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是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问题一直为人们所争论。反对者认为立法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明确限定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则精神损害理所当然不应包括在内。
笔者认为,犯罪既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又侵害公民个体权益,同时产生了刑事、民事两种法律责任。从侵权行为法的理论来看,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对该行为适用双重处罚机制具有正当性。两种责任之间的关系,不是责任竞合关系,而是责任聚合关系,并不排斥。侵权行为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被害人仍可基于权利受到侵害而要求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即加害人应当同时承担两种责任。刑罚是社会救济手段,是不法行为人对国家承担的责任,刑事责任主要体现为法律的惩罚功能;精神损害赔偿是私法救济手段,具有补偿当事人的精神损害与制裁不法行为人之功能,民事责任主要体现为法律的补偿功能。在权利义务本位的社会理念中,对于那些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民事权利而言,其得到救济有着充分的正当性。
对刑事犯罪行为所致的精神损害予以民事赔偿,有利于抚慰受害人的精神,并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社会利益本就是社会个体利益的集合与体现,如果某个体行为因为侵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构成犯罪,则该行为必定会侵害到个体利益。当对某一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予以定罪科刑后,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已经实现了刑法所要求的制裁、威慑功能。但若仅止于此,对有关受害个体而言,则有失公平。
犯罪在社会危害性上远大于其他行为,对被害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也往往较其他行为严重。因此,将犯罪行为强行排除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之外,会造成一种怪谬的现象:侵犯他人名誉权,若程度较轻不构成诽谤罪,被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若程度较重则构成诽谤罪,被害人却无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受到一般的侮辱,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遭受了强奸,却无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受害个体所受的物质损失理应获得充分赔偿,而所受的精神损害或者伤害也应当通过有关责任人对之予以合理、适度补偿的方式得到抚慰。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是在所有个体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只有对受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予以民事赔偿,才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法律公平的目标,才更加有利于预防犯罪的发生。
-
《国家赔偿法》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精神损害赔偿制
272人看过
-
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中有何必要性
121人看过
-
论精神损害赔偿在财产权侵害中的重要性
226人看过
-
出轨行为的影响: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探讨
258人看过
-
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的必要性
64人看过
-
我国行政侵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92人看过
-
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否是属于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两个性质?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按照此规定,过去是把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当成精神抚慰金的性质来看待的。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施行后
-
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该怎么办?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26不可赔偿性精神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3、较低层次的精神不快或不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及法治程度不高及其他各因素,这些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如就餐时服务态度不好或饭菜久待
-
离婚赔偿金上的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损失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6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一方面对于受害方因离婚而导致的可以用财产进行直接衡量的物质损害给予直接弥补;另一方面,对于精神损害,虽然不能用财产衡量,但以财产方式进行弥补也尽可能地将离婚为受害人带来的伤害降至最小。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一方面对于受害方因离婚而导致的可以用财产进行直接衡量的物质损害给予直接弥补;另一方面,对于精神损害,虽然不能用财产衡量,但以财产方式进行
-
无性婚姻,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5一般不可以。离婚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一般限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四种情形。即(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而且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必须达到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程度。无性婚姻在我国是得不到精神损害赔偿的。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离婚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中,并没有包括此类情形。
-
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有哪些赔偿方式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19不可赔偿性精神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3、较低层次的精神不快或不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及法治程度不高及其他各因素,这些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如就餐时服务态度不好或饭菜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