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二十年”或者“五年”最长起诉期限规定的前提,是当事人既不知道诉权和起诉期限,也不知道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当事人在此期间已经知道了行政行为的内容,那么起诉期限就要从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不再适用最长起诉期限。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指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超过起诉期限的,起诉人丧失对该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起诉期限不同于诉讼时效,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只要超过起诉期间就丧失起诉权。因此,法院在立案时,首先要审查起诉期限,超过起诉期限的,一律裁定不予立案。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不动产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应为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不超过二十年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限的规定:
1、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最长诉讼时效20年理解如何?
485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不动产超过20年如何起诉
452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不服行政诉讼的期限如何算?
94人看过
-
如何理解20年的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约定吗
500人看过
-
如何审理行政诉讼中的行政诉讼?
395人看过
-
行政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如何?
65人看过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共同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24《行政诉讼法》第2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的诉讼。原告为二人以上的,称共同原告,被告为二人以上的,称共同被告,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又可以总称为共同诉讼人。依照本条规定,共同诉讼发生在两种场合。一是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一
-
行政诉讼时效20年理解是怎样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8对行政诉讼时效二十年的理解如下:因不动产相关事由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为二十年,该期限应当从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进行计算。其他案件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行政诉讼法的期限怎么理解?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03行政诉讼法期间的理解:行政诉讼法期间是法律设定的,解决了行政诉讼能否进入司法实体审查的问题。起诉期限应当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算期限,新行政诉讼法的起算期期是多久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6首先,起诉期限的起算旧行政诉讼法规定是“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提出,而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是“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对比新旧行诉法规定,除了起诉期限发生变化外,用词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应当知道”。如何确定起诉期限的起算日期,即如何理解新行诉法第四十六条,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
-
行政诉讼时效期20年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诉讼时效期限应当分为以下两种: 1.第一,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