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的法律定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31 02:16:04 278 人看过

一、造谣的法律定义

通过个人想象,虚构事实,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虚构信息散布就属于造谣。

实施的造谣行为如果导致他人的名誉受损了,那么需要承担支付民事赔偿金的义务。

造谣的行为如果扰乱了社会秩序,一般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处理造谣案件的公安机关如果认为造谣行为造成的后果较轻,受到的处罚则一般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院如果认定造谣的行为废了诽谤罪,那么造谣者通常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案件一般属于自诉案件,需要被诽谤者自行向法院提出自诉请求。为了提高此请求被法院受理的概率,在提出自诉请求之前,最好就先先收集齐全相关证明自己满足了起诉条件的材料。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非法集资的定义

非法集资的定义:

非法集资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年假的法律规定

依据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

1、如果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可以年休假5天;

2、如果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以年休假10天;

3、如果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可以年休假15天;

4、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n(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n(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n(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31日 23: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在微博上造谣负什么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微博造谣怎么处理?
    一、法律规定微博造谣怎么处理?负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规定微博造谣可以提起诉讼。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是可以告他的,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规定,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二、法律规定微博评论多少算造谣?法律规定微博评论达到5000人次算造谣,当然了,如果说微博被转发量达到500人次的话,也是算造谣。微博恶意造谣诽谤诋毁他人如果对其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后果的,应当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264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
    2023-12-11
    277人看过
  •  什么是造谣的法律风险?
    这段内容涉及到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法律规定,处罚为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而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以下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法律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暴 力 诽 谤 会 受 到 哪 些 刑 罚 ?暴力诽谤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暴力诽
    2023-09-06
    156人看过
  • 一般法律规定造谣别人犯法吗
    一、一般法律规定造谣别人犯法吗在网络上造谣他人是违法行为。法律上虽然没有规定造谣罪,但明确了造谣的行为可以构成诽谤罪,对于存在编造伪造不实信息的、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追究诽谤罪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罪怎么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诽谤罪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
    2024-02-02
    438人看过
  • 法律规定诽谤造谣怎样判刑
    一、法律规定诽谤造谣怎样判刑法律规定诽谤造谣如下判刑: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前款罪,告诉的才外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3.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污蔑诽谤造谣怎么定罪污蔑诽谤造谣定罪: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因此,污蔑、诽谤、造谣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了刑法中的诽谤罪。三、造谣和诽谤报警需要什么证据造谣和诽谤报警需的证据如下:需
    2023-12-16
    122人看过
  • 法律规定网红造谣被判刑吗
    一、法律规定网红造谣被判刑吗?1、造谣诽谤的行为若是构成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诽谤罪不一定可以追加被告,受理法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形判断是否追加。对于诽谤罪等刑事自诉案件,不管是否追加被告。法院审理时需要遵守以下规定:(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被告人被羁押后一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宣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二、名誉侵权的形式有
    2024-02-06
    103人看过
  • 法律规定警察管微博造谣吗?
    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刑法修正案(九)》在现
    2023-06-24
    210人看过
  • 法律规定微博造谣怎么处理?
    法律规定微博造谣可以提起诉讼。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是可以告他的,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规定,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一、诽谤罪有哪些法律规定1、《刑法》条文《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法律决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
    2023-06-29
    120人看过
  • 我国法律规定现在造谣要判刑的吗?
    一、我国法律规定现在造谣要判刑的吗?1、我国法律规定现在造谣要判刑的,造谣者不一定需要坐牢,若是被判处以下的处罚,有需要坐牢的可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诽谤行为人若是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有被判处缓刑的可能: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为同时满
    2024-01-30
    90人看过
  • 网络造谣传谣面临三大法律责任
    在检方办理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案件中,被告人之所以触犯法律,被判处刑罚,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只想着发泄自己情绪或是为了好玩。近日,一些网络谣言引发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朝阳检察院昨天发布,在各类谣言类犯罪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较为常见。网络造谣、传谣面临三重法律责任。据郭检察官介绍,该院自2008年至今,共审查起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案件20起,其中移送起诉14起,都是网络谣言危害到社会管理秩序的典型案例。从起诉的案例中看,网络谣言均具有极强的恐吓性或煽动性,因此警方近日来也不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但个人应该如何合法地、有效地利用网络这一受众面最广的信息传播方式,应引起广泛重视。郭检察官说。据了解,在检方办理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案件中,被告人之所以触犯法律,被判处刑罚,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自己行为的
    2023-06-11
    80人看过
  • 法律规定造谣会判刑事责任吗?
    一、法律规定造谣会判刑事责任吗?1、有可能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网络造谣犯法吗网络造谣犯法,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触犯刑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网络造谣根据具体情节涉嫌构成构成诽
    2024-02-01
    228人看过
  • 法律规定当众造谣判刑多久判?
    一、法律规定当众造谣判刑多久判?1、应当是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做出不同的判断,造谣传谣判刑标准:捏造事实造谣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造谣定罪的条件,具体如下:(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1、编造
    2024-01-27
    295人看过
  • 法律规定微博怎么起诉造谣者?
    一、法律规定微博怎么起诉造谣者?需要收集证据,特别是收集到对有利的证据一定要保存完善,然后就是到法院起诉,是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地法院都可以的。诽谤的构成要符合下列要件: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a、行为人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b、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
    2023-04-14
    348人看过
  • 法律规定转发微博多少是造谣?
    法律规定转发微博达到500次是造谣,微博阅读量超过5000算造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一、诽谤罪造成情节严重的有哪些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认定标准:(一)数量标准“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
    2023-06-26
    235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释义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刑法条文根据刑法第43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款规定,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加重处罚事由犯战时造谣惑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指挥人员造谣惑众的;谣言散布范围广泛的;谣言内容煽动性大的;在紧要关头或者危急时刻造谣惑众的;引起部队混乱;指挥失控、多人逃亡等严重后果的等。特别加重处罚事由勾结敌人造谣惑众是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特别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勾结敌人,是指与敌人暗中串通、配合勾结敌人犯本罪,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以判处死刑。这里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勾结敌人造谣惑众,造成部队军心涣散、部队怯战、厌战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等。说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是造谣惑众,动摇军心。这里的造谣惑
    2023-06-11
    17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在刑法中,造谣的定义是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30
      刑法中战时期造谣众罪的量刑标准: 违反本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造谣传谣有哪些法律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10
      律师解答 造谣传谣相关法律规定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2022年造谣罪的定义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13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造谣罪的规定,而是根据造谣行为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 1、《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
    •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法定刑是怎样定义的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1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防利益、参战部队的作战利益。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1、战时编造、扩散各种谣言、蛊惑人心、动摇军心; 2、危害作战部队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3、造谣扰乱军心的行为是发生在战时。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除军人以外的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是故意,即行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战时造谣扰乱军心,并希
    • 造谣的解释是哪些,造谣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6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