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途径有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31 06:21:55
390 人看过
一、做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途径有什么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途经:
1.直接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2.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把鉴定申请移交到医学会;
3.由人民法院委托。
鉴定分首次和再次鉴定。
二、医疗事故鉴定所需资料指南
医疗事故鉴定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2.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
3.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三、医疗事故鉴定收费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医疗事故鉴定的收费标准为:首次鉴定(市、地级鉴定)2200元∕例,再次鉴定(省级鉴定)3200元∕例。尸体解剖的基准价为2500元至6000元不等;医疗纠纷鉴定每例收费4300元;伤残程度评定每例700元;精神状态鉴定为每例600元;手印鉴定则为每枚800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一十五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申请医疗损害鉴定的途径
107人看过
-
医疗事故鉴定启动途径是怎样?
201人看过
-
索赔医疗事故的有效途径
337人看过
-
有了医疗事故能申请鉴定医疗事故吗
328人看过
-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有哪些,申请医疗事故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365人看过
-
医疗事故中,谁有权做医疗事故鉴定?
22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怎么做,医疗事故鉴定怎么申请,提出申请怎么申请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19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应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和身份证明,以及鉴定过程中所需的其它材料。 患者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1、患者及家属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医患双方直接向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申请鉴定。 3、医患双方中的任一方提出鉴定要求,要向医疗机构所在辖区的区(市
-
哪些途径有助于医疗事故鉴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23医疗事故鉴定的路径有两种: 1、当事人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卫生局委托鉴定; 2、当事人和医院共同委托进行鉴定; 3、如果案件到法院阶段,法院可以委托进行。 《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 卫生部强调,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或不配合相关调查,导致医疗事故
-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途径有哪些,鉴定机构有哪些,鉴定程序是怎样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7申请途经: 一是直接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二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把鉴定申请移交到医学会; 三是由人民法院委托。 鉴定分首次和再次鉴定: 首次鉴定:由医院所在辖区的各区县医学会来组织,如果医患任何一方,对首次鉴定的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之日15天内,申请再次鉴定。 再次鉴定:由市一级的医学会组织。医学会在接到鉴定申请后,会向医患双方发放提交材料的告知书,医患双方交齐鉴定材料
-
医疗事故鉴定的方式包括哪些, 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途径有哪几种途径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5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鉴定。 1、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 如果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并且协商一致,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何种等级的医疗事故、医疗事故赔偿数额的。 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医疗纠纷的,可以由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是由医疗纠纷发生地
-
医疗纠纷的鉴定途径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25(1)审查评估委托书、检验材料等;(2)举行听证会;(3)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讨论;(4)出具评估文件。医疗事故技术评估与医疗过错司法评估的核心一致,主要在评估的启动顺序、评估的委托形式、评估程序和证据形式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