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应对夫妻共有的债务问题
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可以由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如果夫妻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可以由双方协商清偿,双反协商不成的,可以由法院进行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二、夫妻共同债务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夫妻共同债务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法院会受理的条件是什么
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法院会受理的条件如下: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夫妻分居期间如何共同应对债务问题
442人看过
-
不知情的夫妻如何应对债务问题?
323人看过
-
逃避债务的夫妻如何应对认定问题?
173人看过
-
妻子应该如何处理丈夫的债务问题?
50人看过
-
夫妻一方如何应对离婚出现债务转移问题
161人看过
-
夫妻债务协议书如何处理共同债务的分配问题
174人看过
-
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问题与应对措施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26依据审判实践,夫妻共同债权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首先,夫妻双方共同取得债权;其次,夫妻双方认可(包括明示和默示)由一方取得债权;第三,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债权,而另一方在事后知晓并追认;第四,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债权,另一方知情后明确表示反对;第五,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债权,另一方在离婚时才知情;最后,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债权,另一方在离婚后才知情。
-
我有债务问题,如何应对?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29根据《民法典》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如果债务人暂时无力偿还,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而如果债务人有能力偿还但拒不偿还,则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由此可见,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是肯定的。然而,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力偿还,另一种是有能力而拒不偿还。
-
怎么应对夫妻共同债权与债务的相关法律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16结合审判实践看,夫妻共同债权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夫妻双方共同取得;二是夫妻双方认可(包括明示和默示)由一方取得;三是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另一方不知情,事后知晓并追认;四是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另一方知情后明确表示反对的;五是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另一方离婚时才知情的;六是夫妻一方对外取得,另一方离婚后才知情的。
-
2022年夫妻间共同债务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06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的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
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应注意哪些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03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如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2、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担的债务。 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