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善意取得两者有何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4 20:41:49 424 人看过

一、什么是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取得他人的财物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使他人受损的事实。

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是:

1、须有一方受有利益;

2、须他方受有损失;

3、须一方受利益与他方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须无合法根据。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的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二、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擅自处分财产权于第三人,如第三人在有偿取得该财产权时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权。善意取得包括财产权的取得与他物权的设定两个方面.善意取得是在财产的交换中,取得所有权,因此,善意取得的物必须是自由流通物,善意取得,源于日耳曼法中的“以手护手”原则.承认善意取得制度并非彻底否定原所有人的权益,原所有人的损失可通过向无权处分人主张赔偿请求权而得到补救。当然,善意取得制度的建立也要结合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考虑到静的安全,故此一般要对其构成要件予以严格限定.

至于上面所说的看行为人是否有处分权或所有权,那到不是,关键要看有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三、两者有什么区别

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不当得利是无因行为取得财产或者取得财产的因无效了.善意取得一定是基于无权处分而且取得财产人不知处分财产人是无权处分的,有因的行为取得的财产.特别注意盗脏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不当得利要件:没有合法依据,一方受损,一方得利,受损与得利存在因果关系;善意取得要件:一方无权处分,另一方主观上为善意、合理的价格,不动产登记,动产过户;

1、主观上,前者恶意,后者善意;

2、前者只适用动产,后者可适用动产与不动产;

3、前者只涉及两方,后者涉及第三方;

4、前者得利应当返还,后者取得所有权,不用返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1: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当得利相关文章
  • 难道不当得利只适合用善意取得吗?
    不当得利和善意取得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当得利不适用善意取得。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取得他人的财物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使他人受损的事实。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擅自处分财产权于第三人,如第三人在有偿取得该财产权时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权。一、无权处分善意取得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二、遗失物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三、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
    2023-06-21
    253人看过
  • 善意第三人和善意取得的区别
    一、善意第三人和善意取得的区别善意第三人和善意取得的区别是:善意第三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被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这里所谓善意相对人,是指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对方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相对人。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将其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的物权取得制度。二、善意第三人的理论基础关于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论基础,多数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取得时效说。时效制度,以时间及时间之经过为其构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则与时间及时间之经过没有联系,所以,时效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是两种各自独立的制度。2.权利外形说。占有人应推定其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让人有信赖之基础。3.法律赋权说。善意取得是由于法律赋予占有人处分他人所有权的权能。4.占有效力说。善意取得系由
    2023-07-25
    155人看过
  • 遣散费抗辩与善意取得有何区别
    离职抗辩与善意取得有何区别。票据抗辩中止的发生是以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正手之间存在抗辩为前提的。如果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的正手之间没有抗辩,则无需适用票据抗辩中止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必须以持票人的前背书人无权转让票据或者权利存在瑕疵为前提。如果持票人的前背书人有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者该权利是完整的,持票人可以通过背书合法取得票据的全部权利,因此没有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空间。票据抗辩中止的构成,只需要持票人在取得票据时不知道票据债务人与其前背书人之间存在抗辩。至于他是否疏忽大意,没必要问。至于票据的善意取得,其构成要件之一是被取得人无权将票据转让给上一方,也没有重大过失牺牲的对象不同。票据抗辩的中止是指票据债务人不能以债务人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或持票人的正手抗辩对抗持票人。因此,票据抗辩权的切断牺牲了票据债务人的利益,使得可以拒绝履行的票据债务仍然必须履行,不能拒绝履行。票据权利的
    2023-05-02
    87人看过
  • 继受取得和善意取得的区别是什么
    取得方式不一样。继受取得是指权利从原权利人处继受而来,其对应的是“原始取得”。其分类标准是权利是原始的还是从别人那里转过来的“二手”权利。合同取得是指权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而取得,其对应的是“物权手段取得”、无因管理取得”和“知识产权取得”等等。其分类标准是按照权利发生原因的法律依据类型。本来二者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由于合同取得必然意味着权利的流转,所以说所有合同取得都是继受取得是合理的。这二者不是相等的概念,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至于善意取得,是民法中的一项特别的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第三人在善意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该物的所有权的制度。由于善意第三人的取得不是根据一个合法有效的继受,不是原权利人的让与,所以,善意取得是一种原始取得。而合同取得属于继受取得,二者没有交集,故合同取得不能是善意取得。对于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应具备:(1)标的物须为动产。一般认为,不动产的转让须经登记,
    2023-05-01
    240人看过
  • 恶意不当得利和善意不当得利是不是一个概念
    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益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一、不正当得利立案最新标准是什么不正当得利立案标准,具体如下: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4、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不正当得利构成要件,具体如下: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2、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3、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
    2023-06-21
    240人看过
  • 善意不当得利怎么处理?
    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的范围因善意与恶意而不同,那如果识别何为善意与恶意?应当返还的孽息中,哪些属于法定孽息?哪些属于非法定?非法定孽息是否不须返还呢?关于这些问题将会在下面的问中为您分析善意的不当得益怎么处理。善意不当得益怎么处理?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事情,如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现存利益不以受益人取得利益的原形为限,原形虽发生变化,但只要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其代偿利益仍然存在,即有现存利益。凡受益人的财产总额因取得利益而增加,且该财产总额增加尚存在,则可判定现存利益存在。以下几种情
    2024-01-06
    479人看过
  • 取得善意
    处分权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取得。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均衡所有权人和善意受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保证所有权安全。其次它侧重维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促进交易安全。当所有权人与善意受让人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当侧重保护善意受让人。这样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还有利于鼓励交易。这种情况下,对所有权人利益的限制,我们可以认为是对所有权人在托付别人保管自己财产或管理自己财产时不尽注意义务,而使他承担相应不利后果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
    2023-07-11
    84人看过
  • 认定善意取得的条件,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界定
    一、认定善意取得的条件认定善意取得的条件如下:1.出让人无权处分。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标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占有人为非法转让。3.以合理的价格转让。4.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二、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界定善意取得的“善意”的界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受让人是否有“知情”的义务,通过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转让人的了解程度,受让人是否能够判断他的取得是善意的。2.受让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如果受让人明知其取得该物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差极大,则可以认定为其行为出于“非善意”。3.应当考虑交易的场所是否符合常理。注意,善意的准据时点原则上应为法律行为发生时即受让财产时为准,至于事后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三、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有以下几方面的法律后果:1.善意
    2023-06-28
    119人看过
  • 委托合同与不当得利有何区别
    一、委托合同与不当得利有何区别1、委托合同,又称“委任合同”。是指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而委托人则按约支付报酬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其特征有:委托合同是典型的劳务合同;受托人以委托人的费用办理委托事务;委托合同具有人身性质,以当事人之间相互信任为前提;委托合同既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委托合同是诺成的、双务的合同。2、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受害人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要求不当得利受益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二、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不当得
    2023-06-15
    307人看过
  • 买卖不破租赁和善意取得两者是否一样?
    买卖不破租赁和善意取得两者是不一样的,买卖不破租赁,即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即使所有权人将租赁物让与他人,对租赁关系也不产生任何影响,买受人不能以其已成为租赁物的所有人为由否认原租赁关系的存在并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合理对价公示),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是应当遵守的,在城镇房屋租赁合同中同样如此。出租人和承租人订立了租赁合同,在租赁期间,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是可以的,第三人作为买受人可以买到该房的所有权,但在这个租赁房屋上存在的租赁关系不能消灭,必须承认该租赁关系,不能打破现存的租赁关系。受让人与承租人产生新的租赁关系,构成债的转移,承租人向新的出租人交纳房租,继续履行租赁合同。买卖不破租赁规则设立的目的,是保护承租人的租赁权。通常认为,在一个租
    2023-06-24
    355人看过
  • 善意取得继受取得原始取得三者是一样的吗?
    一、善意取得继受取得原始取得三者是一样的吗善意取得继受取得原始取得这三种取得方式是不一样的;1、继受取得是指权利从原权利人处继受而来,其对应的是“原始取得”。其分类标准是权利是原始的还是从别人那里转过来的“二手”权利。2、善意取得,是民法中的一项特别的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第三人在善意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该物的所有权的制度。由于善意第三人的取得不是根据一个合法有效的继受,不是原权利人的让与,所以,善意取得是一种原始取得。而合同取得属于继受取得,二者没有交集,故合同取得不能是善意取得。3、原始取得,是非因他人既存的权利而是基于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的所有权。先占、生产、附合、加工、添附、法院判决、公用征收、没收、罚款、房屋的建造、围海造田、树木的栽种、罚没物的法定归属等都是原始取得。二、继受取得的依据有哪些(一)买卖合同民事主体双方达成协议,出卖人一方将出卖财产交给买受人一方所有,买受人
    2022-10-21
    204人看过
  • 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认定
    一、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认定关于善意取得的善意认定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从主体角度来看,转让方必须是非有权处分者,而接受方应具备完整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从客体角度来说,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都可成为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其中,动产以实际占有为准,即以交付的方式进行公示,而不动产的公示方式则表现为登记制度;再次,若动产尚未实际交付,或者不动产的所有权尚未完成登记手续,那么除了所有人以外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士所从事的处分行为便构成了无权处分,而善意取得制度正是建立于转让人无权处分这一基础之上的。此外,善意原则要求接受方必须是善意的,也就是说,他们对相关事项并非有意进行隐瞒,或者根本就不应存有知情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
    2024-04-03
    108人看过
  • 善意取得与买卖不破租赁两者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买卖不破租赁,即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即使所有权人将租赁物让与他人,对租赁关系也不产生任何影响,买受人不能以其已成为租赁物的所有人为由否认原租赁关系的存在并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合理对价公示),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是应当遵守的,在城镇房屋租赁合同中同样如此。出租人和承租人订立了租赁合同,在租赁期间,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是可以的,第三人作为买受人可以买到该房的所有权,但在这个租赁房屋上存在的租赁关系不能消灭,必须承认该租赁关系,不能打破现存的租赁关系。受让人与承租人产生新的租赁关系,构成债的转移,承租人向新的出租人交纳房租,继续履行租赁合同。买卖不破租赁规则设立的目的,是保护承租人的租赁权。通常认为,在一个租赁关系中,承租人是弱者,因此要
    2023-02-16
    324人看过
  • 善意取得不动产原有权利消灭吗
    消灭。第三人基于对不动产公示公信原则的信赖,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并依法完成了登记手续,从而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应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所有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二、出售无权处分的房屋怎么处理出售无权处分房屋,如果买受人善意第三人,可以获得房屋。房屋原产权人可以要求无权处分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买受人并不属于善意第三人,所有权人可以要求返还房屋。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
    2023-02-19
    362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不当得利
    相关咨询
    • 房屋买卖善意取得与不善意取得有什么区别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20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 如何判断善意不当得利和恶意不当得利
      山西在线咨询 2024-08-23
      对不当得利中的善意与恶意区分源于非给付不当得利中一种: 1.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 2.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基于得撤销而经撤销的行为所为的给付,受领人知其撤销原因的,也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
    • 如何定义“善意不当得利”
      新疆在线咨询 2024-12-14
      非给付不当得利中的善意与恶意区分基于两种情况: 1. 善意受益人指的是在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无论是因为过失还是故意,不知法律原因的人也可以被视为善意受益人。 2.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如果受益人在受领他人给予的财产或利益时知道其没有法律上的原因,那么即使受益人后来知晓了撤销原因,也应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如果受益人在受领时不知道其没有法律上
    • 善意不当得利的大意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07
      对不当得利中的善意与恶意区分源于非给付不当得利中一种: 1、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 2、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基于得撤销而经撤销的行为所为的给付,受领人知其撤销原因的,也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
    • 善意取得与善意占有的区别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7
      1、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自己无占有的权利而为的占有。2、善意取得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