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只做形式上的审查,不再进行实质上的审查。只要是符合基本条件就予以立案登记。法院立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法律规定符合下列条件法院就应该予以立案:
第一、提起诉讼的原告必须证明自己和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首先原告的身份要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需要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的提交身份证明、联系电话及详细住址。
第二、有明确的被告。
什么是明确的被告呢?就是被告必须实际存在,且有明确诉讼要求指向,就是你认为谁应该承担责任。司法实践中要求被告为个人的要求提交其户籍证明或者身份证明;被告为企业的要求提交企业的工商登记材料。且当事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必须清楚确实,法院必须能够送达诉讼文书,如果公告送达也必须符合公告送达的条件。
第三、诉状中要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只可能是将来变化最大的一个环节,法律首先要保障老百姓的诉权,你认为有人侵权你就可以告。至于告的错与对,那是法院审理以后的结果,那牵扯到胜诉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首先保障了诉权才能保障胜诉权。官司还没有打你立案庭为什么说不行。今后只要原告的诉求具体详细就可以,至于证据吗,法院可能就不会审查。当然这有利也有弊,告错了,结果自己承担。
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范围。
特殊情形的处理:如果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诉的范围,则应该的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合同纠纷中,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的约定明确有效,则告知原告应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前置,没有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的法院不受理;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和当事人对法院管辖有约定的,法院应该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告知当事人不能受理;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根据法律规定原告在6个月内又提起诉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最高法: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解决“立案难”
192人看过
-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有哪些区别
300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和审查制有什么区别
387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与审查制的区别与联系
240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旨在回归形式审查立法本意
451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和立案审查制的区别及其实际应用
288人看过
收养关系是父母子女的关系除了基于血缘关系发生外,可以基于法律行为即收养而发生的关系。收养,是指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加以抚养,使原来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们产生了法律拟制的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更多>
-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都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11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13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 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
立案登记制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立案审查制度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7立案登记制: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处理。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立案审查制:法院要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
-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及两者之间在司法诉讼立案有什么区别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8(一)立案审查制的定义 立案审查制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以及管辖权等。 (二)立案登记制的定义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
-
立案登记制度给法院带来的变化都有什么呢?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7《意见》中第五项对制裁违法滥诉情形进行了规范: (一)依法惩治虚假诉讼。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或者冒充他人提起诉讼,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立案登记制度给法院带来的变化加强诉讼诚信建设,规范行使诉权行为。推动完善相关立法,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等滥用诉权行为,明确行政处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