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精神赡养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21:21:27 240 人看过

诚然,老人安度晚年需要有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前提,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晚辈的精神赡养。老年人步入人生的后期。几十年的勤奋工作、劳动、养育儿女的艰辛,应得到晚辈的认识和理解。上了年纪以后,离开工作岗位或停止劳作,子女们相继分居或外出,有的老年丧偶,亲人的关怀与体贴少了都可能引起老人的消极心理,诸如伤感、孤独、抑郁、寂寞等等。每个做儿女或晚辈的都应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去关怀他们,体贴他们,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

“精神赡养”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摩根曾对纽约的退休老人作过调查,凡是子女或晚辈经常给予宽慰体贴,关系协调者,比那些很少得到宽慰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对身心健康颇有助益,由于心情舒畅,体内的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处于良好的水平,因而能够延年益寿。反之,那些得不到晚辈的敬重,老年孤独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很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常常自感到了暮年,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强烈,而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各种需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子女或晚辈在家庭中承担对父母或长辈的赡养义务来实现的。目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致使许多年轻人对父母或长辈只注意物质保证而忽视“精神赡养”。社会方面也主要以物质保证作为判别一个人是否尽到赡养义务的法律和道德标准。因而在城市和乡村都有普遍存在着“只管生活费,不问喜和忧”的现象。

“精神赡养”`的内容以老有所养为前提,还应该使老年人老有所敬,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恋。晚辈要努力使老人们保持愉快的心境,就需要从多方面关怀老人,尊敬老人,支持老人,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参与有益的娱乐和社会活动,但不宜过劳。对于丧偶的老人,晚辈应支持他们续弦。当老人患病时更应注意精神护理,给予耐心细致的开导、解释和劝慰。节假日要尽量抽出时间和老人一起进餐、游玩和娱乐。使老人始终感到自己生活在和睦、温暖和舒适的氛围之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06: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赡养义务相关文章
  • 精神病人可以不可以赡养老人
    要看精神病的程度,如果疾病达到自己都无法照料的情况下,可以免除赡养义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3种可免除赡养义务的情形:未婚或离异的成年子女无经济收入、丧失劳动力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无经济收入,其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024-08-18
    393人看过
  • “精神赡养”同样重要
    如何赡养好老人?我的理解是:解决好老人的精神寄托同样重要。人们都知道,赡养老人得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经济方面。一般情况下,很多老人并不是真的需要子女在经济方面给予援助。但是,也有为了一时之气要求子女必须在经济上要给予支持的。如果是这样,年轻人就应该好好地反思反思了。同样,有的老人退休金并不是很高或收入相对比较低,经济上有一定的困难的,作为子女应当给予老人经济方面的帮助是必须的。其二就是精神方面了。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孝子认为,老人吃好、喝好、穿好、住好了,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恰恰相反,在老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亟须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老年人时常感到孤独,这是年轻人无法理解的,也是容易被漠视的。所以,专家认为首要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好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才能对老人更好地照顾。
    2023-04-23
    383人看过
  • 老年人精神赡养表现形式有哪些
    1、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1)、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即物化的精神赡养)。如购买电视机和其他必要娱乐器具等精神生活物品或者给付相应的费用。(2)、对老人进行亲情慰藉(即情感的精神赡养)。这里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有道德层面的和法律层面的。从道德层面上看,非常广泛,要求很高,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但总的要求是:尽量做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人常常感到欣慰。从法律层面看,对老人必要的探视或看望等,是不可缺少的。2、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不对老人制造精神痛苦或精神虐待。包括:(1)、在行为上不伤害老人(如侮辱行为和动作),更不能殴打老人。(2)、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3)、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和人身自由。如老人再婚,找伴侣、交朋友,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对其他精神生活的追求,都不
    2023-04-19
    398人看过
  • 精神病人离婚是否需要支付赡养费?
    法院判决夫妻双方是否离婚,是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为标准,不是以精神病为标准,所以只要能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就可以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精神病人离婚案中如何认定精神病精神病人离婚案中认定精神病需要依据以下几点:1.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定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以及所患精神病的轻重程度,进而确定该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参照精神病医院出具的有关诊断证明加以确认作为证明材料使用,但应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一般指法定监护人)无异议为限,或由其他证据或事实相互印证作为判定证据;3.参照群众公认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当然,仍须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对所公认的事实和证据无异议为限。群众公认的事实,一般是由精神病人住所地村(居)委
    2023-07-04
    188人看过
  • 专家:老人暴走求人聊天呼唤精神赡养
    家住青岛市青西新区大河东社区的77岁张老汉在儿子家吃完早饭后出门溜达,一边走一边想找人聊天,结果走出20多公里后,直至天黑也没有遇到能聊得久一些的人,迷路后还摔倒在滨海大道一工地附近。灵海边防派出所民警到场后联系上老人的家人,并将其送回家中。虽说老人衣食无忧,但是子女不在身边,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人暴走20公里找人聊天,最后迷路摔倒,让人心酸不已。我在想,如果子女经常关心老人,与老人谈心交流,或者为老人找个伴侣,社区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生活有所寄托,他或许不会这样做。在我看来,老人暴走找人聊天实际上给子女与社会上了一堂精神赡养课。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而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到2015年,
    2023-04-23
    393人看过
  • 工作事业挤占精力,忽略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今年65岁的曹大婶最憷头的就是给孩子打电话。我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早上打吧怕他还没起床,上午打怕他开会,中午打又怕打扰他难得的午休,下午打怕他正忙着,晚上打怕他在吃工作餐。反正好像什么时候打这个电话都不对。次数多了,曹大婶拿起电话总是很纠结、很犹豫。我儿子知道孝敬父母,看我喜欢弄个花花草草就给我们买了个别墅,知道他爸喜欢车,就给他爸买了辆吉普。说起儿子,曹大婶总是一脸的骄傲,可就是这样的孝顺儿子让曹大婶有点战战兢兢:曹大婶的儿子在一家房地产企业做区域经理,年薪近百万元,可就是工作压力太大。孩子太忙了,有时早上5点就起来去看项目了,晚上经常陪客户、陪领导要到后半夜才回来。虽然在一个城市,可十天半个月的也不回家,难得吃顿饭,电话还不断,连个坐下来说话的时候也没有。有时我想给他打个电话,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想问问他吃饭没有,提醒他别太忙要注意身体,可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把我电话挂了,要不就是一句您
    2023-04-23
    99人看过
  • 精神赡养可以起诉吗
    可以。首先应当肯定,法律对不履行精神赡养的法律责任确实规定的不具体。而且,对精神赡养的判决和执行,确实比物质赡养的判决和执行要复杂的多,麻烦的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精神赡养的可诉性。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法规:赡养费的给付标准1、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民法典规定了子孙对父母等长辈有赡养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具体规定:赡养就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民法典没有排除精神赡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有精神赡养。可见,精神赡养是有法律根据的。2、精神赡养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或道德义务,也是一个法律义务。对于需要对老人提供精神赡养的作为行为(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包括提供精神需求上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慰籍,属于给付之诉的,老人可以提起给付之诉;对于对老人进行精神虐待或限制老人人身自由(包括精神生活自由)的行为(即对于不应当作为而作为),属于侵权,老人可以提出排除妨害
    2023-06-12
    231人看过
  • 老人要求儿女精神赡养法律判决不予支持
    子女从物质上赡养老人,是我国礼仪之邦子女的为人之道,也是我国法律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之一。但子女如何从精神上赡养老人,国家仅是倡导这种行为,要从法律上硬性规范这一行为,则会凸现出法律的无奈。近日,静安法院对郑老伯的物质、精神赡养之诉,判决不予支持。1999年2月,现年70岁的郑老伯与妻子离婚后分开居住。次年,他又第二次结婚,把自己居住的房屋出售。后因与再婚妻子子女关系不睦,另借住他处。今年1月初,他起诉法院称自己年已古稀,身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多种疾病,为治病花去了所有工资和积蓄,又欠下了不少外债。他要求儿子支付每月赡养费和治疗费等,另外要求儿子每月探望自己一次。法院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法定义务,但从全市养老金发放水平来看,郑老伯的每月养老金数额并不低,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郑老伯亦参加了市医疗统筹保险,超额药费可享有统筹承担。针对郑老伯提出儿子每月探望自己一次的请求,法院
    2023-04-25
    349人看过
  • 老婆有精神病离婚后老公有赡养义务吗
    一、老婆有精神病离婚后老公有赡养义务吗老婆有精神病离婚后,老公没有赡养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3个方面。经济上供养有扶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在父母无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最低生活需要时,要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赡养费用。如果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子女应当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必要条件;对于不能或不愿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子女应当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赡养费用。二、老婆有精神病离婚后,抚养权归谁老婆有精神病离婚后,抚养权归老公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
    2023-06-08
    375人看过
  • 空巢老人需要关爱儿女应加强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日前,蚌埠市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六旬空巢老人独自死在家里,一周后才被邻居发现。据了解,老人有两名女儿,但都不在身边,老人嗜好养犬,家里曾养了近十条狗。媒体11月23日得知,老人死后,这些狗都已经被处理。家里养了近十条宠物狗家住在蚌埠市区的王师傅是一名退休职工,今年已经60多岁了,独自住在国强街的一幢居民楼的顶楼。平时很少来往,话都没说几句。住在楼下的马师傅在这幢楼也住了10多年,老王给他留下了深居简出、寡言少语的印象。四楼的一位老奶奶在这里也住了30来年,更是告诉媒体,没说过话,没什么印象。媒体在采访中了解到,老王早年离婚,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大,两名女儿都已嫁人,一人在外地,一人在蚌埠本地生活。不过老王给邻居们的最深印象是家里养了太多的狗。快有10条吧。马师傅告诉媒体,楼下一位常年在这里卖米的大妈也说,每天都能看到老王出来买狗粮。老王一般去附近屠宰的地方,收集一些零碎杂件,带回去给狗吃。都是
    2023-04-23
    171人看过
  • 什么是精神赡养?
    1、什么是精神赡养?是指赡养人要对被赡养人尽到精神上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就是媒体中经常提到的常回家看看入法。2、精神赡养主要有哪些内容?精神赡养的内容主要有:关心体贴被赡养人的生活,尊重被赡养人的人格和意愿,了解被赡养人的心理,与被赡养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以及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对被赡养人采取诚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等等,其核心是尊老、敬老、爱老。3、法律所规定的精神赡养应该如何履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7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
    2023-06-11
    431人看过
  • 精神病人老了谁养
    法律综合知识
    由精神病人的子女或者配偶作为监护人承担照顾精神病人的生活的责任。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024-04-11
    143人看过
  • 精神病人养老政策?
    法律综合知识
    精神病人养老政策各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由县区民政部门牵头,出资建设精神病托老院,托管具有资质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医疗机构合作;在现有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基础上,增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区;精神障碍患者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应当提上日程,拒绝“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和残疾人事业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024-05-09
    198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能否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一、精神病患者能否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这取决于详细的情况。若是该疾病已经严重到令患者无法自理日常生活的程度,那么赡养义务便有可能得到豁免。然而,仅在出现如下前提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免除这些赡养义务:首先是,尚未结婚或者曾有婚姻经历但现已离婚的成年孩子,他们可能由于在经济上毫无来源或者失去劳动能力而导致生活困境;其次是,已步入婚姻殿堂的成年子女本身并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其所处的家庭也无法提供足够负担个人和家庭基本生存所需的资金。《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二、精神病患者可以刑事拘留吗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实施逮捕和羁押并非违法行为。然而,当这些患者实施了犯罪行为时,他们将可能面临刑事拘留的法律后果。经过法定程序的权威鉴定发现,
    2024-07-05
    145人看过
换一批
#赡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赡养义务的具体包含下列内容: 1、给付父母赡养费; 2、对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给予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3、经常看望探视父母,对父母给予关照与爱护。... 更多>

    #赡养义务
    相关咨询
    • 精神病赡养老人问题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0
      我想这是个互的问题,患精神病的人如果是长期性的话那他得在精神病院里,要是患者是有时会有时不会的话,那发病的时候当然是父母照看和帮忙的,但患没发病的时段当然也要作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这个以经很不容易的家庭,包过能力以内的去赡养父母。
    • 患精神病可以帮忙赡养老人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01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精神病人为成年间歇性精神病人时,在其精神正常有劳动能力时候,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如果精神病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时,不负有赡养义务。当子女成年后且有经济劳动能力时应当赡养父母。
    • 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十足的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13
      (1)、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即物化的精神赡养)。如购买电视机和其他必要娱乐器具等精神生活物品或者给付相应的费用。 (2)、对老人进行亲情慰籍(即情感的精神赡养)。这里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有道德层面的和法律层面的。从道德层面上看,非常广泛,要求很高,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但总的要求是:尽量做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关于空巢老人精神赡养使老人常常感到欣慰。从
    • 对老年人的赡养包括精神上的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2
      对老年人的赡养不仅仅包括物质上,还包括精神上。具体可以参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第十五条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
    • 50岁以上老人能作为精神病人赡养老人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0
      国家不会免费养精神病 主要以家庭扶养, 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向民政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