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广义而言,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程序,既包括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先程序,也包括核准执行死刑的程序。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先程序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诉讼程序,是一个关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程序,但在整个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程序中,这个先程序又极为不普通,是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不可或缺的一个程序。如果缺此程序,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核准程序。因此,在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程序中,欲达变更之目的,须经先程序,然后再经核准程序,缺此任何一个则变更之目的不可达也。在先程序中,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认真对待,那就是管辖问题和辩护问题,其中管辖问题又包括审判管辖和立案管辖。
一、死缓考验期间故意犯罪的管辖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39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的,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判,所作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根据此条的规定,只要是死缓期间的故意犯罪,无论轻重,都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基于先程序之重要性,立法提高死缓期间之故意犯罪的审级应该是合理的,但问题是将死缓犯统一确定为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明显既有高就的可能性,也有低就的可能性,i[①]例如原本由高院管辖的案件,但根据第339条的规定岂不是要交给中院管辖了。因此,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也是不完善的,一旦在实践中出现低就,必然与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产生冲突。ii[②],故合理的做法是死缓期间之故意犯罪案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及其上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
此外,如果死缓犯在死缓考验期间脱逃,并在逃脱期间犯罪,后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是否也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呢?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的规定: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由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正在服刑的罪犯在脱逃期间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由罪犯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出现上述情况的话,死缓考验期间之故意犯罪应该由犯罪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就死缓考验期间之故意犯罪的审判管辖问题进行论述后,我们也有必要就其立案管辖问题进行讨论。在立案管辖问题上,在监狱内的犯罪,当然应当由监狱方就死缓考验期间之故意犯罪进行立案侦查;在脱逃期间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的,当然应当由犯罪所在地的侦查机关立案管辖。对此,理论界争议不大。问题是死缓犯在脱逃期间的犯罪,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是由犯罪地的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呢,还是由服刑地的侦查机关立案管辖呢?笔者认为应当由犯罪地的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原因在于:一是由犯罪地的侦查机关立案管辖有利于收集证据,侦破案件。犯罪地的侦查机关较外地的侦查机关来说具有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情况的优势。这对于案件的侦查是极为有利的。二是由犯罪地的侦查机关侦查有利于节约侦查成本。如果由服刑地的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话,为了顺利侦破案件,服刑地的侦查机关将难免要派人到犯罪地去收集证据,异地办案的成本当然较本地办案的成本高。
二、死缓考验期间故意犯罪的辩护问题
关于辩护权的重要性,正如有学者所言:为了平衡国家与被告的实力差距,被告方面享有辩护权,不但随时选任辩护人,于强制辩护案件,国家方面甚至必须主动为未选任辩护人的被告指定辩护人。iii[③]此外,《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已项和丁项也分别明文规定:有相当时间和便利准备他的辩护并与他自己选择的律师联络:出席受审并亲自替自己辩护或经由他自己所选择法律援助进行辩护;如果他没有法律援助,要通知他享有这种权利;在司法利益有此需要的案件中,为他指定法律援助,而在他没有足够能力偿付法律援助的案件中,不用他自己付费。这就是国际法中关于辩护权之规定,国家应该保证受审者知晓并获得这项权力。在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程序中强调死缓犯享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力,这无疑是符合国际公约精神的。
基于故意犯罪与否乃关系到死缓犯生死的重大问题,因而在故意犯罪案中应该实行强制辩护,而不应该按照普通诉讼程序中关于辩护问题的规定来处理,即故意所犯之罪不管有没有达到普通诉讼程序规定的应当指定辩护的要求,都应该有辩护人为其辩护。当然笔者所用强制辩护一词与应当指定辩护是有区别的,所谓强制辩护是指无论法院指定还是死缓犯委托,反正庭审中必须有辩护人,没有辩护人的话则构成当然违背法定诉讼程序,而应当指定辩护则是指法院应该为被告指定辩护律师。总之一言以蔽之,不管死缓期间故意所犯之罪如何,死缓犯都应该获得律师的帮助。
死缓犯就新罪应当获得强制辩护,不仅指审判阶段应当获得律师的辩护,而且侦查阶段就应当获得律师的辩护。之所以强调侦查阶段也应当获得律师的强制辩护,乃是因为新罪成立与否直接关系到死缓犯的生死与否,而侦查的正确与否又与判决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因而在侦查阶段就应当有辩护律师介入。辩护律师介入审前阶段应该享有完全的会见权与调查取证权。在侦查阶段,根据新律师法第3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辩护律师在任何案件中都享有不用批准而会见死缓犯的权利。从被追诉人,尤其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实质化的观点来看,被追诉人与辩护人的会见通信权的保障不可或缺。没有这一权利,辩护律师介入审前程序的作用会大打折扣。iv[④]此外,根据新律师法第35条规定: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辩护律师享有不经对方同意的调查取证的权利。
-
死缓人员在死缓执行期间犯罪怎样管辖
90人看过
-
确定缓刑考验期限时应注意的问题
169人看过
-
死缓罪犯死缓期间故意犯罪,由谁提起公诉
269人看过
-
论租房合同的管辖问题
107人看过
-
死缓期间及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问题
281人看过
-
死缓期间的服刑问题
75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死缓期间过失犯罪考验期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9我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实行并罚。司法实践中,对于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故意犯罪的,并罚后判监禁刑已无异议。可对于过失犯罪的,有的司法人员则认为可以判缓刑,而且已有判例。
-
缓刑考验期管理问题一般缓刑考验期限是多久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29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受缓刑宣告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
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的会撤销缓刑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30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的会撤销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
拘役缓刑考验期问题河南在线咨询 2023-02-071、考验期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没有重新犯罪或者被发现漏罪,则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相关机关予以公开宣告; 2、考验期限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3、在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
-
关于辩论题的辩论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7对此有个常规的辩题,我们见诸报端的多是法学家的辩论,而且辩论现仍悬而未果;同时,伦理学家却保持了前所未有的沉默。那就是: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双倍赔偿条款”,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一倍。”于是,社会上便产生了以王海为代表的“职业消费者”,他通过知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