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如果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二、意思表示能以怎样的方式作出
现实生活中,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所谓明示的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以作为的方式使得相对人能够直接了解到意思表示的内容。比较典型的是表意人采用口头、书面方式直接向相对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二是以默示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这种方式又称为行为默示,是指行为人虽没有以语言或文字等明示方式作出意思表示,但以行为的方式作出了意思表示。这种方式虽不如明示方式那么直接表达出意思表示的内容,但通过其行为可以推定出其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例如,某人向自动售货机投入货币的行为即可推断其作出了购买物品的意思表示。又比如某人乘坐无人售票的公交车时,其投币行为就可以视为其具有缔结运输合同的意思表示。除明示、默示的方式之外,现实生活中还会出现一种特殊情形,即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时既无语言等明示方式,也无行为等默示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视为意思表示。这种情形就是以沉默的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沉默原则上不得作为意思表示的方式。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三、瑕疵意思表示的类型
1、欺诈,是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作虚假表述使人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2、胁迫,是故意实施不法行为,使人陷入恐惧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是一种违法的威胁。合法的威胁不构成胁迫,例如以起诉要挟,就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胁迫。
3、乘人之危,是不正当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不利条件的行为。乘人之危的目的,是追求不公平的后果。
4、重大误解,当事人因他人或自己的过失陷入重大错误而实施的意思表示,是重大误解的行为。
-
意思表示的表示形式有哪些,构成要件有哪些
259人看过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
426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意思表示的解释如何确定
437人看过
-
不得假释表示什么意思
295人看过
-
意思表示行为的意思
134人看过
-
民法典中意思表示的作出方式有哪几种
439人看过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 更多>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0《民法》的意思表示,从有效时间来看,1、用对话方式制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制作的意思,公告发表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可视为意思。
-
民法典对于意思表示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191. 表示具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2. 表示没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3. 表示公告方式的意向表示; 4. 表示明示和默示的指示表示; 5. 表示意思表示的撤回; 6. 表示意思表示的阐明。
-
意思表示是什么意思啊,具体怎样进行解释呢,求解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17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1]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私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
意思表示瑕疵是什么意思有哪一些种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0-02意思表示瑕疵,就是意思表示不真实,内心意愿与行为表示不一致,达不到行为人预期目的的行为。种类: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
-
中含有意思表示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0考完司考我都忘了,不过我记得不包含。民事法律行为包括表意行为(含意思表示)和事实行为,不当得利、缔约过失、侵权行为等应该都是事实行为,没有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是你行为时有一个使自己的行为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意思,但是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啦,都是事实发生的一件事,你心里是没有使其产生法律效果的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