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不完善;
2.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力量薄弱、保障建设滞后,调查报告质量不高;
3.社区矫正各部门之间衔接机制不畅,缓刑犯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4.审前调查评估的宣传力度不够。
二、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2.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3.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4.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5.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
6.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任务有3项:
1.监督管理。就是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教育改造。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增强其认罪悔罪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矫正其罪犯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帮教扶助。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就业、就学、就医以及生活保障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谋生能力,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
社区矫正工作谁承担
107人看过
-
论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问题
191人看过
-
社区矫正典型工作材料
98人看过
-
公安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
423人看过
-
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怎么写
91人看过
-
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
418人看过
-
社区工作中的社保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8(一)有助于城市公共管理的推进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公共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人员流动的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单位的体制转型给社会带来很大压力,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居民意识不断增强等,这些都要求改变原有的以单位为主的管理方式,实行社区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社区在整个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动员和发挥基层管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
-
社区矫正期间的缓刑假释问题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31由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
-
乡镇社保问题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11(一)部分就业积极政策落实难。一是求职者的技能滞后于岗位的知识需求。一些求职者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员和熟练操作工的需求;二是公益性岗位开发难度大,上头热、下头冷,就业援助难度增大;三是街道专项资金使用偏少,造成部分积极就业政策未能充分发挥效应。 (二)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一是部分地方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度缓慢,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压力很大,尤其居民医保工作任
-
社区矫正可以去外地工作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13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在外地打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注意事项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2第一,法院通知你在哪里矫正?不一定是回老家第二,请记住你自己的身份——罪犯!不要对法律讨价还价!第三,醉驾缓刑最多就是六个月,六个月都无法克服“困难”,服从规定?!第四,社区矫正人员要每月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定期电话或者当面汇报近期情况!而且必须在居住地县级行政区域工作生活,不得擅自外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