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
(二)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
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犯罪。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既没有违法交通管理法规,主观上也不具有过失,则应当属于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
(三)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致死获得谅解还需要刑事拘留么
需要,因为和解的是民事赔偿部分,而不是刑事责任。刑事部分是属于检察机关公诉的范畴,不能进行和解。但是受害人家属可以出具谅解书,这样法院量刑的时候会从轻处罚的。
交通肇事罪属于检察机关公诉的范畴,不能进行私下和解。但受害人家属可以向被告出具谅解书,法院量刑的时候会考虑从轻处罚或实施缓刑的。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二、什么是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对于和解协议,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人刑事处分的依据。刑事和解的目的是恢复被加害人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刑事和解以被害人的利益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其对被害人、加害人及公共利益的全面保护为基本内涵,实现以较小的司法资源耗费,获得较理想的实体性目标。
适用刑事和解通常有三种启动方式:一是当事双方自行提出达成和解的愿望;二是当事人双方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代为提出和解请求;三是司法机关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而没有进行和解的,告知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
刑事和解的受理,应由公、检、法机关进行。受理后,应当审查是否具有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经审查认为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办案机关应告知双方当事人。
-
交通肇事罪是什么意思,交通肇事逃逸的判断标准
384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如何判断交通肇事的交事
182人看过
-
道路交通事故中如何判断肇事罪?
476人看过
-
法律规定交通肇事怎么判断逃逸
126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应如何判断
120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报警救人,犯交通肇事罪怎么判刑
135人看过
意外事件是由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其过错引发的偶然事故。它具有不可预见性,行为人在当时处境下不可能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预见,完全是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偶然事件,发生概率极低。... 更多>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及交通肇事罪判断贵州在线咨询 2025-01-04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在于,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认定交通肇事罪时,需要将责任问题与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造成的严重后果、赔偿能力和肇事行为具有的法定情形相结合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事故责任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存在以下四种关系: 1. 死亡1
-
交通肇事罪致死罪行的判断依据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行为主体之行为须具备犯罪特征;其次,若其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较轻且规模有限时,司法机关可能认定该行为不属于犯罪范畴;再者,如果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距离诉讼请求提起之时已经超过追诉时效规定的年限,则无法进行法律追究;另外,如果当事人曾经获得国家元首的特赦令以豁免其刑罚责任,那么也可视为不被起诉的情形;此外,依据我国现
-
交通肇事会怎么判刑,交通肇事罪要判多久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6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交通肇事罪起诉多久法院会判刑解答如下: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
-
如何判断交通肇事罪是罪行还是非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30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是要阐述的重点。下面,笔者将重点探讨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的问题。 (一)要划分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 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二是要看行为人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并造成了多大的危
-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判断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04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认定为肇事逃逸。 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次行为人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最后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符合上述三点的认定构成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的后果为,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