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安全性和风险性呈同向变化关系,流动性与风险性一般是反向变化关系,而盈利性与风险性既有正相关的一面,也有负相关的一面。商业银行要获得最大利润,必须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我们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范式。国有商业银行今后改革的最基本取向应是寻求资金三性的最佳配置。必须高度警惕逆向选择和风险激励行为的发生,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相互促进的目标。
一、安全与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是银行防范资金不平衡带来的损害和按期足额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风险性是银行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银行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安全第一的原则,也即风险第一的原则。安全性越大,风险则越小;安全性越差,风险则越大。
二、流动性与风险管理
资金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或少发后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以及以最合理的成本通过负债手段获得现金的能力。一般认为,资金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是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即流动性越强,风险性越小;流动性越差,风险性越大。但过高的流动性会使银行丧失盈利机会或出现亏损;近低的流动性,则会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导致破产。因此,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管理的要求是一种适度的管理。
三、盈利性与风险管理
盈利性与风险性的关系,传统上认为,风险越大,盈利越高;风险越小,盈利越低。CAMP理论认为,当银行有较高的系统风险时,会有较高的期望报酬,因此,当银行增加其资产风险或财务杠杆指数时,银行会有较高的风险贴水。此外,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在金融管制逐渐放松的情况下,会倾向于增加银行的风险。
但是,80年代出现的一些理论认为,银行盈利与风险呈反向关系。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在经济景气较差时,银行不但会增加资产风险,而且资产风险所导致的呆账金额也将会增加,导致银行的获利率降低。市场结构理论认为,当银行业受到保护并限制设立时,银行特许执照很有价值(竞争者少,获利率较高),银行股东不愿意增加违约风险,使银行面临周转不灵的危机;反之,在金融自由化的情况下,银行特许价值随之滑落,银行则会增加其资产风险或财务杠杆风险以扩大存款保险补贴之价值。因此,当银行面临自由竞争及获利率下降的困境时,银行会增加资产风险,使得银行获利率与资产风险呈反向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货款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信用可靠性高的借款人往往退货市场,于是可供选择的借款人的信用可靠性降低,违约风险增加,这种现象就是逆向选择。随着利率上升,银行借款人承担风险的激励是指利率升高会刺激借款人把货款用于高风险的项目上,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其违约风险,结果使银行的收益反而降低了。
四、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最优配置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总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五、几点启示
1、三性原则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艺术。风险管理应成为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随着我们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逐渐养活信用贷款,增加担贷款、抵押贷款,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美国商业银行的CAMEL范式管理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广为仿效,我国商业银行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进,即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经营管理能力、赢利能力和质量及资产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
2、多渠道筹集和运用资金使得西方商业银行能较好地协调配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就显得既缺乏经济效率而不够灵活机动,这虽与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有关,但就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而言,对于资金的三性关系尚缺乏协调观念和协调技术,国有企业银行今后改革的一个最基本取向就是录求资金三性的最佳配置途径,力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经理一般只注意高风险高收益的一面,而往往疏忽由于逆向选择和风险激励行为导致银行收益降低的一面。这一点,对我国商业银行尤为重要。商业银行是国家的经济制高点,倍受国家的保护,因而,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极佳,风险性极低,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保护逐渐消失,商业银行风险逐渐增大。为了角逐利益,商业银行可能要冒较大的风险,选择信誉和效益前景并不乐观的企业为之服务,但这可能会引起商业银行的安全性降低,盈利性下降。
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银行管理人员必须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和警惕逆向选择和风险激励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互相促进的目标
-
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354人看过
-
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
290人看过
-
国外营业中断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490人看过
-
订定「银行经营信托或证券业务之营运范围及风险管理准则」
477人看过
-
风险管理对企业负责人的影响与启示
165人看过
-
西方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299人看过
商业银行经营是商业银行制订和实施银行战略过程中所运用的指导性原则。主要包括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社会性等四项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四性”原则是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要求,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项原则都会使银行经营管理... 更多>
-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13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间寻求有效的平衡。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
-
2022年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12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商业银行法》第四条
-
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其防范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151、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是银行用其信贷资金所发放的自营性贷款。具体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购买本市城镇自住住房时,以其所购买的产权住房(或银行认可的其他担保方式)为抵押,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而向银行申请的住房商业性贷款。(抵押贷款是商业性贷款中的一种贷款方式)。个人住房商业贷款是我国公民因购买商品房而向银行申请的一种贷款,有关银行规定,凡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即可申请贷款品种:一是参加住房储
-
什么是分业经营管理原则?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2依据证券法第6条的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理。按照企业管理的程度不同,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的分业经营是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
-
在日常经营中参与谈判,审理合同,提示风险。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5公司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的同外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交易,这些交易都是通过谈判协商、签订合同来确定的。而这个过程就是交易双方权利义务你消我长的过程,在这些权利义务中既存在的发展的利益,有时也有这样那样的陷井和危机。随着法制的发展,对于合同日签订,法律界人士越来越认同“意思自治”的原则,只要合同不违反法律,有时即使有些不公平,法官也不会去纠正,因为是“你自己签订的合同”“你对自己的权利义务应该了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