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有以下处分债权的效力:
1、债权人的代位权,只能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而且债权人行使代位权须遵循严格的条件;
2、代位权的行使,原因在于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次债务人也未主动履行债务,双方均有过错,尤其债务人往往有逃避债务履行的故意。
一、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和效力是什么?
代位权构成要件如下: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须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2、债务人对第三人须享有权利;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
4、须债务人履行债务迟延;
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
效力如下:
1.如果第三人对债务人所负债务额超出债权人的债权额的,对超出部分,债权人无权代债务人行使;如果第三人对债务人所负债务额不足清偿债权人的债权额的,对不足部分,债权人无权要求第三人清偿,只能另行起诉债务人。
2.对于次债务人(第三人)的效力代位权的行使,对次债务人的法律地位不应有任何影响。
3.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并通知债务人后,债务人不得再为妨害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权利处分,即不得为抛弃、免除、让与或其他足以使代位权行使丧失其效力的行为。
二、代位权的构成条件及行使方式是什么?
代位权的构成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必须已届清偿期;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3、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已经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由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
关于代位权的行使方式:
1、以径行方式行使代位权。
2、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
三、行使代位权有哪些规定
行使代位权有以下规定:
1、次债务人是否应清偿债务人的债务,并承担举证责任;
2、二次债务代物清偿协议未履行,不影响代位权的行使;
3、次债务数额是否确定,不影响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
4、代位诉讼开始后,债务人无权再次处分债务人的债权;
5、代位权人有权申请确认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合同无效;
6、使代位权,以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债权为前提;
7、债务人享有确定到期债权是成立代位权诉讼的前提。
-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如何行使债权?
376人看过
-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
101人看过
-
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有哪些观点?
418人看过
-
代位权第三人诉讼中为什么是债务人?
248人看过
-
债务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可以代位诉讼吗
488人看过
-
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诉讼地位如何认定
245人看过
-
债权人能否在代位权诉讼中中断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诉讼时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3关于代位权产生的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况,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即当在整个诉讼周期内,由于出现了特定的法定事件,会使已过去的时效期限全部失去效力,直到时间上的中断因素得以消弭之后,才会再次计算有效的诉讼时效。 代表权所产生的诉讼时效为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期限。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民事诉讼的一般性诉讼时效通常被设定为三年;而对于短期实效而言,其持续时间为1年左右;至于长期诉讼时效则是从3年到20年之间不等;最长
-
债权人代位权对债务人所享有的效力包括哪些, 什么是债权人代位权?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51、对债务人的效力 虽然债权人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但权利行使的结果仍归属于债务人,即债权人对第三人的请求权或有关权利归于消灭,所获得的利益应归债务人。代位权并非是优先受偿权,只有债务人怠于受领时,债权人才可代位受领,但仍将受领的财产列为债务人总财产之列,以作为强制执行之预备。此外,债务人还有请求债权人交付所受领的财产的权利。 2、对第三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的效力 对于第三人即次债务人
-
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如何行使代位权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01一、债权人的代位权,只能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而且债权人行使代位权须遵循严格的条件; 二、代位权的行使,原因在于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次债务人也未主动履行债务,双方均有过错,尤其债务人往往有逃避债务履行的故意。
-
债务人享有的代位权诉讼中怎么判上海在线咨询 2023-01-15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享有上诉权。在代位权诉讼中,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债务人不服一审判决,依法提出上诉的,法院应予受理。 在代位权诉讼中,把代位权债权人列为原告,次债务人列为被告。代位权诉讼当事人中的债务人应当被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其并不存在独立于债权人(即原告)的诉讼请求,同时也不会与被告一同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
对债务人的代位权到底有何效力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12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以致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之权利。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必须已届清偿期。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3、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已经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