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2 19:11:11 487 人看过

一、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如果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二、意思表示能以怎样的方式作出

现实生活中,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所谓明示的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以作为的方式使得相对人能够直接了解到意思表示的内容。比较典型的是表意人采用口头、书面方式直接向相对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二是以默示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这种方式又称为行为默示,是指行为人虽没有以语言或文字等明示方式作出意思表示,但以行为的方式作出了意思表示。这种方式虽不如明示方式那么直接表达出意思表示的内容,但通过其行为可以推定出其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例如,某人向自动售货机投入货币的行为即可推断其作出了购买物品的意思表示。又比如某人乘坐无人售票的公交车时,其投币行为就可以视为其具有缔结运输合同的意思表示。除明示、默示的方式之外,现实生活中还会出现一种特殊情形,即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时既无语言等明示方式,也无行为等默示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视为意思表示。这种情形就是以沉默的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沉默原则上不得作为意思表示的方式。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三、瑕疵意思表示的类型

1、欺诈,是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作虚假表述使人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2、胁迫,是故意实施不法行为,使人陷入恐惧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是一种违法的威胁。合法的威胁不构成胁迫,例如以起诉要挟,就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胁迫。

3、乘人之危,是不正当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不利条件的行为。乘人之危的目的,是追求不公平的后果。

4、重大误解,当事人因他人或自己的过失陷入重大错误而实施的意思表示,是重大误解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22: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思表示相关文章
  • 意思表示的基本概念,形式有哪些?
    一、意思表示的基本概念意思表示的基本概念是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它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二、意思表示的形式有哪些意思表示的形式有:1.口头形式,即口头语言形式;2.书面形式,即书面语言形式,指文字、图表、照片、技术工程用图、电子数据等;3.推定,即用语言外的可推知含义以作为间接表达的默示行为;4.沉默,即以不作为间接表达的默示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三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三、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有:1
    2023-07-01
    306人看过
  • 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有哪些?
    合同是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又叫合同自愿或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指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合同能完全体现当事人自己的意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二,意思表示真实。也就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是真正自愿的,不是强加的,不是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第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一、合同与协议的区别有哪些?双方的意思都表示一致而达成的一种契约。简单地说,就是情我愿,然后我们把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固定下来,说明白,说清楚,那么我们达成一致的这个事项就是协议,在法律上就叫合同。一般来说,生效的合同和协议法律
    2023-06-23
    215人看过
  • 特定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
    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要约人必须使接收要约的相对方能够明白是谁发出了要约以便作出承诺。因此,发出要约的人必须能够确定,必须能够特定化。虽然合同双方都可以作为要约人,但作为要约人的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不论是自然人或者是法人,只要是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要约人。如果是代理人,必须取得本人的授权,还必须说明谁是被代理人。作为要约人只要能够特定即可,并不一定需要说明要约人的具体情况,也不一定需要知道他究竟是谁。一个要约,如果处于能够被承诺的状态就可以,不需要一切情况都清清楚楚。如自动售货机,消费者不需要了解究竟是哪家公司安置,谁是真正的要约人。只要投入货币,作出承诺,便会完成交易。
    2023-06-04
    314人看过
  • 终止合同的意思表示有效要件有哪些
    关于解除合同的几种情况:首先是经过双方当事人进行友好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方可解除;其次,以设定好的某些特定事项作为合同解除的触发条件也可以达到相应效果;第三种情形则是当遭遇无法预知且不可避免的事件时,导致原订合同期望受益之事无法达成;再者,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通过实际言行举止证明其不再愿意履行合同约定的职责与义务;还有一种情形即为一方当事人严重拖延履行主要债务,经过善意提醒仍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补救;最后一种则是一方当事人延迟履行债务或者存在其他违约行为,严重阻碍了合同目的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2024-04-23
    391人看过
  • 受遗赠人的意思表示方式
    一、受遗赠人的意思表示方式受遗赠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证明自己向其他继承人表示明确接受。受遗赠人要接受遗赠就应当直接接受,比如直接办理遗赠房的过户手续。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二、民法典中立遗嘱人不写日期是否有效订立遗嘱没写日期一般无效,没有注明日期的遗嘱,属于形式上有欠缺,一般不受到法律保护。至于其是否有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如果有人拿出写有日期,且在形式上完整的遗嘱,则没有注明日期的遗嘱一般无效。2、如果只有这一份遗嘱,但有继承人有证据证明遗嘱人生前患有精神疾病,则该遗嘱可能无效。因为无法证明遗嘱人立该遗嘱时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如果只有这一份遗嘱,且无人对该份遗嘱提
    2023-05-06
    107人看过
  • 民法中意思表示的分类
    一、民法中意思表示的分类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二、民法典的意思表示的解释有哪些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意思表示的解释】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三、意思表示瑕疵的类型1、欺诈,是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作虚假表述使人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2、胁迫,是故意实施不法行为,使人陷入恐惧而为意思表示
    2023-06-06
    381人看过
  • 意思表示的形式有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意思表示分明示和默示,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表示行为,分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即口头语言形式。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即书面语言形式,主要指文字(文件、信函、电报)、图表、照片、技术工程用图、电子数据等形式。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特别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即以公证书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以证明的形式。默示形式是含蓄或者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有下列分立:1.推定,即行为人用语言外的可推知含义的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2.沉默,即行为人依法或者依约以不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4-04-29
    102人看过
  • 合同解释的意思主要有哪些
    一、合同解释的意思主要有哪些合同解释的意思是指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含义所作的分析和说明。受理合同纠纷的法院或仲裁机构所作的分析和说明具有法律约束力,为有权解释,其他人对合同及相关资料所作的分析和说明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无权解释。合同解释上存在意思主义和表示主义之争,但现代社会对于合同解释一般遵循以合同文义为出发点,实行以表示主义为原则,以意思主义为补充的解释。二、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为。”合同欺诈是指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在订立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从而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决定,不平等地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存在明显区别,主观方面,二者的故意内容
    2023-06-19
    182人看过
  • 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
    一、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有效,如果真意保留的事实为相对人所明知的,无效】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如果虚伪表示隐藏的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有效】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可撤销】4、误传,指因意思表示传达人之错误而导致的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可撤销】5、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证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6、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7、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为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条件的意思
    2023-06-15
    334人看过
  • 电子合同意思表示错误样态有哪些?
    (一)交易主体的性质认识错误一般将传统合同中主体的认识错误归属于动机错误,是为拟制的可行使撤销权的意思表示错误。在传统合同中,对于交易主体的性质认识错误的界定和责任划分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析,而在电子合同中,此种错误发生较为频繁。由于电子合同是在典型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磋商和订立,合同的当事各方往往难以对对方的身份信息、信誉情况等有很好的掌握,在非物理环境中,依托注册名、域名ID、虚拟账号、信誉等级等方式对自身形象进行包装,使得电子合同的主体具有了显著的虚拟性。当前对于这一意思错误,从实践的角度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网络监管和主体披露义务对合同主体的身份性质进行把握,具体依托于网络公开的经营主体信息、政府的备案登记证明等,这一方面当前学者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不履行该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后果讨论;二是通过行使合同的撤销撤销权,结合传统合同对主体性质认定错误的意思表示错误的处理方法
    2024-01-31
    235人看过
  • 意思表示不自由什么意思
    一、意思表示不自由什么意思意思表示不自由,意思表示瑕疵的情形之一。表意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其意思的形成受到不正当干预。如表意人受欺诈、受胁迫或危难中的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的成立标准1.欠缺表示行为,意思表示不成立;2.欠缺行为意思,意思表示不成立;3.欠缺效果意思,意思表示成立,但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有争议)4.欠缺表示意思,为保护相对人对表示行为的信赖,原则上表意人应当负责,但可类推意思表示错误规则撤销,承担信赖损害赔偿责任(有争议)。三、意思表示的生效1.无相对人:表示完成时2.有相对人:口头:了解时书面:通知达到时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
    2023-06-15
    391人看过
  • 隐名出资的意思表示
    对于隐名出资,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多从隐名出资人的角度对相关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和界定。其中,理论界大多使用隐名股东的概念来描述隐名出资人,而实务界大多使用实际出资人的概念来描述隐名出资人。相比较而言,实际出资人的概念更为科学,毕竟立法和司法中的股东具有确定的含义,即特指组成公司并在其中享有股东权利的人,而隐名出资人是否具有股东资格和享有股东权利,则有待于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当然,实际出资人的描述也有缺憾,一是未能区分借他人名义出资的实际出资人和直接以自己名义出资的实际出资人,二是不便于描述整个隐名出资法律关系,因此,本文采用隐名出资和隐名出资人的概念。如果不考虑直接以自己名义出资的出资人在理论上也是实际出资人的因素,本文的隐名出资人和实务中常用的实际出资人在内涵上并无二致。隐名出资,是指社会主体借用他人(第三人)名义而出资的现象。在公司法的视野中,隐名出资的对象仅限于公司,即社会主体借
    2023-02-22
    394人看过
  • 意思表示的法律要求中有哪些关键要素和要素
    一、意思表示的法律要求中有哪些关键要素和要素1.目的意思:指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2.效果意思: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要素3.表示行为: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二、意思表示的形式是什么1.明示形式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的表示行为,除常见的口头语言、文字、表情语汇外,还包括依习惯使用的特定形体语汇,如举手招呼出租汽车,即表示有租用该车之意。明示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口头形式。即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如以口头语言洽谈并订立的合同,以口头语言委托代理人,以口头立遗嘱。口头形式的优点是便捷,但也具有不易保留证据的缺点。(2)书面形式。即以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主要指文字(文件、信函、电报)、图表、照片、技术工程用图、电子数据等形式。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特别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即以公证书对民事法律
    2023-10-22
    79人看过
  • 意思表示真实的含义
    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在表意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不真实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不加区分地维持其效力,要么会损害表意人的利益,要么会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均非正义。故不真实、不自由的意思表示,具有效力上的瑕疵。(1)意思表示不自由①因欺诈、胁迫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②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的,为可撤销的合同。③因欺诈、胁迫订立的遗嘱,无效。④因乘人之危、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2)意思表示不真实分为有意的不真实(真意保留、虚伪表示、隐藏行为)与无意的不真实(重大误解)所谓有意的不真实,指表意人于表意时知道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反之,表意人于表意时不知其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的,则为无意的不真实。①真意保留。又称单独虚伪表示,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之意思的意思表示。真意保留
    2023-06-08
    293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 更多>

    #意思表示
    相关咨询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0
      《民法》的意思表示,从有效时间来看,1、用对话方式制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制作的意思,公告发表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可视为意思。
    • 民法典对于意思表示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19
      1. 表示具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2. 表示没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3. 表示公告方式的意向表示; 4. 表示明示和默示的指示表示; 5. 表示意思表示的撤回; 6. 表示意思表示的阐明。
    • 意思表示是什么意思啊,具体怎样进行解释呢,求解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17
      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1]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私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 意思表示瑕疵是什么意思有哪一些种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0-02
      意思表示瑕疵,就是意思表示不真实,内心意愿与行为表示不一致,达不到行为人预期目的的行为。种类: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
    • 中含有意思表示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考完司考我都忘了,不过我记得不包含。民事法律行为包括表意行为(含意思表示)和事实行为,不当得利、缔约过失、侵权行为等应该都是事实行为,没有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是你行为时有一个使自己的行为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意思,但是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啦,都是事实发生的一件事,你心里是没有使其产生法律效果的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