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1-22 16:15:59 422 人看过

为体现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尊严和人权的保护,尽快实现用法律的方式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确立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原则,界定对个人数据隐私权侵犯的构成要件显得极为必要。关键词:个人数据隐私权法律保护原则构成要件一、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应尽早纳入法制轨道一般来说,个人私事的发生与个人空间的占有都是有形的,但是,在个人空间中发生的个人私事却会生成无形的个人数据。在信息时代,个人数据扩散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信息技术的滥用与网络道德的败坏。个人数据一旦进入国际互联网,就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且无拘无束地被下载、复制。因此,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并根据网络传输的特点将个人信息称为个人数据。完整法律意义上的个人数据隐私权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证公民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不受他人侵犯;二是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求助法律保护。在一个文明民主的国度里,每个公民都有防止个人数据被非法扩散的权利。个人数据隐私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对其思维和行为所生成的个人数据具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国家应保护其个人数据处于秘密状态。另外,根据私权可以放弃的原则,公民对个人数据是否加以保护以及是否允许特定主体使用,只要其具有行为能力就可以自主决定。个人数据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延伸,由传统隐私权独自享有的权利”发展为控制有关自己私人资料的权利”。这一观念变化源于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信息网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得远距离在实时状态下为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可以在隐蔽状态下悄无声息地进行,个人数据被非法利用的危险时刻存在。为了体现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尊严和人权的保护。我国用法律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已刻不容缓。第一,人类逐步摆脱物质贫困,步入不再因物质条件的贫乏而影响其生存的时代,从而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及对自我人格的关注。从工业革命的完成到电子时代的到来,人们普遍感到天下真小”,大千世界有时竟找不到一处安宁的容身之地。物质文明越发达,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愈高,也就愈感到个人隐私不容侵犯,愈感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具有盲目性,它不可能自发地沿着为社会绝大多数人造福的方向发展;相反,科技在有些方面被不当利用,如果没有高度理性的价值评判标准加以约束、限制或取缔,那么可能带来重大的危害。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不当利用则对公民的隐私构成严重威胁。强化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限制某些监控和间谍产品的研制及利用,可为这一领域提供一个具有更高层次意义的价值评判标准,避免科技在这方面的畸形发展及其产品的不当利用危害人类自身。正因为如此,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应尽早纳入法制轨道。二、个人数据隐私权法律保护原则隐私权理论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涉及隐私权的法律制度始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一历史现象与作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今中国,随着计算机的日渐普及和信息处理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数据资料已被愈来愈广泛地收集和使用,各行各业内部和跨地区、跨国界的私人数据交换也正在加速进行。数据隐私权的核心问题,就是数据主体依法行使控制、保护私人资料权,约束数据使用者侵权行为的根本依据。所以,对于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个人数据为生成主体所有的原则。对于个人数据的主体《,欧盟数据保护规章》规定为自然人”,英国的《数据保护法》规定为活着的人”。个人数据主体指的是个人信息被作为数据加以收集的自然人,而不是该数据的用户。数据用户是指合法地收集、有限度地控制、使用有关数据的个人或组织。明确个人数据主体是生成该数据的自然人是保护个人数据的必要前提。也许少量的个人数据被收集、输入数据库对用户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一旦数据库所容纳的数据超过一定量之后,数据的价值就越来越大。数据用户不经数据主体同意,在整体上使用个人数据是允许的,但未经主体许可披露个人数据是禁止的。这是因为数据用户对个人数据的控制权、使用权仅限于合同约定的范围,个人数据为数据用户控制、使用时,并不意味者主体放弃对该数据的所有权。2.正确搜集原则。搜集个人数据必须取得数据主体的同意;数据使用者必须以合法、公正、正确的手段搜集数据,不得采用任何欺骗、盗窃或其他非法手段;搜集的数据必须准确、完整、不过时;搜集的目的、动机必须合法、明确、具体。我国目前还没有收集个人数据的登记批准制度,这是法律的一个空白点,应尽早填补。英国在1984年《数据保护法》第5条规定:只有经过登记被批准为数据使用人(或数据使用人兼计算机处理中心)之后,该人才有权持有个人数据。值得庆幸的是《,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为保护个人数据不受侵犯提供了法律武器。数据用户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个人或非法人团体,未经事先登记批准擅自收集个人数据是不能允许的。即使经过合法批准的个人数据调查,也应当事先公开调查目的,禁止以诱骗、强迫等手段取得个人数据。3.正确保管、使用原则。持有他人数据应该是合法的,必须具备完备的程序;对个人数据必须采取完全保障措施,防止数据的遗失、被破坏和篡改;对于研究、计划、统计需要处理个人数据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谨防侵犯数据主体的人格权;未经数据主体的同意,使用数据不得超过搜集目的所规定的范围;数据使用者不得任意向他人透露个人数据。使用数据就本质而言,是披露和公开个人数据的过程;而披露和公开他人的个人数据,又是最容易造成他人隐私权受侵害的行为。任何人未经数据主体许可,以明示或隐含的方式披露个人数据都是非法的。这是因为,即使采取不指明的方式,个人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们经猜测就可以识别数据主体。例如以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这从法律意义上讲,侵犯了考生的隐私权,实际上是用隐蔽的方式让公众对其识别。当今商业机构依据信息效益递增的规律愈来愈重视掌握个人数据,当掌握的信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效益。有的商家无视消费者的隐私权,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个人数据,并将它扩大使用。当消费者填写了商品保修卡后,其他商品的宣传单和订购单纷至沓来。显然,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姓名、住址等)已经被泄密或被移作他用。从法律意义上讲,当消费者为特定用途、向特定对象提供个人数据时,只要数据用户接受这一数据,就是承诺了数据提供者的约定,数据用户只有在约定范围内使用该数据的权利。否则,就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三、侵犯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得远距离在实时状态下为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可以在隐蔽状态下悄无声息地进行,个人数据被非法利用的危险时刻存在。公民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侵权现象层出不穷,从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来看,我国虽然在宪法、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做了具体规定,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侵犯个人数据隐私权的行为,对这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未作界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原则,侵犯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可作如下界定:1.造成了损害事实。也就是说,个人数据隐私权被侵害的直接损害是当事人心理上的不安定和精神利益的损失,间接损害是因个人数据的公开而阻碍了当事人在正常情况下应当得到的利益以及当事人为消除这种损害而损失的利益。2.损害事实是侵害人的行为所导致。即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3.侵害行为未经合法授权。即加害行为未经法律、当事人授权,或经授权后的越权或权利滥用行为。4.侵害人的行为存在故意或过失。5.侵害人有责任能力。以上五个要件是从侵权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侵权人的行为能力、损害后果等角度分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在明确了这些要件之后,我们觉得有关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主体、客体需作一个说明。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主体始终是隐私所指向的权利原始本人。网络经营者收集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却不是隐私权的主体,无权对用户的个人数据进行支配。他们对个人数据的处理来自于权利人对权利的让渡,不得超越权力许可行使的范围。个人数据隐私权的客体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私人信息即当事人姓名、生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信用卡号码、收入状况等。对公民的个人数据进行法律保护,其实质是在确保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原则下,赋予公民对个人数据传播的控制权。然而,我国对个人数据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借鉴国外的立法,及早出台保护个人数据的有关法律,应该说,这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参考文献[1]理查德.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3]马秋凤.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法律问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4]李兵.数据隐私权立法保护初探[J].法学学刊,

1999、

(2):19-20.[5]胡胜发.美国的计算机、自由与隐私大全[J].国外法制信息,

1999、

(1):30-31.[6]石英.黑客犯罪行为的法律分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2000、

(4):47-48.[7]王素娟.由人类基因图谱公布引发的对隐私权问题的思考[J].青年论坛,

2001、(2):21-22.[8]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16: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保护举报人个人隐私法律法规
    一、保护举报人个人隐私法律法规依据《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第四条任何个人和单位依法向人民检察院举报职务犯罪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人民检察院对于举报内容和举报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对职务犯罪举报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一)受理举报应当由专人负责,在专门场所或者通过专门网站、电话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二)举报线索应当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专用计算机应当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未经检察长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三)举报材料应当存放于符合保密规定的场所,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四)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时,应当将相关材料用机要袋密封,并填写机要编号,由检察长亲自拆封。(五)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六)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除因侦查工作需要并经检
    2023-04-13
    201人看过
  • 我国隐私权保护的宪法依据
    隐私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人身权利之一,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需要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一、我国隐私权保护的宪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隐私权是为众多法律系统所支持的一种人身基本权利。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就是自己的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禁止他人干涉的纯个人私事。二、我国隐私权的主体是什么隐私权的主体隐私权的主体应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隐私权的宗旨是保持人的心情舒畅、维护人格尊严,而且,
    2023-07-14
    447人看过
  • 个人信息保护法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章对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作了详细规定。此外,为了保护死者近亲属合法、正当的利益,同时也尊重死者的遗愿并保护死者本人及其交往者的隐私和通信秘密,个人信息保护法允许死者的近亲属可以对死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行使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上述个人权利的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法还专门赋予这些权利可诉性。所谓可诉性,即在个人信息处理者拒绝个人行使权利的请求时,个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强制个人信息处理者履行相应的义务,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以保护权益为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规定了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侵权赔偿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必须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该规定对于
    2023-10-09
    298人看过
  • 我国有哪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
    一、我国有哪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1、《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第六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3、《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4、《民
    2023-04-13
    334人看过
  • 保护儿童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对策
    一、保护儿童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对策未成年保护隐私权:未成年对于个人信息本身要严格保密不能随意提供给第三人,遇到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要及时寻求父母、教师、警察等人的帮忙。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个人信息隐私被侵害怎么起诉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2023-10-10
    325人看过
  • 法律上的保护个人隐私有哪些规定
    法律上的保护个人隐私隐私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如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薄、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让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分类我国著名的法学学者——人民法学张新宝教授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总结为以下十类: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
    2023-03-15
    393人看过
  • 人造隐私不享有隐私权的保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让自己看上去美一点无可厚非。但美不同于“美丽”或“漂亮”,它应该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存在。如果说内在美可以通过教养后天提升的话,外在美则受制于相貌、身材、年龄等身体条件,难以通过自身的后天努力而超越。在内在美难以被感知的情况下,时下人们所看到的选美活动,大多迎合了公众对参赛选手外在条件的简单要求。所以各式各样的“选美”比赛,其实不是在选“美”,而是按照男性的眼光“选美女”、“选美人”或“选漂亮女人”而已。在我看来,即使组委会大赛章程中没有禁止所谓“人造美女”参赛的限制性规定,选手们所能做的,除了服饰和化妆等方面的刻意设计外,也不应在身体零件上有更大的作为。约定俗成的看法是,“人造美女”的概念应局限在寻常人已经认可的诸如牙齿修补、祛除瘢痕或双眼皮手术之类的小修小补,不应包括那种以参赛为目的孤注一掷,悍然在自己身上大兴土木的极端例子。假如本次大赛的内容是整容医疗技术,为杨-媛施
    2023-05-05
    117人看过
  • 隐私权保护的实践方法与案例分析
    以下行为算侵犯隐私权: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一、因帮信罪办不了工资卡,可以根据银行的具体规定来处理,若确实无法申请的,需要等待五年才可以申请办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立案标准: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5、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二、帮助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活动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要求
    2023-07-01
    223人看过
  • 保护隐私权的法律平衡原则
    最近,美国一种用于检查爆炸物的新型安检设备,开始在亚利桑那州国际机场投入试用。它能够发现藏在衣服底下的爆炸物。可是,由于它能透过衣服看到人体轮廓,因此也引发了一场有关隐私权的争议。隐私权在美国一直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的宪法修正案,尤其是第四修正案,规定了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在当时,这样的要求还不是严格的隐私权概念。人们对隐私的概念以及敏感程度,是在文明程度提高之后,逐渐提高到一个要求法律保护、理所当然的要求。因此,在建立美国宪法的一个世纪后,才有了第一个关于隐私权的案子,而且还是败诉的。1905年,在我们居住的佐治亚州最高法院法官柯伯在判例中阐述了这样的原则:个人在社会中虽然必须放弃部分自然权利,但并非全部权利均须拋弃。个人可以决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展现他自己,这是自由权的一部分。当时的隐私权被看作民事权。案件也基本上是民事纠纷。那么,政府为了抓罪犯破案,是不
    2023-06-07
    134人看过
  •  个人隐私数据的范围是什么?
    个人隐私是人们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以及个人通讯保密权。然而,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等行为都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侵犯他人的权利。个人隐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以及个人通讯保密权。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表现。个人隐私如何被保护?个人隐私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人们活动的增加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公民的隐私意识
    2024-01-22
    256人看过
  • 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社会物质文明愈发达,交际手段和传播媒介愈现代化,人们愈需要保留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安宁和与纷繁复杂的外界相对隔离的宁居环境。现代社会这种普遍的精神需求,经过法学界的理性提炼和立法者、法官的认可,即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格权——隐私权。1890年美国两位著名法学家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律评论》第4期上发表了著名的《隐私权》(TheRighttoPrivacy)一文,从此揭开了隐私权法学研究、立法和司法的新篇章。一百多年来,隐私权法律问题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隐私权作为一种国际人权,已经得到《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主要国际人权文件的确认与保护,也已经成为一种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广泛承认与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各国对隐私权法律保护各有不同,现比较考察如下:一、美国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戴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
    2023-06-07
    149人看过
  • 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我国隐私权的主体
    一、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为:1.宪法的有关规定。宪法第38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重要内容,是人格利益的集中体现。宪法对人格尊严的规定,为我国日后完善隐私权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2.刑法的有关规定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对公民私生活免受干扰的保护。3.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4.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诉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犯罪嫌疑人……对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隐私权的保护较为完善。二、我国隐私权的主体我国隐私权的主体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人格权最明显特征在于其非财产性,
    2023-07-08
    468人看过
  • 保障个人隐私权的方法
    隐私权的保护措施:1、管理好含有隐私的物品;2、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秘密;3、机警面对别人监听、窥探自己的隐私;4、尽量不参加涉及含有个人隐私的活动,必要时要约定好保密;5、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避免个人隐私泄露;6、敢于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人作斗争;7、增强自我保护,加强防范意识。侵犯隐私权会犯罪吗一般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不构成刑事责任。但侵犯隐私权达到法定条件会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当中的规定:1、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
    2023-07-20
    458人看过
  • 浅析如何要求商业秘密权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案件中,就商业秘密权是否存在,是否有侵权行为等等举证责任问题往往困扰着诉讼各方,包括法院。本文仅就如何举证确立商业秘密权作如下探讨。首先,权利人应当确权,明确要求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权的范围。商业秘密权利人提起诉讼,提供证据证明该商业秘密的开发或形成过程;同时应当提供商业秘密的载体,固定其主张的商业秘密的范围或者秘密点,也就是说商业秘密权利人应当明确请求保护的技术信息与公知公用信息的区别点。即应当明确所谓所诉为何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权利人仅把堆材料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并只笼统提出要求商业秘密保护,此时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归纳出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不说明或不能说明,表明权利人没有成自己的举证责任,形式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就不能转换到被告身上。其次,权利人应当证明自己的该项权利不为公众所知悉。1995年国家工商管理局在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将不为公众所知悉解释
    2023-06-08
    31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而法律保护隐私权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31
      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 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方式和作用是什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5
      随着隐私权保护的发展,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国家对隐私权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直接保护。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但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犯隐私或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诉诸法律,请求法律保护与救济。二是间接保护。法律不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当公民个人的隐私受到侵害时,受害人不能以侵犯隐私或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诉诸法院,请求法律
    • 保护个人隐私包含哪些方面?任何保护个人隐私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
      个人隐私包括:身体隐私、行动隐私、行为隐私、身份隐私、名誉隐私、肖像隐私、个人收入隐私、个人经历隐私。个人隐私包括内容: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
    • 法律如何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1
      我国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制度虽还不很完善,但相关的法律规定却也为数不少。 1、《宪法》的有关规定。 宪法第38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重要内容,是人格利益的集中体现。宪法对人格尊严的规定,为我国日后完善隐私权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2、《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对公民私生活免
    • 个人隐私怎样保护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24
      个人隐私保护的方式为在拍摄照片时应该关闭相机的地理位置权限;在发送图片时先使用图片处理工具,将图片做简单的处理,避免留下位置信息;下载软件从手机应用商店,或者软件的官网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