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名誉权管辖法院怎么办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1 08:53:26 414 人看过

一、侵害名誉权管辖法院怎么办

1、被他人侵犯名誉权后,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

(1)、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2)、信用网络侵权的,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二、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同时,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0: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名誉权管辖司法解释,管辖权异议应该怎么办
    名誉权管辖司法解释是因为名誉权纠纷而需要提起的诉讼,因此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第或者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起诉。其管辖权异议的时候,是需要当时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异议,由法院进行审查。一、名誉权管辖司法解释名誉权管辖司法解释是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二、侵犯名誉权管辖权异议应该怎么办对侵犯名誉权案件提起诉讼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异议,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
    2023-07-13
    336人看过
  • 名誉权诉讼管辖法院是哪个
    名誉权案件属于侵权案件,和其他侵权案件一样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因此,被侵权人可以选择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被告住所地中的任何一家法院起诉,最先受理的法院拥有管辖权。一、网络侵犯名誉权该如何维权?(一)侵犯名誉权的方式有以下几类:其中侮辱和诽谤是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侮辱行为又包括暴力侮辱、以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侮辱以及文字侮辱等形式,而诽谤也分为口头和文字诽谤。另外,假冒他人姓名从事一些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或者以口头、书面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行为以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的解释》第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对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也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1、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
    2023-04-03
    226人看过
  • 管辖法院网络名誉权侵权被告应如何界定?
    一、管辖法院网络名誉权侵权被告应如何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的规定,管辖法院为侵行为地、侵结果发生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信息网络侵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侵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二、公司网络名誉权侵权如何认定责任?过错原则,是传统名誉侵权的归责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必须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网络名誉侵权因为其含义、形式、责任主体的不同,其归责原则需要分别考虑直接侵权行为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一)初始作者与传播者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做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初始作者是侵权言论的直接制造者,其地位与传统名誉侵
    2023-06-19
    490人看过
  • 名誉权在什么法院有管辖权,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名誉权在受害人被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有管辖权。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侵权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等。一、名誉权在什么法院有管辖权名誉权在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有管辖权。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在实践当中,侵权行为实施地一般指报刊的印发地和传阅地,侵权行为结果地包括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二、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什么名誉权构成要件是:1.侵权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2.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侵权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三、死者名誉权保护的理论依据关于死者名誉
    2023-07-30
    105人看过
  • 网络匿名名誉权侵权案件怎么确定管辖权
    一、网络匿名名誉权侵权案件怎么确定管辖权?网络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二、关于名誉权的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执行)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五条【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第一千零二十六条【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因素】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
    2023-05-31
    78人看过
  • 管辖权异议名誉权案件怎么办
    对于名誉权案件提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其时限即为15日。我们从前文的对管辖权异议主体、客体的分析,可知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首先,从法条上看,它存在着逻辑性错误,因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包括了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只有被告才提交答辩状;其次,这一规定也缺乏灵活性。对此,应当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变通的规定。有学者建议,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总体上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审理之前或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管辖权异议,凡中途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可作特别规定,即他们在接到法院告知其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正式通知后十日内提出。一、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法院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审理模式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
    2023-04-05
    382人看过
  • 微信侵犯名誉权案件法院管辖的规定是什么?
    一、微信侵犯名誉权案件法院管辖的规定是什么?网络平台侵犯名誉权的管辖地是侵权行为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所在的人民法院,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名誉权侵权行为都发生在网络空间上,但是国家没有特别规定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所以,这种案件认定侵权结果发生地也比较困难。对于网络名誉权侵权这一类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里也做了说明:《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但网络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地域概念,并没有一定的空间概念。由于在网络名誉权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的实施、发生均在网络上,而网络上的言论又是广泛流传的,所以对于侵权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的认定有一定的困难。
    2024-02-02
    129人看过
  • 名誉权的案件哪些法院有管辖权
    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8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一、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
    2023-03-16
    242人看过
  • 侵害名誉权派出所管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侵害名誉权派出所管吗一般的侵犯名誉权行为不应该到派出所报案,应该直接到法院起诉。侵犯名誉权,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二、如何确定侵害名誉权赔偿金额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三、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
    2024-03-25
    409人看过
  •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样算侵害名誉权
    一、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样算侵害名誉权侵害名誉权作为的一种,其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与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相同的,即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存在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但侵害名誉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又有其自身特点。(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贬低和损害他人名誉的性质,具有违法性。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违法性,并不以行为人所陈述的内容是虚假的为限定条件,陈述真实事实也可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一般情况下,如果陈述真实的事实只是说明被陈述人的真实情况,不降低对其评价,没有实质性损害,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但如果行为人故意陈述他人的事实,以达到贬损受害人的名誉和尊严,降低社会对受害人的评价的目的,则构成侵权名誉权。(2)发生了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包括对名誉的损害、和由此产生的财产损失。名誉是一种
    2023-04-16
    200人看过
  • 侵害企业名称权纠纷由哪级法院管辖
    一、侵害企业名称权纠纷由哪级法院管辖损害企业名字(商标)权纠纷案的所管,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侵权责任提及的起诉,由侵权行为地或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企业名字(商标)权就是指经审批注册的国内公司并对企业名字在审批注册的区域拥有的专用型权利和国外企业根据国际条约在我国境内拥有的支配权。依据相关规定,企业名字须经下列一部分先后构成:字体大小(或是商标)、领域或是运营特性、组织结构。在其中,字体大小(或是商标)是企业名字的关键一部分,都是真正想要遭受法律认可的那一部分。因而,许多人在习惯上提及企业名字保护的时是指对商标保护的,但注意,商标不可以简单的相当于企业名字。二、申请企业名称应当注意什么1.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称;2.不得含有另一个企业名称;3.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4.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
    2023-08-21
    201人看过
  • 如何确定名誉权纠纷的管辖法院
    名誉权案件属于侵权案件,和其他侵权案件一样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因此,被侵权人可以选择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被告住所地中的任何一家法院起诉,最先受理的法院拥有管辖权。一、网络侵犯名誉权该如何维权?(一)侵犯名誉权的方式有以下几类:其中侮辱和诽谤是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侮辱行为又包括暴力侮辱、以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侮辱以及文字侮辱等形式,而诽谤也分为口头和文字诽谤。另外,假冒他人姓名从事一些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或者以口头、书面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行为以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的解释》第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对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也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1、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
    2023-02-22
    120人看过
  • 侵害名誉权会怎么处理,侵害名誉权的形式有哪些
    一、侵害名誉权会怎么处理侵犯名誉权的处理方式:1.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2.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3.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4.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二、侵害名誉权的形式有哪些侵害名誉权的形式有以下三种:1.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2.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
    2023-05-06
    111人看过
  • 侵害名誉权怎么维权,主张侵害名誉权需要哪些证据?
    侵害名誉权维权方式有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向法院起诉,主张侵害名誉权需要的证据有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因果关系等一系列的证据,诉讼时效是三年。一、侵害名誉权的维权方式侵害名誉权的维权方式具体如下:1.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2.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3.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4.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二、主张侵害名誉权要有哪些证据主张侵害名誉权案的证据: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2.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3.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4.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5.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三、名誉的特点名誉具有客观性
    2023-06-05
    482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名誉权的管辖权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确定侵害名誉权案件的管辖法院?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5
      传统的司法管辖通常以地域、当事人的国籍和当事人的意志为基础,但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管辖原则受到了挑战。网络的发展使传统的地域概念变得模糊,按传统方法以行为地、侵权地和原被告所在地为基础确定司法管辖地是很困难的。 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6月15日颁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名誉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最高
    • 侵犯名誉权的管辖法院如何确定,侵犯名誉权的管辖法院是怎么确定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规定,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又作更具体的解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原告所在地法院也可以管辖。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
    • 法律有哪些名誉权侵害管辖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0-01
      因为名誉权纠纷的案件属于侵权案件中的一种,自然也要适用民诉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进行管辖。而这里的侵权行为地就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实践中,允许被侵权人选择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中任一处的法院起诉。
    • 公司名誉权侵权法院如何管辖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16
      公司名誉权侵权赔偿纠纷的管辖法院是被告人住所地的法院,《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被告人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样,原告也可以直接向被告人常住地方法院起诉,在名誉权侵权案件中,原告对本人主张的赔偿金有相应的举证责任。
    • 侵犯名誉权管辖法院是当地法院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26
      一般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