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据预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整个征信市场潜在发展规模达万亿元,但目前仍存在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消息显示,今年我国将扩展10个失信联合惩戒领域,实现守信联合激励的新突破。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征信市场开放问题,会议称,今年要更好发挥社会征信机构作用,大力发展征信市场,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征信业,强化信用信息服务与产品的应用。
必须确保信用报告本身的信用度
此前,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在内,国内首批8家个人征信第三方机构获得开业牌照。与此同时,多家企业正摩拳擦掌,争领第二批准生证。
据悉,互联网大数据催生了一批社会征信机构。与此同时,互联网征信数据的准确性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受到质疑,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当前信息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实际操作中不经授权采集信息、强制授权采用信息、一次授权终身使用信息等屡见不鲜,而关于数据保护的立法较为滞后。
自从去年初央行印发通知,启动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以来,这片蓝海产业热浪蒸腾。我国的个人征信业,属于起步阶段。对第三方征信机构而言,个人征信市场是一片蓝海,潜在市场规模达上千亿元,引得众多企业竞相杀入。
此前,酝酿十年之久的首部征信业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征信业正式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该条例的一大亮点即是在制定过程始终注重加强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条例明确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征信管理参照国际惯例,银行对用户信用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时间界限,个人不良信息将保存5年。用户对负面信息的保留期做到了心里有数。不过,既然负面信息保留期如此重要,那就有必要防止出现负面效应。也就是说,信用报告既然要大面积推广使用,就必须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必须确保信用报告本身的信用度。
信用报告不能征信机构一方说了算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近年来,不乏呼吁建立一种征信管理制度,以此来提升公民诚信水平的声音。或许过去没有征信制度时,人们一直迫切地希望能借鉴国外经验尽快予以建立。然而,当真的征信制度出台后,人们却又有一种担忧,这种征信记录会不会由单方面所把持,也就是说,信用报告不能由征信机构一家说了算。
譬如,近来有报道说,个人的电话缴费记录将与银行诚信系统挂钩。还有消息称,个人征信系统将把醉驾者也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假如果真如此,征信管理的记录就有被利益集团滥用之虞。
当银行和客户之间发生矛盾时,有时是客户的责任,但有时也是银行的责任。如果仅仅听银行一家之言的话,势必会危及客户的利益。现在姑且不论征信管理设定的7年期限长短与否,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执行之初,可能难以得到大多客户的认同。一些责任看似应由客户承担,但这其中银行也有未尽之责,如未履行告知提醒的责任,如果为此给客户的信用涂上污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说真的,无论是信用泛滥,还是信用失信,始作俑者都是银行自身。当初,银行急功近利滥发信用卡,加上银行和客户都缺乏一个明确的信用概念,结果造成银行失信于用户、用户失信于银行的恶性循环怪圈。或许银行依靠其强势地位,使自身的信用污点渐渐无从查询,但是客户的信用污点却被牢牢地记录在案了。
要有处理征信双方纠纷的合理程序
基于此,金融秩序和制度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何经营好信用观念和消费,银行亟须担责。因此,在这个征信管理系统中,银行信用也应该被平等地计入。如果说,在这一点上还有需要暂缓必要的话,那么在双方存在利益纠葛的情境下,理应确保征信记录不为某个强势行业所利用,务必保证客户的利益不被信用报告所误伤。
虽说,做好个人征信业务是情势所趋,推出网络金融信息征信平台也是大势所趋,但要让银行和客户真正能够成为新的金融秩序实践者,就必须对以前不规范的作法有一个必要的补救方式。一个顺理成章的建议是,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应该明确,如果给客户记上信用污点的话,那么银行应该事先通知客户,听取其必要的解释,以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假如双方不能取得互信,那么则应该寻求第三方介入。或许,惟有如此,银行和征信管理才能对用户有一个信用。而银行和客户两者的信用互动,势必带来双赢的结果。
-
消费者权益部哪条规定拒绝顾客消费
328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之消费者的特征
94人看过
-
欺骗消费者权益:处理方法及合理赔偿?
350人看过
-
新消费者权益法重磅保护个人信息
210人看过
-
消费者保护法饭店能不能拒绝顾客消费
159人看过
-
"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利的揭示"
212人看过
-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的法律依据江西在线咨询 2021-07-09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也可以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比如住房,分配给女方。毕竟从习惯势力上、从传统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障碍上、从妇女的家务负担、生理特点上讲,离婚后一般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也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
顾客欺诈消费者,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权益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13消费者有必要知晓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最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还应要求商家及时开具发票或收据,并进行妥善保管。在
-
消费者的权益与消费者的利益都有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1-10-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的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二是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三是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四是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五是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
-
物业可以依消费者权益法否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1物业和业主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业公司在进入一个小区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之前,都会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接受物业管理服务的真正主体是全体企业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的消费者应当是个人而不是单位或者组织是相符合的。 因此业主完全符合判断消费者的标准,消费者是获取生活资料; 满足自身生活消费需要的个人以及消费者是通过商品交换形式获取生活消费资料和接受生活消费服务的个人这两个标准的。
-
甘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普及:如何依法维权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5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