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诈骗案赔偿完了还需要坐牢吗?
诈骗罪还了钱是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对于构成诈骗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不能因为已经退赃而免除其应负的刑事责任。触犯本罪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犯罪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或情节严重的,则应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涉嫌诈骗罪没钱赔偿怎么办?
1、刑事案件没钱赔偿可以协商分期清偿赔偿款。
刑事案件不赔偿的处理方式有:
(1)有能力赔偿而隐瞒财产的,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被告财产进行调查,发现财产后,请求法院强制执行被告的财产;
(2)确实无力偿还的,可以协商分期清偿赔偿款;
(3)没有劳动能力、生产困难的无法偿还的,法院可能会终结赔偿案件。
2、法院判决赔偿后没有钱的处理办法:
(1)责任方如果有非货币财产,权利方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权利方先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法院执行局确认责任方无财产可执行,可以中止执行,等责任方有财产时再执行。
(3)无力赔偿财产可以赔偿劳务,双方达成协议签字确认后报法院备案,责任方接受权利方和法院监督,以付出劳务的方式赔偿。
三、涉嫌诈骗罪嫌疑人坐牢了由谁赔偿?
1、刑事案件嫌疑人坐牢了由本人赔偿。
犯罪分子在接受刑事处罚前或之后,只要有偿还能力,就应当依法返还诈骗受害人的财物。没有偿还能力,亦应当分期偿还。判刑属于刑罚,不是免除民事责任,即使入狱后,也应当支付民事赔偿。
2、被判刑的人积极赔偿,不可以减刑。减刑的适用条件: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积极赔偿不在此列,所以不能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诈骗花完了所有钱要坐牢吗
419人看过
-
合同诈骗宣判后坐牢还需要赔偿吗
319人看过
-
我国民事赔偿不起要坐牢吗
335人看过
-
重伤赔偿完还用坐牢吗
415人看过
-
我国的民事赔偿坐牢后出来还要赔钱吗?
321人看过
-
是否需要坐牢与我国民事赔偿相关吗?
405人看过
-
交通肇事认定赔偿完还需要坐牢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01发生交通事故不构成犯罪的,只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涉及到刑事责任,也就不需要坐牢发生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发生交通事故后,积极赔偿获得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家属的谅解,可以从轻减轻判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
-
诈骗案做完笔录退赃会坐牢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8从数额上看,一年左右吧,但刑事案件要根据犯罪事实、支持犯罪的证据及各种犯罪情节予以综合分析判断定罪量刑问题,仅仅从这一个方面是不准确的,作为家属应当在法庭上找到对其有利的、所有的可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和证据,以最大限度保护其的合法权益,比如说积极返赃,取得谅解等,同时作为家属应当稳住情绪,因为刑事案件拖的时间比较长,从立案到法院一审审理一般至少得四到五个月,要紧跟各办案机关的程序,以
-
轻伤案件坐牢了还要赔偿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7不管坐牢不坐牢钱都是要赔的,因为致人伤害的侵权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至于判决之前赔偿是作为一个悔罪表现认罪态度的量刑情节,一般不赔偿未取得被害人谅解是不能判缓刑的,而且坐牢以后还是要赔偿的,因此建议你主动赔偿对方损失(可调解),委托律师辩护争取缓刑。
-
团伙诈骗从犯案目在记案了还要坐牢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8团伙诈骗罪从犯,取保候审还要坐牢的。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