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提前30天向公司出具辞职申请,是可以辞职的,用人单位需要配合职工,同时若用人单位未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保险、拖欠工资的,职工可以单方及时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同时,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可以随时辞职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随时辞职,但如果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最好是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不辞职直接走人的后果具体如下:
1、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有如下:
1、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2、合同形式,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3、合同的必备条款要具体、明确;
4、订约前的合同义务;
5、对公司开出的授权委托书、介绍信、盖章的合同书等授权性文件要跟踪管理。
总之,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是可以随时辞职的,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并没有构成合法的劳动关系,因为劳动者是可以直接辞职走人的,具体情况下还应当向用人单位要求赔偿。
二、在劳动合同期内是否可以辞职
在劳动合同期内可以辞职的。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员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劳动者辞职的,需提前三天通知公司,如果是转正之后提出辞职的,则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公司。
双重劳动关系一般存在于下列情况:
1、下岗、工伤、病休、内退职工另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转档案,社会保险仍旧有原用人单位缴纳;
2、职工离职后未办手续即被其他用人单位聘用;
3、劳动者利用休息时间到其他单位兼职;
4、停薪留职、放长假或与原用人单位失去联系的劳动者到其他单位工作。
三、辞职好久不发工资怎么办
辞职好久不发工资的处理办法是:
1、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不及时支付工资,有两种方式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2、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大,可向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的,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除了工资,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一般可以最终解决,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手续多一点,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
工地资料员老板不让辞职
351人看过
-
个体老板招不到人不让辞职
99人看过
-
辞职因为有合同老板不让走
188人看过
-
辞职前通知老板不让离职怎么办
61人看过
-
老板不让辞职怎么办拿的到工资吗
110人看过
-
老板说人手不够不让辞职怎么办
242人看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
老板不让辞职, 老板一直拖着要不要辞职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0你可以领取你的劳动所得的工作。劳动者提前30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只要员工做到了通知义务,老板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员工辞职。员工被拖欠工资的,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工会追讨或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处理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
-
有不让老板给员工辞职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9-14收集存在劳动关在系的证据,如果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后没有签订、没有办理社保或拖欠克扣工资和业务提成,则公司存在法定过错,可依法指导下提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工资、业务提成、、奖金津贴和年终奖金、每工作一年按照之前十二个月的实际应发工资为基数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其他损失等。
-
老板不让走, 怎么辞职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5只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试用期内只要提前3天通知),就可以辞职,根本不存在“不批”的问题,辞职是你的自由。 所以,建议你写个辞职报告,签上大名,发到你们老板那边,然后拍个照留存,然后你拿上劳动合同,这个辞职报告的照片,去劳动局投诉公司不让辞职,不发工资。 注意,要有证据证明你签了劳动合同,或者有劳动关系哦。不然哪里都帮不了你。
-
辞职老板是不是不让走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19辞职老板不让走是违法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来说,劳动者离职后,对工资有争议,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根据《劳动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