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消费者状告超市存在欺诈行为,索要双倍赔偿一案。
去年12月25日,陈先生在丰台区一家超市购买了20盒标有蚁粒神字样的保健品。在服用10多盒后,非但没有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反倒出现了头晕、恶心、厌食等副作用。陈先生后来得知自己购买的并非是蚁力神,而是冒充蚁力神的蚁粒神。陈先生认为超市存在欺诈行为,遂将其告上法庭,索要双倍赔偿。
陈先生诉称,2007年12月25日,其在丰台区一超市内看到正在出售保健品蚁粒神,每盒60元。陈先生也看到产品的外包装上有影视明星赵本山和范伟的代言广告等,感觉该产品应该没有问题。于是购买了20盒,共计1200元。谁知回家服用了10多盒后,没有起到任何广告宣称的作用,反倒出现了头晕、恶心、厌食等副作用。陈先生对该产品卫食健字(2002)第0392号在网上进行查询,发现卫食健字(2002)第0392号的产品名称应该是另一品牌的产品。
陈先生认为,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为此,陈先生将该超市告上法庭,要求超市对自己所购货物予以退货,并加一倍赔偿1200元,还要求超市承担诉讼产生的一切费用。
-
商家对消费者欺诈行为
462人看过
-
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应如何确定索赔标准
493人看过
-
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赔偿
167人看过
-
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法律条款,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多少钱
338人看过
-
商家什么行为算是欺诈消费者
379人看过
-
网购欺诈消费者怎样索赔,网购欺诈消费者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379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商家以各种理由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要欺诈商家的赔偿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191,做法不正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
-
电商用户欺瞒欺诈消费者,索赔三倍赔偿河南在线咨询 2022-09-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9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这是一项惩罚性制度的规定。在我国传统民事法律规范中,实行的是实际赔偿制度。因此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是我国民事法律的一项重大发展。惩罚性赔偿金适用的前提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欺诈是指经营者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
-
欺诈消费者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吗,商家欺诈消费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5刑法中有诈骗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可以适用。《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
-
消费者是否存在消费欺诈行为?消费欺诈行为分为哪些种类?天津在线咨询 2022-04-211,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夸大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对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介绍不真实,作出虚假或者使消费者误解的宣传。 2,依《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第六条的规定,消费欺诈行为包括: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
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消费者维权存在欺诈行为是否存在欺诈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3存在欺诈。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