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讲,单从合同经过公证这一程序性事项看效力是长期的,若不存在合同被解除或者终止的情形,公证的效力不设定有效期。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一、借条需要公证吗,公证收取的费用
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就是借条.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或撕毁。它是一种凭证性文书。
借条不公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当然,经过公证后,借条具有强制效力,更有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公证证明其他经济合同,按下列标准收取:标的额20000元以下的,收取比例为1%;20001元至50000元部分,收取0.8%;50001元至100000元部分,收取0.6%;100001元至500000元部分,收取0.5%;
500001元至1000000元部分,收取0.4%;1000001元至2000000元部分,收取0.3%;2000001元至3000000元部分,收取0.2%;3000001元至4000000元部分,收取0.1%;4000001元以上部分,收取0.05%。
二、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要去哪公证
当事人办理离婚公证,应到其住所地的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
我国法律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三、私人协议去哪里公证
公证直接去公证处即可,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
法律支持口头解除劳动合同吗?
310人看过
-
合同解除方式口头解除合法吗
193人看过
-
劳动合同是否允许口头解除?
11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未到期解除是违法解除吗
147人看过
-
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吗
309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权归属于劳动者
368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合同时口头解除违法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1用人单位在合同未到期之前口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劳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劳动合同解除,口头申请解除有效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01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用工时,应当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用工时,也要提前告之职工解除理由,依程序书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口头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也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获得双倍经济补偿金,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
属于违法解除还是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
-
劳动仲裁口头解除劳动合同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01用人单位口头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首先要求单位出具解除书面证明,当协商不成时,最好尽早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凭证,为可能发生的劳动争议留存足够的证据,切不可在未获得解除证据材料的形势下停止工作,使自己在劳动争议中处于不利境地。 劳动仲裁不管输赢都是不收费的。
-
劳动合同解除过失性解除属于工伤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1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是开除。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存在一定过失的情况下,无须事先通知即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被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种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