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执行难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7 15:32:06 463 人看过

一、协助执行难形成的成因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关机关、单位常会以种种理由进行拒绝,对协助执行的“内容”进行“打折扣”或进行刁难,纵观执行实务及实践,协助执行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协助义务人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懂法律,或装聋作哑。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因工作需要请求有关机关、单位协助执行。当该协助义务人在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之后,常会以“没办过”或“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不好协助”为理由拒绝,或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之后就“放之高阁”,你发你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我做我的事情,置若罔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置之。

2、协助执行人重私人感情,轻视法律。

在纷繁的社会中,当协助执行人接到法院的协助执行法律文书之后,由于义务协助人可能跟被执行人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有业务的或非业务上的关系,有经济上的或利益上的冲突关系,有时也会碍于情面,就会听之任之,心目中只有私人感情,而轻视法律的规定和法律权威,有时甚至会打电话通风报信。重视私人的感情,结果是往往导致有协助执行的内容,无实际协助执行的措施.

3、重地方保主义,轻视司法统一。

我国现行的法院隶属于地方的体制,法院经费由地方承担,法院的部门经济利益、法官个人物质利益无法与地方经济利益相分离,法院的工作必然受制于地方政府,无法与所谓地方经济利益相抗衡,换而言之,没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支持。在地方保护主义面前,法院无法发挥国家审判与执行机关的功能,法院功能的变异导致司法没有权威、尊严,这是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一种“悲哀”。并且,地方保护主义是阻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消除地方司法保护主义,排除这个异地执行的严重障碍,势在必行。

4、协助执行人的责任心不强,导致协助内容无法落实。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因为协助义务人责任心不强,不重视,导致应协助的、必须协助的,还没有实现和执行。

5、对协助执行人的处罚比较难。

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对处于同一地区的协助执行人进行处罚时,有时会因各种原因,对其处罚比较困难。往往是有处罚决定,无实际的处罚内容,或是因经济上的利益、社会上的关系,根本上就不会进行处罚,不了了之。

二、解决“协助执行难”的方法

对不同的协助义务人拒不协助法院执行的,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对其进行根治,不仅要采取宣传教育的方法,还要采取适当的执行和处罚措施。

1、对于协助执行人是自然人的,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执行措施和方法,以便争取协助义务人的支持和理解,使我们的执行顺利开展。

(1)工作要做到家,宣传要到位。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把相关的工作做到家、做到门、做到位;相关的手续要简明,要合法,要齐全;要明确协助内容和应承担的责任,强化协助执行人的思想意识,对于个别极不配合和不协助的我们要以宣传为主,要让其知道法律的规定是很重要的,让其理解法律,要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

(2)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法院执行法官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极不配合的义务人,我们要以教育为主,要反复教育,教育要讲究方法,讲究用语,讲究法律和实践的结合,以取得协助义务人的理解。对于反复教育无果的,应当协助而又不协助的,在程序合法、手续齐全的前提条件下,可以依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2、103条及《最高法院关于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追究协助义务人的责任,并裁定其承担相应的义务。

(3)解除协助执行人的后顾之忧。

当执行人员向有关协助义务人发出了协助执行的法律文书之后,因协助义务人担心自己协助了法院的执行之后,会受到被执行人或相关人的打击报复和排遣,法院一方面要加强法制上的完善,加强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做好相关当事人的工作,向有关当事人宣传法律知识,保护义务协助人的相关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

2、对协助义务人是单位的,如果拒不协助的,或就协助内容部分协助的,或有条件的协助,或以其内部规定等各种理由设置障碍,迟延或拒绝协助法院的执行.对抗法院执行的种种情形,我们执行人员应依法办理、严格执法,灵活处置实际情况,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执行措施。

(1)加大处罚力度,填补法律空白。在执行实践中,如有关金融机构迟延或拒绝协助查询、冻结、扣划有关单位银行存款,除了向其宣传法律知识,如在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可依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院关于法院执行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对遇到的新问题或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应及时提出相关的建议上报,以便填补法律上的空白。

(2)进一步改革和简化金融机构协助法院查询、冻结、扣留、扣划的法律程序,是解决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协助执行难的有效措施。还要加强立法,进一步改革和简化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协助法院查询、冻结、扣留、扣划的法律程序,建立更规范、更统一、更严格、更系统、更简化的相关的协助执行法律法规,这样才能较好解决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协助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才能改革和简化法院查询、冻结、扣划等程序问题。

(3)进一步改革和简化相关部门协助法院查封、扣押、扣留、提取财产或财物、钱款的法律程序,加大处罚力度,是解决相关部门协助法院执行难的有效措施。

(4)充分应用司法建议权。司法建议权是司法机关在相关的案件中,对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及个人发出的建议、倡议,以此纠正各种违法行为和错误做法,以便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问题的发生。

3、协助义务人是法院的,法院之间除了协商解决,同时也要按相关法律规定正常程序办理。如果法院作为义务协助人拒绝履行协助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也可以按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三、“协助执行难”的成因。

协助执行难是有多种原因的,不仅有历史的原因: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有经济上原因: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经济不发达,有的当事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有社会机制上的原因:法律对各机关、单位协助法院执行的有关规定不够健全;有社会诚信度的原因:有的当事人就是有履行能力也会逃避执行;有法律意识上的原因:有的当事人、协助义务人法律意识不强。这些原因的解决有待我们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的完善,社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法律的完善和严格的执行,社会机制的完备,使法律赋予法院的审判和执行权不再受“他项权”的干预和间接的限制,使我们的社会实现最大化的“公平”,使法院的“协助执行难”得以解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01: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执行措施相关文章
  • 股东知情权胜诉难执行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1、文件资料查找难。被执行人交出会计报告、公司账簿、凭证等文件资料,是知情权行使的前提和基础。在很多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中,公司以账簿毁损、丢失、缺失、负责人离职等理由拒不交出账簿,而申请人又无法提供相关线索,资料难以查找。更有甚者,被执行人故意藏匿、转移文件资料。2、执行义务确定难。股东知情权纠纷的被执行人是公司,但是需要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责任人来具体实现。查阅的材料中,财务资料通常由财务人员保管,股东会决议等资料由办公室人员保管。这些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若不配合执行,是否可以对其采取直接或间接执行措施、义务限度如何,还难以确定。3、执行争议化解难。股东知情权纠纷的发生,一般是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管理人员之间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冲突。在股东知情权执行过程中,各方情绪对立,往往会揪着各种事项挑剔、刁难,比如查阅的范围、时间、形式、是否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辅助等。这些事项需要
    2023-04-04
    97人看过
  • 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首先是案件审判质量不高造成执行难。执行工作所依据的裁判处理结果不公正,裁判文书存在歧义等直接影响了案件的执行成功与否。在执行过程中,对于这类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不仅不主动配合,而且还会阻挠法院执行,有的甚至对抗法院执行,使执行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二,其次执行人员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没有穷尽执行措施。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不少执行干警由于怕麻烦、碍于人情关系等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多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对于一些抗拒、阻碍、干预执行的严重违法人员打击不力;对有履行能力而故意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缺乏严肃有效的处理;对暴力抗法的人员处罚不力,姑息迁就,助长了被执行人的嚣张气焰。三,由于缺少法律、法规依据,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加上执行人员缺少对执行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执行措施和方式方法难以穷尽。还有财产保全措施不力的情况,造成一些本来容易执行的案件难执行。四,人们法律意识普遍不强,社会法律
    2023-06-20
    479人看过
  • 缓刑撤销问题有哪些原因
    撤销缓刑程序应注意的问题:1、被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3、被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严重违法的,应当撤销缓刑。一、刑事宣判缓刑听证程序是什么刑事撤销缓刑听证程序是:1.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而应当撤销缓刑的,由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新罪时,对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2.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而应当依法撤销缓刑的,原作出缓刑判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同级公安机关提出的撤销缓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二、缓刑期间可以坐飞机吗?刑期间坐飞机是不会有影响的,但是你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被宣告
    2023-02-27
    183人看过
  • 哪些问题是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
    案件中显现出以下几个问题是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一)程序方面的问题①是主体不全。有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没有把行政相对人全部列出,而只列了一部份。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书,只是把户主作为了被拆迁人,而没把其他财产共有人列为被拆迁人。②是错列主体。有的行政行为本来指向的是经营者,而行政行为的文书上行政想对人却写的经营者之外的人,如其配偶和家庭成员;有的处罚机关本来是委托机关,而在处罚时却列为了处罚的主体。③是收集证据的主体违法。法律规定调查检查须两个人进行,而行政机关往往只有一人实施调查检查;有的调查笔录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却在不同地点询问不同的人;有的却是不具备资格的协助执法的人在实施调查检查;有的笔录上的调查人员根本不在现场而在其他地方开会;这样收集的证据显然是不能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的。④是执法人员不按规定出示执法证件。有的工作人员以为身着制服就不用出示证件了,却不知道证明其
    2023-06-13
    278人看过
  • 行政诉讼判决执行难的原因
    法院判决如何能够有效执行是困扰着我国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行政诉讼中,这个难题显得尤为棘手。法院的判决被冷落,不仅表示法律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代表法院权威的失落。笔者试图去探寻行政诉讼判决执行难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对学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评价,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可行之路,重塑法院的权威。如何能够使法院真正的神圣起来,真正的具有权威,不仅使行政机关自觉得执行法院的判决,还要使法院成为制约和监督行政机关的一个权力分支。这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难题,也是我辈学人的重大使命。要探索这一问题,不得不先解释为什么在我国法院在行政机关面前会如此软弱,甚至还要听命于行政机关?其实,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很精彩的阐述。首先,最重要地一点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国家本位、行政主导体制的惯性作用,使行政机关仍然存在惟我独尊的心态。计划经济的标志就是直接下达指令性的经
    2023-06-11
    453人看过
  • 行政不作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主观原因行政中出现不作为行为,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探其主观原因,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行政伦理素质与以法治国要求差距较大。1、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法律意识变异法律意识,人们一般理解为包括法律心理、法律知识与法律思想。行政执法主体的无法律意识或法律意识变异,是行政不作为的根源和基本原因之一。行政行为的作出有赖于行政主体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等主观心理因素,这些主观心理因素,都会引起行政不作为的产生。态度反映行政主体的行为倾向,态度一经形成则对行政行为具有潜在的动力性,如果行政行为的主体基于不正当的考虑,或对严格执法持消极、规避的态度,就有可能产生行政不作为,妨碍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的实施,给依法行政带来一种心理障碍。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没有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对法律精神的准确把握,没有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也就必然要导致行政不作为
    2023-06-06
    234人看过
  • 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和对策
    一、执行难的原因和对策(一)执行难的原因:1、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存在造成执行难。2、被执行人缺乏执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导致执行难。3、强制执行立法滞后。4、执行体制不健全。5、执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执行难的对策:1、大力推进执行队伍建设。2、灵活运用各类执行措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3、大力宣传执行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执行法律知识。4、积极依靠党委领导和人大支持,增强执行工作抗干扰能力。5、树立新的执行理念,深化执行改革。二、法院执行难,难在何处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
    2023-04-13
    101人看过
  • 析仲裁案件难执行的原因
    仲裁案件难执行的主原因有:一是裁决内容不明确,少数仲裁案件的裁决主文内容不够明确,极易引起双方当事人之间对该主文内容解读的争议,导致执行工作陷入窘境。裁决内容外延模糊不清,导致案件无法执行。二是给付义务不确定,部分仲裁裁决主文在对涉及给付义务内容的表述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往往致使执行工作陷入僵局。三是履行方式不统一,有些裁决由于对履行方式没有明确规定或不统一,实践中很难执行,也容易引发新的诉讼,造成新的矛盾。裁决主文中有关全面修缮商厦内的各类附属设施的范围、施工方案、修缮标准等不甚确定,致使双方当事人对全面修缮各类附属设施的范围、标准认识不一致,而法院又无权为其确定具体范围、标准,也无权强制任何一方接受对方提供的范围和标准,导致案件无法执行。四是执行条件不具备,个别仲裁裁决对被申请人的履行义务是没有鲜明给付义务特征行为的履行,此类案件在被申请人不履行的情况下,申请人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由
    2023-06-06
    152人看过
  • 没收财产刑执行难的原因
    (一)法律制度因素1、我国刑法关于没收财产刑的立法规定不明确。我国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抚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刑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该条规定中关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及一部或全部都存在着争议。财产权益既可以是已经实现的权利,也可以是一种期待的权利,如还没到期的债权。如果予以没收,法律又缺少明确的规定,且需要第三人的协助,甚至会存在第三人财产强制执行的可能,是否合适也没有定论。如果不予没收,会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将财产转移出借等方式逃避没收。同时立法关于没收财产数量的弹性太大,判处没收全部或一部财产,全凭法官说了算,这样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引起司法不公。2、没收财产刑的执行程序不具有可操作性。我国立法对财产刑的执行程序的规定过于简
    2023-06-11
    200人看过
  • 医患问题是指什么?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1.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医学、媒体、患方及医方等方面的因素。1.1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只有医院收入的10%,这种水平的财政补助只能冲抵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用市场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出售给患者,而患者付出钱,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目前正在进行和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价格低廉,质量实惠”的服务。但由于改革是一个彻底变革旧观念的过程,难免产生阵痛,医院进入市场后为了维持运转一般不会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觉得难以承受。同时对医疗期望值却增高,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的社会原
    2023-06-01
    363人看过
  • 房屋质量问题及原因有哪些
    一、房屋质量问题及原因有哪些(一)房屋主体结构不合格。包括地基、承重墙等在内的主要部件相互连接形成的建筑平面或立体框架,其必须满足规定的强度、韧性及稳固性标准,以承受各种荷载。若这些部位发生结构性裂缝、倾斜、倒塌等现象,便可认为房屋存在主体结构问题。(二)对正常居住使用产生严重影响的质量问题。此类问题会直接影响购房者对房屋的正常使用功能与用途。例如无法正常供水供电、隔音效果不佳等情况。(三)其他常见质量问题。如房屋漏水、地面空鼓、墙皮剥落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第十三条: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
    2024-05-18
    166人看过
  • 执行异议问题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执行异议的问题有:法院在执行的过程中当事人对法院管辖权有异议的、已执行财产分配但是债权人对分配结果不服的、执行同时有案外人不服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由第三人合法持有的等,执行异议是执行过程中,当事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的权利所提出的不同意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2024-05-07
    125人看过
  •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我国食品生产工艺落后、农产品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科技进步带来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等技术性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企业逐利性过强、监管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质量检验检测机制和质量标准体系、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非技术因素。它是企业、监管者与法律等多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1、与国际食品卫生标准相比,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相对落后。目前,CAC是普遍被国际接受的食品安全标准,英、法、德等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80%以上采用的是国际标准,日本更是达到90%以上。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国标已经超过了CAC。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中,我国几乎没有发言权。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相关法规明显赶不上现实的需要。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不接轨,覆盖面远远不够,标准化工作也有差距。2、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诸多的弊端,为一些问题
    2023-04-27
    116人看过
  • 形成要约消灭的原因有哪些
    要约消灭的原因有:1、要约人撤销要约;2、要约附期限,受要约人超过期限没有承诺;3、要约被拒绝;4、要约人死亡而使要约消灭。5、受要约人对要约作出实质性变更。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一)要约被拒绝;(二)要约被依法撤销;(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一、合同要约后可以撤销吗合同要约发出后一般可以撤销,但是有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情形要约不能撤销。《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四百七十六条,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
    2023-06-22
    304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执行措施,是指执行机关所采用的具体执行手段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冻结。 2、划拨。 3、扣留、提取。 4、强制交付。 5、强制迁出或强制退出。 6、强行拆除。 7、强行销毁。 8、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和收购。... 更多>

    #执行措施
    相关咨询
    • 法律执行难问题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8
      XX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钱,而且对于名誉、今后的发展都没有任何在意的话,确实很难执行到位。rXX在执行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人名单; 2、布控、拘留; 3、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 4、查封被执行人相关财产,对相关财产进行拍卖等。
    • 协助执行通知书问题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31
      协助执行通知书是送达给因案件需要而负有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义务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需向有关单位发送协助执行通知书:第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1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
    • 求助!的执行问题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
      只要楼主能讲得清楚支出的费用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而且这些费用是“必要”且“合理”的,也没有扩大损失,就能扯。押金你去找交警要,这个与法院判决没有关系。
    • 法院协助执行期限问题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18
      目前法院协助执行期限,具体协助执行,是指实施执行措施的人民法院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的一种法律制度。
    • 请问形成保险纠纷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12
      保险纠纷的原因有哪些: 1、投保人对保险条款未加细读即盲目投保。保险合同是投保人、被保险人理赔时最重要的依据。投保人投保前应仔细阅读研究保险条款,尤其是限制投保人、被保险人权利或为投保人、被保险人设定义务的条款。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保险的预期目的。 2、投保人对保险人变更保险条款未加注意继续投保。保险合同订立后,保险人在续保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单方面变更保险条款,而投保人往往对此不加注意,从而给自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