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重要法律文件的备案审查范围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04 05:30:36 289 人看过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应在公布后的一定期间内向同级司法机关报送并接受审查。目前我国实行备案审查制度,由同级或上一级的司法机关进行审查。这一制度对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积极意义,可以促进政令畅通和法制统一。同时,备案审查制度也有助于构建一个高效且协调的规范性文件体系,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对于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都应在公布后的一定期间内,由其制定机关向同级司法机关报送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我国现有备案审查制度,由同级或上一级的司法机关进行审查。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对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备案审查客观上要求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切实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构建一个高效且协调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也是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

备 案 审 查 制 度 如 何 推 动 依 法 行 政 ?

备案审查制度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报备事项进行审查、核准或者备案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备案审查制度对于推动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备案审查制度有助于确保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备案审查,行政机关可以及时发现行政行为中存在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不合法、不合规或者不完善的情况,及时纠正并加以整改,从而避免因违规行为给国家、集体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其次,备案审查制度可以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效能。通过备案审查,行政机关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行政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水平。

最后,备案审查制度还有助于加强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备案审查过程中,行政机关可以对报备人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加强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综上所述,备案审查制度在推动依法行政中具有重要作用。行政机关应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范备案审查程序,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合规,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同时加强廉政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备案审查制度对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备案审查,行政机关可以确保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同时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机关应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范备案审查程序,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合规,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同时加强廉政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法规规章备案规定》已于1990年2月18日以国务院令(第48号)发布。为了做好规章的备案工作,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由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国务院部门的规章,由本部门报国务院备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章,由主办部门负责报国务院备案。国务院法制局具体负责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报国务院备案的规章,请径送国务院法制局办理。

二、规章应于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国务院备案。报送备案的规章应包括规章正式文本一式十五份、起草说明和盖有报送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部门)印章的备案报告一式五份(备案报告格式见附件一)。规章正式文本或者起草说明中没有标明该规章制定时所依据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的,报送机关应同时附报制定依据及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备案的规章及有关文件,一律铅印或打印,不得以会议文件或者文件汇编的撕页报送。

三、国务院各部门在工作中如发现地方性法规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违背或者同部门规章有矛盾的,地方人民政府在工作中如发现国务院部门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相违背的,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法制局反映,并附送书面说明。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在工作中如发现国务院部门规章之间有矛盾的,可以向国务院法制局反映,并附送书面说明。

四、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一月底以前将上年度所发布的规章的目录报国务院法制局备案。国务院部门规章目录,由本部门报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发布的规章,由主办部门列入本部门规章目录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发布的规章的目录,统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送。报送备查的目录应包括规章名称以及发布时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9日 16: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国务院相关文章
  • 我国法律规定的的自诉案件范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所谓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应当注意的是,这类案件强调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诉能否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害人等有无证据或者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被害人等没有证据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如果被害人等提出的证据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其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将裁定驳回自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
    2023-06-11
    165人看过
  • 行政复议附带文件审查范围是什么
    一、行政复议附带文件审查范围《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二、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实际上,这一程序是行政机关的一种内部纠错机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行为的,既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民告官),也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相对于行政诉讼
    2023-06-06
    342人看过
  • 法院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审查范围
    由于我国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采取行政化的模式,在实践中引起另外一个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即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范围。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范围,理论界存在着三种争议观点:一是只能进行形式审理,二是应当进行实体审理,三是折衷观点,以形式审理为主,实体审理为辅。管辖是由案件的纠纷性质决定的,对其性质的界定就成为异议是否成立的关键。事实上,案件的性质总是与其内容相连的,单从表面审查,很难保证其准确性。但是,由于我国对异议审查的模式是行政化模式,在没有开庭审理、也不举行听证的情况下,缺少了当事人的参与,法院只能依据异议人提交的异议申请和起诉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对实体进行审理,其合法性自然会遭到质疑。一旦对实体有所裁判,即会被认为未审先裁,违反了诉讼程序。对于简单的案件,只进行形式审理是可以判断其纠纷性质的,但是对于复杂的案件,只进行形式审理是不够的。比如在经济纠纷案件中,经常出现合同名称与合同确定
    2023-04-06
    268人看过
  • 我国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的范围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审查这一行为本身包括受理、调查、审理、判决等几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称为人民法院的审查。从这一角度出发,合法性审查的含义应该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行为。合法性审查是对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的限制,即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享有不完全的司法审查权。原则上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决维持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无直接关系,不会影响相对人的诉权行使。合法性审查的范围也即是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适用司法权的范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合法性审查针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5条、第12条第2项的规定,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2023-06-06
    152人看过
  • 再审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解决的是在再审审理过程中,法院对生效裁判中哪一部分进行重新审理,并对此做出再审裁判的问题。审理范围的确定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就原审裁判进行全面审理还是限制审理;二是对当事人提出的超出原审范围的诉讼请求是否审理。人民法院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对再审案件进行审理,必须采用合议制,不能采用独任制,即必须由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再审审理。原合议庭的成员不得参加新组成的合议庭,不得参加对再审案件的审理。一、合议庭审理是什么意思合议庭审理的意思是:法院组派一定数量的审判人员,采取法定的形式组成审理案件的组织对案件进行审理的一种形式。合议庭的组成,按照案件的审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上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理的案件,原审
    2023-06-23
    199人看过
  • 再审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解决的是在再审审理过程中,法院对生效裁判中哪一部分进行重新审理,并对此做出再审裁判的问题。审理范围的确定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就原审裁判进行全面审理还是限制审理;二是对当事人提出的超出原审范围的诉讼请求是否审理。人民法院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对再审案件进行审理,必须采用合议制,不能采用独任制,即必须由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再审审理。原合议庭的成员不得参加新组成的合议庭,不得参加对再审案件的审理。再审案件审查立案部门对再审案件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后,一般情况下,会将案件材料分到合议庭,对再审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再审案件审查阶段属于再审案件最难的阶段,多数再审申请人体会深刻。根据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再审案件的审查一般包括四种方式。一是对再审申请书等材料的审查,如果再审事由成立的,应当经行裁定再
    2023-07-22
    480人看过
换一批
#国家机关组织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务院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国务院
    相关咨询
    • 律审查的范围是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2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审查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告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规定是否有效,适用是否正确,以便得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结论的活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原则上只审查其合法性,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审查也便成为行政案件审判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在事实审查的基础上进行法律审查。法律审查的结果直接决定了行政判决的内容和方式。法律审查涉及实体法律规范的
    • 公开审查的案件范围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4
      人民检察院可以适用公开审查程序,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案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二)申诉人不愿意公开审查的;(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有其他不适合公开审查的情形。
    • 法院经济审查案件范围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4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1980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经济审判工作的任务,就是通过处理经济纠纷、经济犯罪和涉外经济案件,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各地经济审判实践,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各地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可暂受理如下各类案件:一、经济纠纷案件(一)社
    • 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是什么,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案范围的范围包括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6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对法律援助的范围做了规定,各地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做了扩展,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行政、民事类: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发给抚恤费、救济金的;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损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赔偿的法律事项;残疾人、未
    • 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审查的范围包括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8
      按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刑事诉讼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