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谣言止于政府信息公开吗
谣言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脱离了社会基础,谣言是无人相信的,造谣者也会成这“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面对铺天盖地的谣言,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相信“小道消息”,背后的原因值得反省和深思。
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公开的信息没有公开,或者没有全部公开,或者公开不及时,给造谣者有机可乘,为造谣和传谣提供了基础。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但谣言更止于公开。公众之所以相信谣传,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在政府没有公开事情真相时,公众只能道听途说,以诡传诡,相信谣传。每次重大事件的发生,政府有关部门本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向全社会公开,这既是防止造谣传谣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但有关部门总是遮遮掩掩,捂盖子,希望通过权力,将事件控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不让公众知情,怕被上给知情以后追究责任,保不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非常发达和迅速的社会,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捂住,至少不可能被长期捂住,总有公开的一天,一旦公开,问题就严重了,同时也给造谣者提供了造谣的机会。与其遮掩不公开,还不如及早公开,并尽可能地全面公开,使得造谣者无法造谣,公众面对所造之谣,也不会相信谣言。所以,谣言四起,政府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是主要原因。
二是面对谣言,政府辟谣不及时,任其扩大传播,并使得谣言在传播途中变异,被放大,被添油加醋,被无中生有。一人说大街上有老虎,人们不会相信,二个人这样说,人们仍然不会相信,但当三个人或更多人这样说时,人们就会相信了。我们不能过多地指责跟风和传谣者的不理智,如果政府能在第一时间出来辟谣,能公开事情的全部真相,谣言也就失去了市场,失去了传播的机会。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网络谣言的产生更加便捷。其传播的范围和产生的影响几何级增长,许多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主要体现在:
第一,网络谣言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节节攀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18亿人,2013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在我国人口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45.8%。而且,我国网民的数量目前仍然在迅速增加。可以预计,将来的网络必定像目前普及到民众生产生活中的广播、电视一样覆盖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城市、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而一旦将来实现了全民上网,“网民”这个称谓也就不复存在。
第二,网络谣言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网络谣言偏好于社会上的负面信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瞬间被大量转载,对事情的真相进行瓦解。所以,往往发生这样的事情,网络谣言通常被社会公众误认为就是事情的真相而被广泛传播,后来即便政府或者相关机构、个人出来澄清,但澄清之后的事实无法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民众的头脑中始终记忆的是“谣言”而非事实的真相。第三,网络谣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一个网络谣言一旦传出,大部分网民甚至新闻媒介人士都还没有形成对信息来源进行核实的意识和习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网络信息真实性的状况下就会相信网络谣言,并且将这些网络谣言作为判断事实和对相关事物进行批评的依据,甚至还有媒体记者将网络谣言作为撰写评论的“论据”。
-
谣言诽谤短信属于非法的吗
385人看过
-
法律终止“末日”谣言
226人看过
-
这些关于成都疫情的谣言,莫信
158人看过
-
上海连续辟谣疫情谣言,散布谣言会判刑吗
76人看过
-
公司传播谣言是否属于诽谤罪
440人看过
-
网络谣言如何防止和举报?
298人看过
消费者知情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有权获得充分、明确、真实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价格、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这一权利旨在确保消费者能够做出理性、明智的消费决策,防止商家隐瞒或误导消费者,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知情权要求企业... 更多>
-
微信谣言造谣怎么量刑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07微信赌博情节严重会构成赌博罪,如果是群主则可能构成开设赌场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零三条 【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开设赌场罪】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开设微信群散布谣言可以犯立法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22法律并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但是散布谣言可能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
谣言别人谣言判刑几年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
微信群发谣言后多久能构成散布谣言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7视情况而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分别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罪名。若构成诽谤罪,五年内可以追究。若构成诬告陷害罪,十年内可以追究。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
-
不知情转发虚假信息是传播谣言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07(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