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信息公开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1 14:22:15 316 人看过

一、谣言止于政府信息公开吗

谣言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脱离了社会基础,谣言是无人相信的,造谣者也会成这“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面对铺天盖地的谣言,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相信“小道消息”,背后的原因值得反省和深思。

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公开的信息没有公开,或者没有全部公开,或者公开不及时,给造谣者有机可乘,为造谣和传谣提供了基础。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但谣言更止于公开。公众之所以相信谣传,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在政府没有公开事情真相时,公众只能道听途说,以诡传诡,相信谣传。每次重大事件的发生,政府有关部门本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向全社会公开,这既是防止造谣传谣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但有关部门总是遮遮掩掩,捂盖子,希望通过权力,将事件控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不让公众知情,怕被上给知情以后追究责任,保不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非常发达和迅速的社会,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捂住,至少不可能被长期捂住,总有公开的一天,一旦公开,问题就严重了,同时也给造谣者提供了造谣的机会。与其遮掩不公开,还不如及早公开,并尽可能地全面公开,使得造谣者无法造谣,公众面对所造之谣,也不会相信谣言。所以,谣言四起,政府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是主要原因。

二是面对谣言,政府辟谣不及时,任其扩大传播,并使得谣言在传播途中变异,被放大,被添油加醋,被无中生有。一人说大街上有老虎,人们不会相信,二个人这样说,人们仍然不会相信,但当三个人或更多人这样说时,人们就会相信了。我们不能过多地指责跟风和传谣者的不理智,如果政府能在第一时间出来辟谣,能公开事情的全部真相,谣言也就失去了市场,失去了传播的机会。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网络谣言的产生更加便捷。其传播的范围和产生的影响几何级增长,许多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主要体现在:

第一,网络谣言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节节攀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18亿人,2013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在我国人口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45.8%。而且,我国网民的数量目前仍然在迅速增加。可以预计,将来的网络必定像目前普及到民众生产生活中的广播、电视一样覆盖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城市、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而一旦将来实现了全民上网,“网民”这个称谓也就不复存在。

第二,网络谣言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网络谣言偏好于社会上的负面信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瞬间被大量转载,对事情的真相进行瓦解。所以,往往发生这样的事情,网络谣言通常被社会公众误认为就是事情的真相而被广泛传播,后来即便政府或者相关机构、个人出来澄清,但澄清之后的事实无法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民众的头脑中始终记忆的是“谣言”而非事实的真相。第三,网络谣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一个网络谣言一旦传出,大部分网民甚至新闻媒介人士都还没有形成对信息来源进行核实的意识和习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网络信息真实性的状况下就会相信网络谣言,并且将这些网络谣言作为判断事实和对相关事物进行批评的依据,甚至还有媒体记者将网络谣言作为撰写评论的“论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2日 08: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知情权相关文章
  • 微信对于谣言传播的态度和措施
    传播谣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微信群里造谣和传谣的,属于违法的行为,可以对造谣人、传谣人处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会构成刑事犯罪。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一是民事责任,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二是行政责任;三是刑事责任。南宁社保卡微信申领流程在南宁人社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上点击掌上办事;已注册可直接登录,若尚未注册可点击“注册”填写注册信息进行注册并登录;进入后点击社保卡服务,再点击社保卡申领;填写相应信息后,在社保卡领取方式处选择“邮寄”,点击保存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181人看过
  • 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
    一、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食品安全人人关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事件的模糊性主要指的是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会加剧信息传播的不顺畅,进而滋生谣言和消费者的不信任感。而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的不信任感则加剧了这种信息真空。二、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1、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网络谣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有学者认为,谣言与语言同时诞生。加强主流文化建设,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动作很大,但是在维护网站上跟进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整合政府职能
    2023-06-06
    484人看过
  • 信息公开不等于信息出卖
    商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5月1日就要实施了,但您认为政府信息和公共信息如何界定?北京市新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西锋(以下简称“吕西锋”):政府信息和公共信息二者之间具有交叉关系,已经公开的政府信息即为公共信息的一部分。公共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不仅仅限于政府信息,同时政府信息也不是全部都能构成公共信息。记者:您认为类似工商注册登记资料、身份证信息、高考成绩等是否属于政府应该免费公布的信息?吕西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14条、20条、22条、23条、26条、27条、36条、37条等的规定,工商注册登记资料中的公司名称、注册地、注册资本及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应当属于公开的事项;而对高考成绩的查询,特别是身份证号码核实是否应当属于公开公布的事项,尚待相关规定予以明确。关于收费问题,我认为根据以上规定,依法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其公布都应当是免费的,只有在其向
    2023-06-08
    170人看过
  • 停止网络谣言保障企业权益
    相关企业呼吁:停止网络谣言,保障企业权益。XX因不堪长期网络谣言困扰,日前一纸诉状将10个涉嫌造谣的微信账号告上法庭,除了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外,还向三被告企业要求总共达35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食品企业网络维权事件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微信中XX使用6个翅膀8条腿怪鸡的消息被大量转发,这并非食品企业网络维权的第一案。今年1月,腾讯微博网友于某发布了一条信息,称请不要给宝宝喝爽歪歪和有添加剂的牛奶饮料,爽歪歪、娃哈哈AD钙奶等都含有肉毒杆菌。随后,此信息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给娃哈哈方面造成严重的声誉损害与经济损失。该案在杭州开庭,经调解,于某承认自己发布的是谣言、对娃哈哈集团造成了伤害,就此公开向娃哈哈道歉。食品企业网络侵权的法律依据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就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
    2023-06-09
    258人看过
  • 公积金不能提取?谣言!
    近期,市住房管理公积金中心发现部分提取业务申请出现异常以及关于住房公积金不能提取的传言,为此市公积金中心昨日出面澄清称,该中心目前未接到任何关于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调整的通知,一切提取业务照常办理。此外,该中心发出《关于打击骗取住房公积金的通告》,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若持伪造证件如房产证、身份证、单位证明等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提取条件,此行为可认定为诈骗,需要负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如果为违法套取住房公积金使用了伪造的各种证件,最高可能会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此外,广东律师介绍,缴存人若持伪造证件如房产证、身份证、单位证明等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还可认定为诈骗,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及其情节轻重,可能涉嫌触犯有关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最低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6-06
    429人看过
  • 造谣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吗
    造谣会侵犯他人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造谣就是诽谤的一种方式。造谣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一、陈述事实算不算侵害名誉(一)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侮辱,就是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诽谤,是指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散布某种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二)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即侵害人从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而给被害人带来了名誉方面的损害,使被侵害公民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三)侵害名誉的行为须指向特定的人,且为第三人所熟悉。这种指向可以是指名道姓的明确指向,也可以是以暗示等方法使第三人识别到具体的受害人。就是说,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如果
    2023-06-27
    289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微信谣言的新规定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增加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立法背景当前,诸如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一些“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看似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却有可能暗藏诈骗电话。然而,网友跟风、盲目转发则容易进一步扩大虚假信息的传播。此次修订案出台,“网络造谣”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也是对“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最好诠释。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运营经理尹雪赓表示,在以往因谣言获刑的案件中,大多是“非法经营罪”“扰乱公共秩序罪”等罪名,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法条。此次调整,既让相关判决更有依据,也可以减少判决上的争议。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表示,
    2023-03-28
    396人看过
  • 网上谣言会判刑吗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刑法对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既遂的处罚规定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既遂的处罚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偷别人电缆应该判多少年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来看。第一,如果是构成盗窃罪的,应以所盗窃电缆的实际价值而不是以所销赃所得来确定刑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
    2023-04-06
    100人看过
  • 微信散布谣言罪有立法
    法律综合知识
    法律并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但是散布谣言可能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2024-05-01
    297人看过
  • 微信有没有散布谣言罪
    法律并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但是散布谣言可能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在微信里散播谣言犯罪吗视具体情况定。情节较轻的散播谣言不算犯罪,只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是情节严重,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就可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
    2023-08-18
    196人看过
  • 对于散布谣言者的处罚措施
    根据治安处罚条例,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一、条文释义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以及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是本法新增加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本次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过程中,与刑法修正案作了衔接,规定对投
    2023-05-01
    143人看过
  • 在外边散播不利于公司的谣言会怎样
    若符合特定标准便构成诽谤罪。假如有人在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介中传播虚假信息,或策划、指导他人进行此类行为以损害某个公司的声誉;造成受害者遭受人身伤害或死亡后果;针对众多对象实施诽谤行为,从而引发严重社会影响等情形,那么这些行为便构成了诽谤罪,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对行为人进行惩处。《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1
    306人看过
  • 编造疫情谣言!拘留!编造和传播疫情谣言违法吗?
    情节严重的算是犯法,按照编造虚假信息进行处理,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法律责任是需要受到刑法的处罚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为防止疫情蔓延可以擅自设卡拦截吗?为防止疫情蔓延不可以擅自设卡拦截,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依《刑法》第119条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致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安全,造成了较轻的危害后果,或
    2023-05-07
    421人看过
  • 如何举证散播公司谣言
    举证散播公司谣言员工的口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谣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可以通过安插员工进行录音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
    2023-06-11
    387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者权利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知情权
    词条

    消费者知情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有权获得充分、明确、真实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价格、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这一权利旨在确保消费者能够做出理性、明智的消费决策,防止商家隐瞒或误导消费者,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知情权要求企业... 更多>

    #知情权
    相关咨询
    • 微信谣言造谣怎么量刑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07
      微信赌博情节严重会构成赌博罪,如果是群主则可能构成开设赌场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零三条 【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开设赌场罪】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开设微信群散布谣言可以犯立法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22
      法律并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但是散布谣言可能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 谣言别人谣言判刑几年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0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 微信群发谣言后多久能构成散布谣言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7
      视情况而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分别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罪名。若构成诽谤罪,五年内可以追究。若构成诬告陷害罪,十年内可以追究。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
    • 不知情转发虚假信息是传播谣言
      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07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