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王小江
河北管理问题的决定》对鉴定主体资格及业务范围的规定有以下几点可供探讨,一是与保险公估机构相比,保险公估机构授权与许可属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范畴,是以国务院令的方式授予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而“决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方式公布的。而授权司法部对其认可的鉴定机构进行的另一种行政许可,在效力上存在着法律等级问题。二是在具体操作上容易引起适用上的法律冲突。我们认为解决的方式暂时只能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各自工作,最终国家要以法律的形式形成统一。在这里我们要解决的观念是不能认为,司法部批准的机构所从事业务就是司法鉴定,而保险公估机构鉴定就不是司法鉴定。只要公估机构在司法部门备案,那么所从事的鉴定、评估工作都可以认定为司法鉴定工作。
2、保险公估鉴定与涉案资产的价格鉴定
自2001年以来全国各省根据三部委的联合文件,陆续出台了关于涉案资产中价格鉴证的管理条例。针对保险标的物评估鉴定工作,根据立法的相关规定,我们认为该条例存在着与上位法相抵触、相冲突之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5条第2款之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针对保险标的物的评估、鉴定工作,已由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法规作出了全国统一的资质规定。而各省以条例或规章的方式把保险标的物纳入涉案资产的价格坚证工作,与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形成直接冲突,应与撤消或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19修正):第二章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十五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n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
征地拆迁中土地估价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
84人看过
-
土地估价机构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地位问题
119人看过
-
百言堂:强化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
440人看过
-
公估机构将被纳入保险法
373人看过
-
保险公估机构有哪些
301人看过
-
建立公共保险评估机构的构想
231人看过
-
其规定保险在诉讼中的地位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2笔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江西省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对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与赔偿责任以专题研讨会纪要(修正稿)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其内容是:一、交通事故案件的赔偿权利人可以在起诉机动车一方的同时,起诉保险公司为赔偿义务人。赔偿权利人未起诉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追加保险公司为赔偿义务人。(在国务院正式出台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规定之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确认
-
保险的诉讼地位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0在此以前,各地法院的做法也是不统一,有的讲保险公司列为第三人,也有的直接列为被告,该司法解释第25条的规定,讲该做法统一化,一律列为共同被告。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2赔偿权利人同时起诉赔偿义务人以及承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赔偿义务人和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仅起诉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向其释明申请追加赔偿义务人作为共同被告;经释明后赔偿权利人仍不申请追加的,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追加赔偿义务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赔偿权利人仅起诉赔偿义务人的,人民法院应向其释明可申请追加承保机动
-
保险公估与保险公估的区别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第一,立场不同。保险人在对保险标的进行评估、查勘和理赔时都可能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这很容易造成对被保险人的不公平。保险公估人独立于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处理保险事故时处于中立地位,不偏袒任何一方。具有这种特殊身份的保险公估人易于为保险合同双方特别是被保险人所接受,能够消除被保险人对保险人的抵触和对立情绪,便于理赔活动顺利进行。第二,处理方法不同。保险人对于发生频率高而损失相对较小的一般保险事故的处理
-
财产保险公司法律诉讼岗位要求?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25经营受到了冲击,财产险公司法律诉讼岗位要求如下, 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