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性质如下: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
一、故意和过失的区别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
1、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
2、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3、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
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故意是一种与过失相对应的罪过形式。过失犯罪只承担刑事责任。处罚过失仍被视为处罚故意行为的例外和补充。故意犯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允许这种结果发生。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因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过失犯罪。
二、危险驾驶罪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
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1、例如故意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明知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等都会构成危险驾驶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而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只有规定的情形才负刑事责任。
三、不作为共犯处理的情形有哪些
不作为共犯处理的情形如下:
1、共同过失犯罪,即两个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过失犯罪分别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一是故意犯罪,二是过失犯罪,两者共同导致危害结果;
3、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
4、同时犯罪,是指没有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系,而是同时针对同一目标实施同一犯罪,作为单独犯罪分别论处;
5、实施过限行为,即超出共同故意的犯罪行为,不构成共犯;
6、片面共犯不宜作为共犯处理。所谓片面共犯,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共同造成的有害结果,但双方没有犯罪联系。一方知道对方的行为和性质,但对方不知道。双方的犯罪联系不是共同的,而是片面的;
7、事后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由于事先无通谋,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无通谋,缺乏共犯的主观条件。
-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过失犯罪的性质
436人看过
-
过失犯罪假释的实质性条件是什么
407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性质是怎样的呢
160人看过
-
犯罪过失中止的有效性
415人看过
-
过失侵权责任的基本性质有什么?
274人看过
-
过失犯罪定性标准
174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
犯罪过失的性质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6犯罪过失是“犯罪故意”的对称。刑法上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
-
过失犯罪的性质是怎样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1-09-28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当代社会惩罚犯罪的话,是每一个国家都应当要做到的一种行为,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的话,任何的犯
-
过失决水罪的性质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7行为人必须实施引起水灾的行为,即改变水势,使之泛滥成灾的行为。这种行为多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行为人不注意公共安全以致酿成水灾。如果负责防洪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或擅离职守,过失引起水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不构成本罪,视情节可定为玩忽职守罪。
-
造成实质性妨碍的从犯是过失犯罪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1不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
主观恶性没有过失犯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16过失犯罪只有在损害结果发生时才构成犯罪。如果有主观恶意,我们应该考虑它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刑自然会更加严重。根据刑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一是过于自信,认为可以避免损害结果,但损害结果仍然发生,二是疏忽,履行足够的注意义务,或者在正常思维逻辑下可以发现或预见损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和粗心,损害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