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紧急避险条款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10 07:10:22 428 人看过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紧急措施,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如果紧急避险符合条件并造成损害,则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不得不采取的紧急措施。符合紧急避险条件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 急 避 险 的 构 成 要 件 及 责 任

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律概念,指的是在面临某种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及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1)面临法定的紧急情况:即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不立即采取行动将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

(2)不得已而为之:即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3)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即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对他人造成严重损失,且与损害的权益相比,权益的受损程度应当较小。

2. 紧急避险的责任:

(1)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与故意犯罪不同,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2)紧急避险不负行政责任: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与行政违法不同,因此不负行政责任。

(3)紧急避险不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与民事侵权不同,因此不承担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及责任包括:面临法定的紧急情况、不得已而为之、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律概念,指在面临某种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及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1)面临法定的紧急情况:即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不立即采取行动将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

(2)不得已而为之:即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3)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即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对他人造成严重损失,且与损害的权益相比,权益的受损程度应当较小。

2. 紧急避险的责任:

(1)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与故意犯罪不同,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2)紧急避险不负行政责任: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与行政违法不同,因此不负行政责任。

(3)紧急避险不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与民事侵权不同,因此不承担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及责任包括:面临法定的紧急情况、不得已而为之、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23: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紧急避险相关文章
  • 紧急避险有哪些免责事由,紧急避险不能适用于哪些人
    一、紧急避险有哪些免责事由紧急避险的免责事由主要包括:1.从主观上看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从客观上看它是在处于紧急危险的状态下,不得已采取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从总体上说,它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二、紧急避险不能适用于哪些人紧急避险不能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也就是说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特定职责的人,不能为了使自己避免这种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是指担任的职务或者从事的业务要求其对一定的危险负有排除的职责,同一定危险作斗争是其职业义务,包括消防队员、医生、护士、船长、海员、民航驾驶员、防汛员、警卫员、警察等的职业义务。三、紧急避险是否受刑事处罚合理的紧急避险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根据《中华
    2023-06-07
    82人看过
  • 紧急避险有哪些法律责任,限度条件
    一、紧急避险要有哪些法律责任紧急避险要有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紧急避险一般不构成犯罪,无需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但认定紧急避险是有条件的,如果符合紧急避险条件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才不负刑事法律责任。若紧急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将承担刑事责任。此外,就的了解,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之所以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就在于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同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的权益,两者都是法律所保护的。法律之所以允许损害一个合法权益,只有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
    2022-05-30
    483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条件有哪些必要的要求?
    紧急避险的条件如下:1、必须面临现实危险;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即危险迫在眉睫,合法权益处于危险威胁之中,如果不实施紧急避险,危险将立即转化为实际危害,使相关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3、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紧急避险是别无选择的选择;4、必须保护合法权益;5、必须不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为有效避免危险而必须损失的合法权益必须以必要限度为前提。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以及避险过当的民事责任按以下规则进行处理:1在危险是由于人的行为所导致的情况下,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引起险情发生的可能是避险的行为人、受害人或者第三人,他们都需要对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负全部赔偿的责任,但并不是所有引起险情发生的行为都具有可谴责性,只有在引起险情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时,他们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至于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是否要求其主观上具有
    2023-07-02
    342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主体有什么限制,紧急避险的条件是什么
    紧急避险的主体对于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如警察、军人或消防队员等)。而正当防卫就没有这样的要求。任何人均有正当防卫的权利。构成紧急避险,要符合以下条件:(一)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是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二)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危险正在发生,是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三)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用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是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四)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无辜的第三者。避险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者,这是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五)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是紧急避险的客观限制条件。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更大合法权益免受危险而牺牲较小合法权益的一种权宜措施。(六)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是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对于
    2023-06-23
    60人看过
  • 2023民法典的紧急避险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的紧急避险有哪些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紧急避险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呢?对此,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我们认为,其标准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之所以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就在于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同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的权益,两者都是法律所保护的。法律之所以
    2023-01-13
    423人看过
  • 各种紧急避险有哪些特征?
    紧急避险的特征有:1、必需有正在发生的危险;2、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用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3、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4、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民法典的紧急避险有哪些规定1、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2023-08-09
    322人看过
  • 紧急避险原则大致有哪些
    1.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包括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各种天灾;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人为原因造成的危险。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对于尚未到来和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采取紧急避险。3.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紧急避险是别无选择的一种选择。4.必须处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紧急避险是采取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护另一种合法权益,是为了避免较大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5.必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为有效避免危险而必须损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必须以“必要限度”为前提。一、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一般由谁来承担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另一小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
    2023-03-09
    139人看过
  • 紧急避险有哪些免责事由
    紧急避险具有合法性事由的缘故,因此可免责。之所以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是因为:1、从主观上看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从客观上看它是在处于紧急危险的状态下,不得已采取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从总体上说,它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一、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有哪些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在遭遇到人的不法侵害时,如果行为人是对不法侵害人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如果为了躲避不法侵害,而损害第三人(不法侵害之外的人)利益的,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二、紧急避险有哪些法律责任1、法定(职责)紧急避险法律责任是指刑法直接规定的,对于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法定
    2023-04-04
    199人看过
  • 紧急避险应满足的条件包括哪些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所采取的。(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即行为人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措施。(4)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一、紧急避险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如何承担因紧急避险引发的交通事故,应当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牺牲较小利益而保全较大利益的行为。二、避险过当应承担什么责任避险过当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
    2023-06-25
    57人看过
  • 刑法解释: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和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解释】本条是关于紧急避险和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刑事责任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在遇到某种危险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利遭受损害,不得已而采取的侵犯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利,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利的行为。本条分为三款。第一款是关于什么是紧急避险行为及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本款包含两层意思:1.什么是紧急避险行为。根据本款的规定,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2)“
    2023-06-11
    347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特征都有哪些内容
    紧急避险共有六大特征吗,一是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二是危险正在发生;三是为了使合法利用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四是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无辜的第三者……下文笔者为您详细介绍。(一)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是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所谓危险,是指足以对合法利益造成损害的某种紧迫事实状态。从司法实践来看,危险的主要来源有四种:(1)自然灾害。如地震、风尘暴、山崩地陷、泥石流、海啸、火灾、水祸等等。(2)违法犯罪行为或无责任能力人的危害社会行为。如故意实施的纵火、决水、破坏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过失的各种重大责任事故等等。(3)人的生理、病理原因。如饥饿疾病等。比如,为了抢救重伤员,强行拦阻过往汽车送往医院。(4)动物的侵袭。如野兽追扑、恶犬的撕咬、毒蛇的袭击等等。作为紧急避险前提条件的危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避险人假想的、推测的。如果实际上并不存在危险,避险人却误认为危
    2023-04-28
    362人看过
  • 常用的紧急避孕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紧急避孕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激素类药物和带铜宫内节育器。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三种:(1)米非司酮---性交后五天(120小时)内口服1片(10毫克或者25毫克);(2)左炔诺孕酮(LNG)---性交后三天(72小时)内口服1片(0.75毫克),12小时后重复一次;(3)雌孕激素复合制剂(Yzpe法)---性交后三天(72小时)内口服炔雌醇(EE)0.1毫克和左炔诺孕酮(LNG)0.5毫克,12小时后重复一次。(备注:国内没有现成的紧急避孕雌孕激素复合制剂药物供应,可以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片来代替,具体的替代方法详见问题7)。带铜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是在性交后5天(120小时)内放置。
    2023-05-29
    338人看过
  • 哪些条件是进行紧急避险的必要条件?
    紧急避险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正当防卫】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二条【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
    2023-07-06
    482人看过
  • 哪些情况属于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特点:1、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和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这是紧急避险的前提;2、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是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刑法建立紧急避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避险人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正在发生的危险造成的社会危害;3、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是使合法利用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使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别人的人身或者其他权利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4、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无辜的第三方,避险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方,这是紧急避险的对象;5、避险只能在必要时实施,这是紧急避险的客观限制;6、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是紧急避险的限制。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具有合法性事由的缘故,因此可免责。关于紧急避险合法的免责事由
    2023-07-16
    10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紧急避险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出罪事由。具体来说其构成要件有: 1、避险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不含职业或者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要面对的对其本人的危险); 2、这种危险正在发生; 3、因为不得以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4、紧急避险要有避险意识,也即... 更多>

    #紧急避险
    相关咨询
    •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种类及紧急避险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1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
    •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分别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6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
    • 构成紧急避险的条件有哪些, 以及紧急避险的责任及相应的责任有哪些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构成紧急避险的条件有哪些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有关的危险时实行紧急避险。二、紧急避险的责任有哪些紧急避险虽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
    • 什么是紧急避险以及紧急避险的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条件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30
      所谓紧急避险,是指在危险情况下,为了使社会公共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更大的损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致他人或本人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条件是 ①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者社会公共财产遭受正在发生的“急迫危险”。 ②具有“避险目的”。即避险人主观上是为了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公共财产上之急迫危险而采取避险行动。 ③避险行为具有“必要性”。 ④避险行为具有“
    • 紧急避险的定义是什么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具备条件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8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 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