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己有,行为人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中的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
一、不当得利多少算犯罪
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没有立案起点的说法,原则上只要属于不当得利,只有1分钱,只要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也得立案。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二、返还不当得利的方法?
(一)原物返还
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二)作价返还
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
返还不当得利,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也应一并返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引起的一种事实状态,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一种法律事实,因其引起此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利益获得方返还不当得利的范围受善意还是恶意的影响。
三、口头允诺构成不当得利纠纷吗
不当得利是指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这也就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债的关系。
在此行为之中,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
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怎么追究的
193人看过
-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473人看过
-
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行为的刑事责任及追究
347人看过
-
开车撞死宠物的行为能否追究刑事犯罪责任
122人看过
-
刑事责任追究——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
378人看过
-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74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怎样追究收购赃物的行为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2收购明知是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间谍行为有自首行为能追究什么刑事责任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06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刑法规定,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
能否对轻微伤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8在涉及施暴者殴打他人,导致受害者身体受轻伤的情况中,通常不会对施暴者追究刑事责任。但若施暴者在行凶过程中明确表现出故意伤害受害者的意图,并达到轻伤程度,则可能被视为故意伤害罪的未遂情节,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刑事惩罚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若此类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范围有限、不足以被视为犯罪,则不会进行刑事追责,已进行追责的也应予以撤销案件处理、或不起诉、终止审理、乃至宣判无罪。
-
追究转贷行为刑事责任的方法湖南在线咨询 2025-01-07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能否对诈骗6000元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6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诈骗罪行的案例均处于公众控告环节,并由公安机构负责立案调查。在司法程序中,政法部门会依照国家制定的刑法法规,对涉案人员进行惩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涉案金额较小、情节相对轻微的诈骗行为,并且当事人五年内无故意犯罪记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案件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妥善解决问题。检察机关也有可能做出不予起诉的决策。 对于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