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体合同独立法若干问题的理解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5:33:14 230 人看过

I.单独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调整迫切需要集体合同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矛盾不断激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关系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就业上,都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在这些部门,劳动关系完全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烙印,按照市场化模式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产权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员工的身份,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利益取向和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一切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劳动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型已经逐步完成,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用人单位的威胁和侵害。在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本身具有占用资金、岗位资源和管理的优势。在当前和长期我国劳动力严重大于需求的情况下,这一优势地位更加突出,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劳资双方在利益追求上的对立和不一致,导致用人单位往往利用自身优势压制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要求和合法权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多数工人为了生存而选择吞咽自己的呼吸,这导致了恶性循环,使工人的地位更加脆弱。近年来失业率不断上升、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表现

3.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力度加大,不规范,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重要举措。然而,国企改革中的身份置换直接使劳动者面临失业、缺乏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风险。这些风险随着非标准改革而成为现实。突出的问题是:工人大会没有讨论重组和转移计划;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未依法给予职工适当补偿的;社会保险基金拖欠,员工的社会保障关系难以持续。由此产生的矛盾很难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因此往往演变为群众请愿、静坐,或导致阻塞铁路、公路等恶性事件,甚至自杀或杀人

4.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广大工人阶级不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和人均生活水平逐年大幅提高,从2001年的8%提高到2003年的7.8%。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而是下降了。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一些民营企业集中、经济发达的地方。如深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的平均收入并没有随着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而提高,而是在下降。形成这种收入格局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和资本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高度不平衡

5.劳动争议不断上升。大量上访案件集中在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矛盾上,劳动关系的动荡加剧。我国自1994年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劳动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后,劳动争议明显增多,群体性劳动争议迅速增多。据统计,1995年,全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涉及职工人数的劳动争议案件3.3万件,2003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总数首次超过20万件,22.6万件,比2002年增长22.8%,为1999年以来最高增幅,与2003年相比,涉及的工人数量增加了31.7%,这也是自1999年以来的新高。上述数字只是根据法律渠道解决劳动争议的统计数据。由于通过法律渠道处理纠纷时间较长,大量劳动者选择信访等非正常方式解决劳动争议,造成社会极度不稳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劳动关系矛盾已经构成了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和最严重的隐患。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的缺失;虽然中国在1994年颁布了《劳动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一些急需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如《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资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争议解决法》尚未颁布。即使现有法律覆盖范围狭窄,一些新兴行业和非正规员工也没有被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成为法律保护的盲区。二是劳动执法和司法薄弱;目前,劳动执法机构人员、财力、物力严重不足,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劳动执法难以发挥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在诉讼前进行仲裁。审判时间太长了。大量劳动争议无法通过法律渠道及时、快速解决,迫使相当一部分劳动者采取其他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最后,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不守法现象非常普遍;雇主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擅自加班,不向工人支付加班费,拖欠工资,工作条件恶劣,不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14: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集体合同相关文章
  • 保险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二
    第一条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依据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条人身保险中,因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导致保险合同无效,投保人主张保险人退还扣减相应手续费后的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条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填写保险单证后经投保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代为填写的内容视为投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存在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相关规定情形的除外。第四条保险人接受了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险费,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人按照保险
    2023-04-30
    312人看过
  • 企业合并的若干问题
    一、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包括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它们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票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例1:甲、乙两公司分别为M公司下的两家子公司。甲公司于2008年3月1日自母公司M处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合并后乙公司仍然维持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为进行该项企业合并,甲公司发行了1500万股本公司的股票(每股面值1元)作为对价。假定甲、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日,甲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如下:甲公司在合并日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000贷:股本15000000资本公积35000000进行上述处理后,甲公司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企业合并前乙公司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
    2023-05-05
    477人看过
  • 非法集资若干问题的意见是什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为解决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现就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行政认定的问题行政部门对于非法集资的性质认定,不是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必经程序。行政部门未对非法集资作出性质认定的,不影响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案件事实的性质,对于案情复杂、性质认定疑难的案件,可参考有关部门的认定意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性质认定。二、关于“向社会公开宣传”的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2023-04-28
    370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若干问题明晰
    集资诈骗罪以数额较大为犯罪构成要件,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以一般违法行为处理,不应认定构成犯罪。数额较大,通说指“所得数额”,即诈骗行为人通过实施集资诈骗行为实际得到的财物数额。数额较大的标准,目前司法解释中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0年5月7日印发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中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此是追诉标准,究竟是否为“数额较大”的标准,尚待商榷。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应尽快出台相关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在新的解释未出台之前,实践中应按照《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中规定的追诉标准的起点数额十万元作为数额较大的起点。只要行为人已经实际控制了他人资金,不论被害人的财产
    2023-02-06
    429人看过
  • 论公开收购立法的若干法律问题
    上市公司公开收购,又称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股东公开发出要约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股份,从而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公开收购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是证券立法的难点。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虽对公开收购均有专章规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公开收购立法的目的、目标与基本原则所谓立法目的,主要是指确定法律所要保护的利益。在上市公司公开收购中,最需保护的是目标公司广大股东,因而保护目标公司股东利益自然成为公开收购立法的主要目的。对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收购人与目标公司管理部门。此外,对目标公司股东利益侵害的威胁还来自于其他许多方面,例如公司会计师对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资产状况作虚假说明,收购顾问对收购条件公正性作不准确评价,目标公司其他股东利用内幕信息从事不正当证券交易等等。公开收购立法的目标主要有四个:第一,促使收购
    2023-04-10
    258人看过
  • 社会保险立法若干问题刍议
    立法是一项严肃的事情,社会保险立法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出台时机等等都必须谨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感觉其中很多的基本问题还需要仔细斟酌。一、立法宗旨问题《草案》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社会保险参加人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草案》以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为宗旨之一。从构词法而言,关系一定是在主体之间形成的,而社会保险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令人费解。与其费解莫若使用社会保险行为更为妥当。如果我们把社会保险法理解为是规范社会保险行为的法律,那么,作为参加社会保险行为活动的主体,其合法权益都必须得到保护,《草案》仅仅规定维护社会保险参加人的合法权益,似乎有失偏颇。《草案》规定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由此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险是一种全民的保险,而本法实际上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公民,如无业者和农民的一
    2023-04-23
    218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合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集体合同是指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以上参会人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讨论,听取意见,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依法签订... 更多>

    #集体合同
    相关咨询
    • 非法集资若干问题解释具体点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30
      非法集资(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
    • xx合同法司法解释若干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8
      合同法司解释目闪共有四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非法集资若干问题的若干意见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关于“社会公众”的认定问题 下列情形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
    • 对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企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13
      企业在国家法律、政策和计划许可的范围内,享有如下各项自主权:根据建设计划和施工程序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自行支配和使用企业的生产资料和自有资金;购置和租赁固定资产;出租或有偿转让闲置多余的固定资产;根据实际需要,经过考核聘用或录用职工;决定对职工的奖惩、解聘或辞退。企业上述的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人事任免权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
    • 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1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