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转包追偿权纠纷法院怎么判决
工程转包追偿权纠纷法院会判决转包行为为无效的法律行为。工程转包是指建设工程的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倒手转让给第三人,使该第三人实际上成为该建设工程新的承包人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二、工程的转包纠纷如何处理
工程转包纠纷的处理如下:
1.施工完毕且验收合格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价款或者按照实际结算,价款差额不予支付;
2.施工完毕但验收不合格的经修复验收合格按照上述办法结算,经修复验收不合格不予支付;
3.尚未施工完毕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应当停止施工,视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是否合格依据上述办法结算。
三、转包与分包的区别有哪些
转包与分包的区别:
转包是原承包方将其承包的工程全部倒手转给他人,自己并不实际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分包是总承包人只是将其总承包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包给其他承包单位。总承包人仍然要就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包括分包工程部分)的履行向发包单位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章 建设工程合同 第七百九十一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n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n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
合包工程起纠纷法院判决同担责
348人看过
-
追偿权纠纷法院一般如何判
315人看过
-
如何解决工程转包纠纷
203人看过
-
追偿权纠纷败诉会怎么判决严重吗
111人看过
-
法院土地纠纷判决流程
125人看过
-
合同纠纷工程转包如何解决
376人看过
-
农村土地转包纠纷哪个法院能判决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9农村土地转包合同纠纷属于专属管辖,应当到土地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八条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不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
-
法院判决的股权转让属于何种纠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3股权转让产生的欠款纠纷管辖法院可以由合同约定,若是没有约定的,由被告的住所地管辖以及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适用基层法院管辖。
-
工程承包纠纷中非法转包的解决办法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3非法转包的,会有以下法律后果: 1、转包行为无效; 2、转包人因非法转包建设工程所获取的非法所得要予以没收; 3、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的,转承包人可以直接向发包人主张工程价款; 4、转包工程的,转包人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
非法转包工伤怎么追偿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3工伤索赔方法如下: 1、用人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用人单位不提出的,由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内提出; 3、申请时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所需要的材料。
-
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怎么起诉到法院(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河北在线咨询 2023-12-17工程分包合同纠纷到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