全责如何处罚
    案情:2003年3月16日下午5时许,司机李某驾驶一辆长安面包车行驶在某县公路时,见前面行人张某急欲横穿公路并已至公路中间,便减速让张某顺利通过,但张某因听见从李某对面开来一辆货车鸣喇叭,就随之退回公路中间,李某见张某急忙退回,为避免不撞至张某,一时情急,当即踩刹车,忙打方向盘,因落雨路滑,致使车飞出翻至公路外田里,张某当即被撞死,李某本人受重伤,同车乘客王某也抛出车外死亡。事故发生后,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李某速度过快,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致使二人死亡,并在事故中担全部责任,按照高法《解释》属“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应适用《刑法》第133条第二档,“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为避险而疏忽大意酿成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成立避险过当,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应定交通肇事罪,适用《刑法》第133条第二档,并考虑避险过当情节,应
    2022-10-29
    422人看过
  • 避险过当应具备什么条件
    构成避险过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必须具备上述紧急避险的前五个条件。由于缺少该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认为是避险行为,因而也谈不到避险过当的问题。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超过必要限度的避险行为,并给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3.行为人在主观上对避险过当行为具有罪过。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通常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避险行为所损害的权益可能等于或者大于所保全的权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避险过当的其刑事责任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
    2023-06-11
    334人看过
  • 避险过当属于紧急避险吗
    按照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如果丁不撞中巴将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事件,因此丁属于紧急避险,不属过当。紧急避险过当即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危害),意味着紧急避险行为从有利于社会到有害于社会的转化,因而行为的性质也由合法行为转变为违法行为,而且这种违法行为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过当并没有单独的罪名,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紧急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从客观方面看,无非是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及犯罪构成原理,仅有客观方面的损害,无论这个损害有多大,都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来认定行为
    2023-05-01
    383人看过
  •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什么是正当防卫
    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3-06-11
    253人看过
  • 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
    一、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一)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属于价值评价在判断紧急避险限度时,“小于说”与“不超过且必要说”均选择将造成的损害与避免的损害进行比较作为主要依据。虽然后者意识到不适当损害在其中的作用,但也只是限于所造成的损害小于避免的损害这一特定情形之下。因此,两种学说在本质上还是权衡法益,通过对损害进行客观比较和判断,确定紧急避险的限度。在“小于说”与“不超过且必要说”看来,两种损害相衡主要是客观损害相衡,至于其所体现的价值内容的重要作用,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学界在理解紧急避险的限度时,往往陷入机械的逻辑规则束缚之中,背离了刑事立法的本意,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二)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认定紧急避险是否适当,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这大大增加了紧急避险限度判断的难度。“紧急避险问题上存在的最大困难仍然是,如何评判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与危险的严重程度之间
    2023-05-01
    412人看过
  • 怎样区分防卫过当还是避险过当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二者危险来源有别:正当防卫的危险只来源于人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的来源包括自然力、动物、人类的生理病理因素以及人的不法侵害行为。《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
    2023-06-03
    309人看过
  • 避险过当的定罪情形是怎么样的
    通常说来,避险过当主要可分以下几种情形定罪:1、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具有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到死亡这一损害结果,而又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那就具有杀人的间接故意,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对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未预见到,或者虽已有预见而轻信能避免,以致引起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造成他人重伤就超过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避险行为可能引起他人重伤结果的发生,并对此持放任态度,但未想到会引起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该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2、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重伤这一损害结果持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已经认识到,而又持消极放任态度,则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如果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
    2023-06-22
    20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避险过当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更多>

    #避险过当
    相关咨询
    • 什么是紧急避险,避险过当如何处罚,承担何种责任?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什么是紧急避险根据刑法第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抗洪抢险采取的分洪措施是紧急避险的适例。紧急避险不负。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客观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 什么是避险过当?判定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的依据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01
      根据《刑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
    • 避险过当应该如何处罚
      天津在线咨询 2024-08-25
      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当然,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
    • 避险过当是什么避险过当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15
      避险过当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 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是什么罪名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05
      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没有具体的独立罪名。防卫过当只是表明防卫行为的性质,对构成什么罪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刑法没有专门规定防卫过当罪和具体适用的法定刑,也没有所谓的防卫过当罪。避险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具体要看案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