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需要职务便利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20:31:15 64 人看过

一、挪用公款是否需要职务便利

1、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要利用职务便利。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就可构成挪用公款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二、挪用公款坐牢后是否要还

1、挪用公款坐牢后还要还钱。

2、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3、因挪用公款被判刑的,只是承担了刑事责任,但承担刑事责任后并不表示免除了应负的民事责任。

4、在服刑期满后,仍然要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责任,仍有还款义务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2: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利用职务便利的意思
    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否则,虽有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但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构成本罪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或者与职务或者所在岗位有关的便利条件。所谓职权,是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的权力。所谓与职务或岗位相关,则是指虽没有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的权利,但却利用了本人职权、岗位或地位形成的地位,通过他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其内涵应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等工作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限;(2)利用凭借自已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及利用其他人员与职务相关的权限,为送取贿赂的人谋取利益;(3)利用、凭借权限、岗位、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其他对有求于己的人员职务上的权限,为送取贿赂的人讲取利益。后两种行为虽然是利用第三者的权限,但其是以自己的职务、岗位、地位等为基础的。倘若与
    2023-08-06
    167人看过
  • 利用了职务便利就一定构成职务侵占罪吗
    利用了职务便利不一定构成职务侵占罪。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一)行为主体本罪中的单位在所有制属性上在所不问,既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也包括私营单位。而这里的单位资质,需要细致探讨。1、这里的其他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团体组织,例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医院等。2、个体工商户。单纯从事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不属于本罪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从业人员不属于本罪的行为主体。3、一人公司。例如,甲公司的股东只有张某一人,并有五位一般工作人员。一人公司虽然只有一名股东,但是因为具有法人资格,因此属于本罪中的公司,而非自然人。一般工作人员可以构成本罪的行为主体。从形式上看,唯一的股东也能成为本罪的行为主体。但是,职务侵
    2023-08-10
    235人看过
  • 利用以前的职务便利窃取公款应如何定性
    1998年10月,韩某在担任中国银行某市支行对私业务科科长时,曾受该行委托经手过一张化名“李丹”的40万元定活两便存单(此款系该行的账外收入,为长期不动户),并封存在对私业务科分管的银行金库里,系为数不多的几个知情人之一。2000年9月,韩某在竞聘副行长落选后,内心极不平衡。9月25日,韩某从对私业务科调到风险管理部任经理。11月22日他私自在中行某市支行北门分理处开设化名“李丹”的长城借记卡一张。12月23日,韩某利用其任对私业务科科长时曾做过该行营业部柜员计算机操作辅导员、熟谙该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程序以及其现在的身份可以随意进出营业部的便利,趁无人之机,进入到营业部里间的办公室,冒用柜员的密码以及该行营业部授权密码,打开计算机,进入RBS/9000零售系统,通过电脑复制并使用了一张“授权卡”,将该行保管的“李丹”的40万元存款及利息11595元解冻后全部转移到其事先开好的化名“李丹”的
    2023-06-11
    94人看过
  • 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
    贪污中的“利用职务之便”只能是指行为人利用其职责范围内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假借执行职务的形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而不是利用与职权无关的,仅因工作关系的某些方便条件。如因工作关系而熟悉作案环境,凭借工作人员身份进出某些场所、较易接近作案目标,或者因为熟悉操作规程等方便条件,不是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之便”。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具体事务并非其职权范围内,则谈不上“利用职务的便利”,当然不能以受贿罪论处。例如,李平系某银行外勤人员,以高息存款为诱铒,诱使关某将其公司的500万元人民币存入本行,并约定:当场支付高息18万元,关某留下其公司的财务印鉴和个人印鉴。后李平指使他人购买空白支票,填写500万元转帐支票,并加盖存放己处的公司财务印鉴和关某印鉴,冒充该公司人员到银行转走,挥霍殆尽。公诉机关以李平构成贪污罪起诉,理由是:被告人李平身为银行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已在银行工作的便利
    2023-06-11
    201人看过
  • 刷公务卡算挪用公款吗?
    1、需要看行为人知不知道这是公务卡,如果明知这是公务卡而故意使用,其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2、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挪用资金罪最高量刑是多久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挪用资金罪的最新处罚标准是什么?挪用资金罪的最新处罚标准,是
    2023-06-25
    79人看过
  • 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吞公共财产属于贪污罪吗
    一、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吞公共财产属于贪污罪吗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吞公共财产不一定属于贪污罪。首先,能犯贪污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是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履行组织、领导、监督、具体负责某项工作等职责。例如国有公司的董事、经理、监事、国有企业的会计、出纳等。如果只是在普通性质的公司、企业上班的,职工的工作性质并不能认定为从事公务,即使是利用职务的便利占有了公共财产,也不能认定为贪污罪,可能成立职务侵占罪或者是挪用公款罪。其次,构成贪污罪须是主观上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意味着被非法占有的财产原先就是处于行为人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就不同于诈骗、盗窃等财产犯罪,是贪污罪的重要特征之一。当然,若是受到胁迫或者欺骗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导致公共财产受损的,也不构成贪污罪。只能是主观故意,过失也不构成此罪。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只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023-06-03
    359人看过
  •  领导利用职权挪用公款,该怎么办?
    本文介绍了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该罪行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或者使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对于该罪行的教唆犯,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严重,则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下属比照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构成挪用公款罪,领导是该罪行的教唆犯,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严重,则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下属比照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领导如何教唆下属挪用公款?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营利活动,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领导教唆下属挪用公款,则属于共同犯罪。从法律角度来看
    2023-10-23
    290人看过
  • 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便利犯罪
    职务犯罪行为的认定:1、职务犯罪主体: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2、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3、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行为所持故意心态。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一、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这些:一、客观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另据《刑法》第9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
    2023-03-08
    195人看过
  •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5万判刑吗
    一、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5万判刑吗(一)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怎么处罚,要看主体身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可能构成贪污罪或者受贿罪,或其他罪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不同,涉及的罪名也不相同,至于后续的处罚,要根据罪名的不同来看。(二)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二、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一)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内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3、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三、如何处理贪污(一)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
    2023-06-16
    436人看过
  • 公款放高利贷是挪用公款罪吗
    一、公款放高利贷是挪用公款罪吗公款放高利贷是挪用公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二、挪用公款罪如何量刑《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6-11
    423人看过
  • 什么叫做利用职务之便
    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是行为人利用其职责范围内主管、经手、管理公共财产的职权所形成的便利条件,假借执行职务的形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利用职务之便偷盗是什么罪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物,构成贪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2023-07-31
    362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职权的关系?
    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一定要求行为人具有职权?对此,有观点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利用行为人主管、管理、经手单位财物的职责范围内的便利,与是否享有职权无关。笔者认为,刑法规定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均是以享有职权为前提的,没有职权就谈不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两条解释中均强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利用了权力或职权,行为人根本就没有职权的,即使实施了侵吞公共财物或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比如国有企业中生产线上的工人利用生产中经手产品的机会盗窃产品的,或者某领导的司机利用为领导开车之机为他人说情而收受他人财物的,均不
    2023-06-12
    371人看过
  • 公务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犯法有哪些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可能构成职务侵犯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贪污罪。一、贪污罪如何进行认定有什么标准贪污罪的认定标准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3、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4、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二、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怎样认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根据《刑法》第163条的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及其非国有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
    2023-06-22
    239人看过
  • 利用职务便利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公诉
    中国消费网讯因出售机场巴士乘车证办理人员名单等信息从中获利,近日,北京市市民周某被检察机关以涉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同时,利用这些信息伪造假乘车证的李某、甘某因涉嫌伪造有价票证罪被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称,2009年2月至9月间,周某利用担任北京市民航安乐出租有限公司统计员的职务便利,先后6次向李某及甘某提供机场巴士乘车证办理人员名单等信息,从中获利2.7万元。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李、甘二人在朝阳区金台路等地,伪造民航机场巴士乘车证3000余张,并以每张150元的价格出售,共获利50余万元。后李、甘二人自首归案,随后周某被抓获归案。检察机关认为,李某、甘某无视国法,伪造有价票证,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伪造有价票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周某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
    2023-06-07
    44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职务便利可以挪用公款款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25
      1.需要,挪用公款罪性质上属于职务犯罪。按照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
    • 男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450万可判几年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9
      近日,男子侵占公款454万,用于买彩票、还借款一事上了热搜。通过了解得知该男子入职海南某公司,担任公司会计职务; 除负责会计工作之外,他还负责公司网上银行转账及收取物流公司代收货款等工作。几年内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共计4544560元。 此外,其还涉嫌伪造公司财务印章。由于侵占的资金数额巨大,其伪造公司印章,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以该男子涉嫌职务侵占罪和伪造公司印章罪两个罪名。
    • 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可以假释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5
      没有间隔期的规定,但应当符合假释的情形,需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且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实践中,一般都是减刑。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一条【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
    • 个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款项该如何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7
      1、均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或者挪用资金罪。 2、对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已经记入金融机构法定存款账户的客户资金归个人使用的,或者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却给客户开具银行存单,客户也认为该款已存入银行,该款却被行为人以个人名义借贷给他人的,均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或者挪用资金罪。
    • 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60万应获罪几年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6
      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