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接调整方法
所谓间接调整方法是指在有关的国内法或国际条约中规定某类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受何种法律来调整或支配,而不直接规定如何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通过冲突规范(conflictrles)来指定各种不同性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该适用的法律。
在国际私法的历史上,用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国际私法也因此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采用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冲突规范只指出适用何国法,并不具体解决当事人权利义务问题;
冲突规范指向的外国法有的得不到适用,因为国际私法上还有一系列制度减损冲突规范的效力,如反致,公共秩序保留等。
(二)直接调整方法所谓直接调整方法就是用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实体规范(sbstantiverles)来直接确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一种方法。前面所述,法律冲突的产生是由于各国对同一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引起的,如果各国就某一问题作出相同的规定,那么在各国之间就不会发生什么法律冲突了。
例如,1980年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就在合同成立的时间问题上作了统一的规定,即采用承诺到达生效的原则。因此,在公约参加国之间,不管他们原先主张什么观点,在合同成立的时间问题上就不会再发生法律冲突了。
采用直接调整的方法,特别是用制定国际间统一适用的实体法的方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的最根本、最彻底的办法,但是也应该看得到,采用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由于各国利益常常难以协调,制定国际统一实体法规范并非易事,需要国际社会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成统一规则;
由于各国复杂因素的影响,有些领域几乎不可能通过国际统一实体规范来消除法律冲突,如各国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就是一个例子。
-
船舶优先权冲突的解决途径
496人看过
-
解析网络域名与商标的法律冲突和解决途径
271人看过
-
两个法律冲突怎么解决
251人看过
-
如何解决这两个法律冲突
148人看过
-
两个法律冲突怎么解决,关于法律出现冲突的法律规定
96人看过
-
国际私法处理涉外法律冲突的途径
113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锦州停车冲突的纠纷解决途径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08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由法院进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法院将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当事人交纳诉讼费后,法院将予以立案。若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可在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2、法院在立案审查后,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若当事人不服法院的裁定,可于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3、在开庭审理前,法
-
2022年涉外合同法律冲突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7(一)解决合同法律冲突的两种方法 1.冲突法方法。制定统一冲突规范、国内冲突规范解决合同法律冲突。 2.实体法方法。制定统一实体规范解决合同法律冲突。 (二)确定合同准据法的同一论与分割论 1、同一论主张将合同的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适用一个法律。 2、分割论主张对合同的几个方面作以分割
-
解决之间冲突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8在建立国家宪法监督机构的同时,国务院对法规和规章的解释和裁决也应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中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解释裁决权应集中于国务院法制办,由它公开受理对规章冲突的申告,并有权对相互冲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作出有效力的解释,对规章的冲突作出裁决。改变现行法规监察部门所做的内部、不公开的、软监督的做法。法制办在裁决纠纷时,遇到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冲突,如果认为应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可作出撤销部门规章的决定;如
-
涉外票据冲突解决途径有哪些?涉外商业票据法律冲突的规定是怎样的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5我国票据法根据通常的法律冲突的处理原则,对涉外票据在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票据行为方式以及票据权利行使与保全等方面发生法律冲突时,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准据法。 1、关于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而如果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 2、关于票据的行为方式。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汇票、本票出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7提问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