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合同中保密条款适用于离职后。如果公司没有支付相应的竞业禁止补偿金,你可以不遵守关于竞业禁止的约定。关于商业秘密的约定应当是有效的,应当遵守。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劳动合同续订的程序
劳动合同续订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1、发出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书,征求劳动者的意见
如果用人单位需要续订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的一定期限内通知劳动者,征求劳动者的意见。
2、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用人单位发出续订劳动合同的意向书后,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就无法续订;同样,如果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意向后,用人单位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就无法续订。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劳动合同才能续订。
3、签订续订劳动合同的协议书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可以签订续订劳动合同协议书。
4、鉴证或者备案
经过鉴证或者备案的劳动合同续订后,需要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劳动合同鉴证或者备案的手续。
不续签的赔偿问题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情形的,在续签劳动合同的时候有些职工自己单方面的提起了要求公司涨工资或者是其他公司这方面没有办法接受的条件而不愿意续签的话,公司是不需要赔偿的,其他情况下公司单方面不续签的赔偿按照工作年限决定。
-
保密条款如何出现在劳动合同中
170人看过
-
带保密条款的劳动合同
452人看过
-
劳动合同保密条款没有约定,离职后再补告知书可以吗?
222人看过
-
离职后签的保密协议属于劳动争议吗
488人看过
-
没有劳动合同离职叫签保密合同合理吗?
371人看过
-
公司违反劳动合同中职务发明保密条款的,可以辞退吗
141人看过
保密条款就是规定受许可方应对供方转让的技术秘密承担保密义务,保证不将这些技术秘密泄露给第三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供方的权益,保持专有技术的价值。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签订竞业协议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 更多>
-
劳动合同中保密条款是否有保密义务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6C保密条款只能针对特定人,不是每个职工都有保密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甫川颠沸郯度奠砂订棘)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
-
劳动合同自离职有保密义务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2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中若约定了保密义务的,则劳动者在职期间承担保密责任; 2.协议中若未约定离职后劳动者仍有保密义务的,离职后,劳动者不承担保密责任。 3.通常情况下,协议中会约定保密期为劳动者在职期间及离职后的一定年限内; 若劳动者在保密期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赔偿用人单位经济损失。
-
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支付保密费用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2-13保密义务是法定的,无论职工与单位是否有明示的约定,其在职期间和离职以后均应履行。职工履行保密义务,用人单位无需额外支付费用。负有保密义务的职工,即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及涉及技术类的职工恪守该秘密是法定义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
想知道关于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具体是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51、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甲方规定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同时应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 本款所指的“商业秘密”,系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甲方带来经济利益、使甲方与其他人相比具有经营优势地位、具有实用性并经甲方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技术信息,包括设计、方法、程序、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最佳系数、数据库、技术报告、技术方案、图纸、技术文档
-
劳动合同中的脱密措施应如何适用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5一、脱密措施在应用中要求首先必须有可保护的商业秘密,否则其约定就是无效的。二、采取脱密措施义务主体,与竞业限制一样针对的应当是实际接触、了解或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相关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不能是不加区别的企业所有的员工。三、采取的具体脱密措施应当是合理的,而不能违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强行性规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这种约定将失去法律约束力。通常采取调整工作岗位,相应的变更工作内容、范围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