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社保体系起源、改革与前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2-04-26 20:26:46 67 人看过

中国最初的社会保障模式所呈现的明显的城乡分化,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正常的,但长期不能实现整合,衔接则不合理,使广大农民的生存利益受到损害。根据国际经验,同时基于中国工业化与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性,目前的改革可以以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在加快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改革的同时,采取措施将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逐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并使之最终与前者统一。在农村,则构建一种既和目前实际吻合,又便于未来与城市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未来在基本养老、大病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项目可实现城乡统一,而其他项目仍可保留一定的城乡差异。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即建立了面向城市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与集体相结合、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因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对这种分化,学术界的提法不一,笔者称之为“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它的固化则产生了各种不利的后果。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使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固有格局难以为继,建构城乡整合(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为一种客观需要。本文在对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出现及其长期存在的根源作出较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提出了通过城乡结合改革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任务,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走向城乡整合的可选择的模式与制度安排。

一、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及其根源

1.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宪法效力的《共同纲领》,其中第32条规定在企业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根据这一规定,1951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称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当时我国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即社会保险)涉及伤残、疾病、生育、年老、死亡等项目及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有关待遇。除失业项目外,其他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尚存在的各社会保险项目,我国的社会保险都包括了。各保险项目的经费一般由企业与国家提供,个人不缴费。除项目齐全的劳动保险外,经过几十年的逐步发展,企业职工还享有各种福利待遇,如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独生子女补贴及各种优惠乃至免费的社会服务。

而在农村则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集体经济开始取代家庭经济原有地位而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原先的依靠家庭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转变为依靠家庭通过集体(主要由家庭有生产能力的成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取得报酬,为丧失生产能力或处于生活波折期的成员提供生存保护)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这种保障形式的实现方式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土地为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统一经营。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劳动能力,就可以直接成为该集体的成员,由集体安排参加生产劳动,并参与对生产成果的分配。农业劳动者仅仅在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才退出农业生产,回到家庭由家庭具有生产能力的成员负责其基本的生活品供应。针对农民的医疗需求,从1958年开始,我国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这种制度和城市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具有本质的不同。后者能够满足职工的基本医疗需要,而前者则不能。农民有病,特别是患了大病,取自合作医疗制度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费用仍主要是来自家庭。另对少数没有劳动能力,且无依无靠的老人、残疾人和孤儿,由集体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儿童保教)。

从以上所述可见,我国在改革以前对城市企业职工和农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保障制度。不过这种不同主要是就核心保障内容而言:对城市企业劳动者实行了社会保险,而对农民则采取了另外形式。至于一些补充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尽管实施对象在农村和城市有所不同,但制度本身并无本质差异。

2.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根源。

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是适应当时国家推进工业化的需要而形成的,是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其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第一,城乡社会保障模式的不同选择,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人口多且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有密切关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落后的农村农业经济与先进的城市工业经济长期并存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与此相联系,从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的历程来看,一般都是先有面向城市企业雇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而后经过较长的时期,当社会结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上走上城乡一体化,城市工业已能通过自身的积累来反哺农业而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机械化以后,才有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出台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先进工业化国家城乡劳动者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都间隔了较长的一段时期:西德68年,丹麦86年,美国55年,加拿大63年,日本45年;如此等等。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就基本社会保险项目而言,苏联和东欧国家建国伊始一般即设计为全民覆盖,包括农民。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工业化已有较好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人口所占份额低。中国之所以采取不同于苏东国家的社会政策,乃是由于工业化起步晚,程度低,农业人口规模大,国家财力难以向农业劳动力提供与城市工业劳动者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第二,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是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宏伟目标。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为适应工业化的要求而推出的举措之一。首先,工业化是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为特征的,工人成为社会化劳动分工体系的一员。他们离开土地,离开农村,集中于工厂与城市从事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劳动,其劳动成果的绝大部分归雇主或国家,小部分则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工人作为生活来源。而当工人遭遇失业、疾病、工伤等事件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就成为一种客观必要。其次,最初形成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包含农民,除农民可凭借土地取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为推进工业化提供稳定的原料、农产品与资金来源。当时的国际环境使我国不具备大规模利用外资的条件,只能靠内部积累。除工业自身的积累外,主要靠农业积累。国家正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征收农业税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支撑工业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为农民建立与城市工人一样的社会保障(险)制度便是不可能的了。当然,我国和西方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不同,即使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亦没有对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放任不管,使农民即使享受不到和城市职工一样的种种保险待遇,亦不至于生活无着。

第三,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并长期维持的直接原因乃是建国初期为适应当时的工业化路线而配套出台的一系列城乡分割的社会政策。这些社会政策包括户口政策(制度)、劳动就业政策(制度)以及人民公社制度等。有了前二者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划分及劳动就业部门对农民进城落户与就业的种种限制,如果没有农村方面相关制度的配合,则远远不能达到目的。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诞生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方便了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为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积累;一方面通过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集体的生产和分配,实现对农民的集中控制与管理,从而防止了“流民”的产生。上述各项主要社会政策(制度)的相继实施,是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并得以维持的最直接根源。由于这些政策(制度)的长期存在而导致的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固化,带来了社会结构转型的困难与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向一体化过渡的艰巨性。

应当肯定,由于中国政府在实施工业化战略伊始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最大多数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护,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保证了工业化的顺利推进与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我国现代化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避免了工业化起步时极有可能出现的大量农业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而陷入生活无着的状况。

当然,最初的社会保障计划所明显呈现出的城乡分化,虽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化起步时期)是正常的,但城乡社会保障长期不能实现整合与衔接则是不合理的,使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基本生存的利益受到损害。由于这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依托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要对之加以改变,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二、城乡结合,推进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1978年以后,我国摒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依托城市的工业化战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与城乡结合的全面推进工业化的策略。原先僵化的城乡分割状态出现了弱化与松动的趋向,到目前为止有两亿左右的农民脱离了农业乃至乡村。进城农民所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以建筑业、工商及服务性行业为主,基本可归结为第二、三两类职业。乡镇企业与小城镇的从业人员的行业结构与此大同小异。显然,他们所面临的风险结构已和传统的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自然风险不同,而是一种和市场经济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风险结构,因此,传统的家庭保障形式就难以再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护了,而必须将其纳入和城市劳动者相同的社会保护体系,即社会保险体系中。

然而,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和就业高度结合在一起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是相当封闭的,运行到后来,已使国家和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与过程才能逐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了。据对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市的调查,该市1998年底外来劳务工人数达231万人,是户籍人口职工(60万人)的近4倍,其中77.1%来自外地乡村。该市针对外来劳务工的社会保障项目除工伤保险投保率达到75%外,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仅9万人,养老保险17万人,对外来劳动力提供的社会福利几近为零。进城农民工与乡镇企业职工难以获得社会保险待遇,不能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所吸收,但他们毕竟也需要生存保护,于是,尽管他们实质上早已脱离土地,但家乡仍给他们保留一份自留地。进城农民为未来养老及防备各种生活不测,也不愿意放弃土地。这样一来,不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不利于实际推进我国的工业化与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如不能为相应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所吸收,就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第二,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目前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已推进到逐步将城市户口各类劳动者涵盖于其中,是否能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包括进来,关系到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能否最终形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确立。

第三,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推进城乡居民实质平等地分亭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如果不能实质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结构转型,农业从业人口就不可能减少,土地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就不可能提高,国家财政面对大量的农业人口依旧无能为力。这样,在社会保障上推进农民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也就不可能。

依国际惯例,在各国工业化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而产生,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社会转型的深化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和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项目逐渐完善,标准也日益提高,并最终实现社会保险全民化。

根据国际惯例与我国实际,我们认为改革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的目标应当是,通过城乡结合,以逐步构建一种新型的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以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打破原来的社会保险自我封闭的格局,不断扩大覆盖面,以容纳城乡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符合条件的新的保险对象不断增加的状况。并随着工业化步入高级阶段,在工业不仅不需要农业提供的积累,相反能反哺农业、发展农村时,推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逐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对象扩大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事业,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生活并能不断改善与提高。

从操作的层次上,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通过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障模式”,以突破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固有框架,为进一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做好准备。

1.对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实行阶段性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农民进城与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鉴于他们所面对的风险结构和农业社会时已明显不同,应当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对象,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仍将他们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既不现实,也不可靠。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而言,对乡镇企业职工与进城农民一开始即推出像城市企业职工那样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亦缺乏财源及其他资源。因此,在现阶段,推出相对独立的面向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要的。这一改革应以社会保险为核心,比照城市就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项目建立社会保险制度。鉴于乡镇企业与进城农民的具体情况,开始时企业缴费比例不可能设计太高,个人缴费也不一定能达到要求的水平。因而,面向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其起步阶段,将是不太规范的,与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及国际惯例相比,将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未来,它终将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统一,在实施的基本原则、经费来源(各方比例)、保险金给付(具体标准),保险金的管理与运营、基本项目设置等方面,都将实行相同的制度,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2.加快对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改革。

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过去长期实行的个人不缴费的“福利模式”已顺利过渡到“保险模式”,养老、医疗、失业等项目的个人缴费都已达到一定比重。尽管如此,企业负担仍然过重。按有关要求,目前城市国有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工资总额的20%左右,加上失业、医疗两项,企业缴费应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这还不包括生育、工伤、死亡、遗属等项目上的缴费。因此,企业实在不堪重负。这种状况,也使面向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接轨变得比较困难。

鉴于企业缴费困难,当然可考虑通过个人缴费并提高标准来解决,但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增长缓慢,还有许多家庭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另外就是目前改革中的企业基本保险项目像养老、医疗、失业等,职工个人已承担了一定的缴费比例,这在职工工资基数还不高的情况下,比例已不算低。显然,现阶段让职工承担更大的缴费比例是不现实的。

不过,今后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逐步提高,个人承担的缴费比例是应当逐步提高的。再就是像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原规定除个人缴纳外,企业亦相应划入一部分,其中企业划拨养老个人账户一项自2001年起已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取消。企业直接缴纳社会养老统筹基金即可。如此,降低国有企业负担可期。

3.在农村实行一种和目前实际吻合又便于向城乡整合目标过渡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成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与城市整合(衔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在遭遇年老、疾病、伤残及其他各种使其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重要事件时,能够享受和城市从业者实质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为实现这一目标,现阶段应从宏观和微观层次展开工作。在宏观层次,应有步骤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小城镇)与城市的转移并为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与此同时,割断已实现向乡镇企业、小城镇与城市转移的原农村人口与农村和土地的联系,实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现代化,提高农村与农民参与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实力。此外,国家应改变以农业积累支撑城市工业发展的传统发展战略,加大财政支持农业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

在微观层次,建构一种既适合大多数农村具体情况又便于未来与城市衔接的过渡形态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养老而言,可采取一种家庭养老、集体帮助、国家补助与个人储蓄养老相结合的方式。疾病保障可选择大病费用社会统筹模式,报销比例可设较低起点,逐步提高。另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帮助应从目前的不规范的救济制度逐步过渡到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构建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毫无疑问,未来我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并且终将实现整合或衔接。我们在此使用的是“整合”而未用“统一”,乃是由于“整合”与“统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合”当然意味着一定意义、一定形式、一定程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之上的。按国际经验,农业与工商及服务业的差异即便在高度工业化时代依然存在,与此相应,面向不同从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必要实现完全统一。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个成员国的情况来看,以养老保险为例,实行城乡统一制度的国家有12个,实行专门制度的国家有7个,实行城乡有统有分制度的国家有5个。当然,即便后两类国家,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并无实质的差异。从我国国情出发,即便在未来仍将保持相当份额的农业从业人口,从方便管理的角度看,实行有统有分的制度形式,即基本保障内容城乡统一制度,其他内容实行差别制度比较有利。这种模式可称为“有差别的统一模式”。

按照上述模式来设计我国未来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笔者以为,可以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为蓝本,作出较为具体的勾划。在面向城市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与面向进城农民及乡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实现统一、前述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规范化改革的各种宏观前提已经具备的条件下,目前城市实行的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与医疗保险的大病统筹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可设计为城乡共享项目,其他方面或项目则可根据城乡实际保持一定差异。以下我们作较具体的分析。

1.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城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两支柱制度,第一支柱,按各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标准是达到最基本生活水平,其基金来源为企业缴纳和国家财政支持;第二支柱,则主要为个人积累部分,通过个人账户来实现。在未来,第一支柱可考虑作为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项目,而不分城乡之别,以确保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最基本生活的平等。至于第二支柱,城乡之间可保持一定的差异。就保障城乡劳动者最基本的养老待遇的第一支柱的经费来源而言,城市企业职工仍通过现行办法实现,农民则可考虑以下途径,即集体帮助和国家财政的支持。当然将来如条件允许,农民个人亦可承担一定比例。其中国家支持部分,应当作为重点。国家财政支持农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即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后,原先用于扶贫的那部分款项的大部分。以目前扶贫款项实际超过200亿元计算,分摊到约1亿左右的老年农民身上,人均约为200元,当然这笔钱不可能完全用于养老事业。但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加之绝对贫困的消失,逐步转移井加大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支持应该是无疑的。除部分扶贫款项外,国家财政收取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的少部分亦可用于农民养老事业。国家支持加上集体帮助部分,使农民养老逐步达到城市职工第一支柱的水平,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再加上农民在其劳动年龄期间所逐步积累起来的个人养老储蓄部分(相当于城市企业职工的个人养老账户部分),农民养老待遇与城市从业者的实质差距将变得微不足道。当然农民年老领取相当于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养老金时,所承包的土地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2.建立全民统一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障项目目前分日常基本医疗和大病统筹两个部分。在总结江苏镇江与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在此方面已先行一步,2001年先后宣布实行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浙江为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进行了多年的试点与推广。以该省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现实,浙江在最初建立这项制度时,即采取城乡一体化的方法,城乡统一建一套制度,以县级为单位,只是在保障标准上在城乡间作出区分,实行“一套制度,多种标准”。上述经验可为其他省份未来在建立此项制度时提供参考。

除上面提到的养老项目的第二支柱与医疗项目的日常部分在制度形式上不一定实现城乡衔接外,失业、工伤等项目对农民特别是个体农民来说,就不像对城市企业职工那么迫切,城乡之间保持一定的差异,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朱玲。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护评析[J].中国社会科学,

1998、

(5)。

[2]杜鹰,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流动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葛延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A].张健,陈一筠主编。家庭与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李迎生。论我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与现阶段的政策选择[J].社会学研究,

2001、(5)。

[6]景天魁。探索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J].现代化研究(台湾),第十四卷,

1998、

(4)、陈剩勇。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浙江的实践与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

2002、(4)。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06: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政府会计体系改革
    从财政监督角度看政府会计体系改革为进一步提高省级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准确性,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稳妥有序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近几年,省财政厅连续开展省本级各厅局下属二级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报表质量检查工作。一、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一是预算会计的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尽管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在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当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基本等同于预算会计。就检查情况看,单位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存在两张皮现象;无论是一级预算单位合并决算报表或是一级政府合并决算报表,由于核算基础等问题,存在重复合并或合并不完全等问题。二是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不适应公共财政的需要。我国行政单位
    2023-06-12
    153人看过
  • 江西省-改革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江西省劳动厅张勇工伤保险,是国家或企业对因工生产工作负伤,致残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或劳动者因工死亡后无生活来源的遗属提供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是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地、市为统筹的新型工伤保险体系。一、基本情况从19年开始,我省就着手研究制订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办法,先后在南昌、分宜、东乡等市县进行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初步探索有关工伤保险制度的办法和途径。因此,我们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探索,采取边试点,边扩大范围的办法,至1993年底止,我省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3974个,参保人数达61.13万人。1993年1月1日南昌市率先以政府令形式颁布了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市级统筹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并得到了原劳动部的充分肯定。自1994年以来
    2022-11-04
    459人看过
  • 2元养老保险与“摸石头过河”改革
    沈彬媒体评论员1995年,在村干部、乡镇干部的动员之下,浙江台州椒江农民黄大伯为老伴和儿子买了农村养老保险,每人一次性缴费200元。按当时的计算表,17年后,他的妻子60岁,以后每个月可领取12至14元。最近,他妻子年满60岁,但社保部门却称,由于利率的降低,现在养老金每个月只能领2元!2元钱养老保险,这被网友称为最坑爹保险。这种养老保险是怎么形成的呢?17年前的那个保险,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推出的老农保(相对于2009年的新农保),实际上是农民储蓄积累式的养老保险,财政不出一分钱。当时农村养老保险还是空白,政府部门也在探索;而据台州当地相关部门称,老农保只推行了两年,上面觉得设计不科学,就停办了。黄大伯就是一次不成功改革的试验品。2009年国务院启动新农保时,新华网曾将此前不少地方的试点,称为毛毛雨式老农保。比如当时黑龙江省领取农村社会养老金的4万余人中,每个月只能领到几毛钱养老金的占到1/
    2023-06-09
    264人看过
  •  社会保险体系中关于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
    实施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退休人员将不再享受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同时, 单位补充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应及时进行调整。重点在于解决退休人员的特殊困难, 以及提高在职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水平。实施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退休人员将不再享受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同时,单位补充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应及时进行调整。重点在于解决退休人员的特殊困难,以及提高在职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水平。 【 医 疗 共 享 】 在 职 职 工 补 充 医 疗 保 险 提 升 , 解 决 退 休 职 工 难 题针对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补缴的相关问题,我们为您提供了以下信息。首先,需提供的证明及材料:1. 享受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参保人员,需提供退休证;2. 行业统筹退休人员需提供《职工退休、退职审批表》、《职工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核准表》原件及复印
    2023-09-17
    91人看过
  • 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1、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是消除多头管理的需要。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主要表现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相掣肘。长期以来,由于各有关部门所处的地位不同以及局部利益的驱动,认识很不一致,难以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协调。在政策指导上,各订各的办法,各守各的框框,难于统一政策;在资金管理上,各守各的条块壁垒,资金过于分散,不能融通调剂,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和保值增值能力差;在改革步伐上,有些改革指施由于长时间的争论迟迟出不了台,出台的也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的规划目标。这表明,多头管理的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2、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是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由于条块分割、城乡分离、政策不统一、覆盖范围较小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职业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为了消除这一弊端,必
    2023-06-07
    482人看过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三问
    从一般定义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解、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结构的总和。其核心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规则和裁决人。由次贷危机启动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到底会给该体系带来什么冲击?我们可以发出如下三问:第一,次贷危机会改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吗?次贷危机以来,美元的确出现过大幅贬值情况。美元指数从2006年9月的86一路降至2008年8月的73.美元不断贬值,造成石油、黄金价格大涨,欧元、澳元等货币也出现较大升幅,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元危机似乎不可避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岌岌可危。不过随着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其他经济体,演变为世界危机以后,美元又开始升值,美元指数重回2006年9月水平。美元再一次走强说明全球经济现在根本无法脱钩,美国经济衰退往往意味世界经济的整体衰退。如果从霸权理论的角度看,次贷危机并没有带来美国整体实力
    2023-06-06
    223人看过
  • 投资银行的起源与沿革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产生于欧美,主要是由十八、十九世纪众多销售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金融机构演变而来的。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因素。⑴贸易活动的日趋活跃。伴随着贸易范围和金额的扩大,客观上要求融资信用,于是一些信誉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积累的大量财富成为商人银行家,专门从事融资和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这是投资银行产生的根本原因。⑵证券业的兴起与发展。证券业与证券交易的飞速发展是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催化剂,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投资银行则作为证券承销商和证券经纪人逐步奠定了其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⑶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十八、十九世纪欧美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这一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使得投资银行在筹资和融资过程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⑷股份公司制度的发展。股份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带来了西方经济体制
    2023-02-19
    250人看过
  • 资源税改革内容
    财政部公布了2010年工作要点,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完善房产税制度。工作要点指出:一、要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加大财政投入,积极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健全家电下乡政策,扩大补贴对象范围,增加补贴品种,大幅提高补贴产品最高限价并实行最高限额补贴办法。完善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二、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
    2023-05-04
    194人看过
  • 农村占地补偿与社保制度改革
    征地补偿金是用地单位或者企业征收土地,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资金从政府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即社保资金来源有三项:1,为落实社保资金提高的安置补助费;2,集体获得的土地补偿费;3,征地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农村占地补偿的标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建设单位应支付土地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如下:1.征用耕地、蔬菜地,根据国家规定的价格政策,按该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下同)的六倍计算;2.征用鱼塘、藕塘、养殖场、果园、竹园、林地等土地,按该土地年产值的五倍计算;3.征用柴山、滩地、水塘、苇塘和其他有收益的非耕地,按该土地年产值的三倍计算;4.征用宅基地按邻近耕地的补偿标准计算;房屋由建设单位另行征地移迁重建的,原宅基地不再给予补偿;5.征用无收益的非耕地,一般不予补
    2023-07-03
    474人看过
  • 行政许可法回顾与前瞻
    [一]行政许可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了这部法律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谈及将于明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贡献,公法学家如数家珍。2003年10月14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华一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的《遏制行政腐败的根源-行政许可法的回顾与前瞻》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说,行政许可法最大的贡献在于摆正了政府的位置,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将政府的职能限定在法定范围内。就具体制度而言,一是行政许可法通过设定权的规定,从形式上限制、剥夺了规章对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取消所有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许可设定权。二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实质性规定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许可,哪些不可以设定许可来控制了许可范围。三是行政许可法首次确立了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即行政许可一旦设定,不能随意更改、撤销、废止。因法律、法规或政策改变而不得不改变时,要对相对人的损失予以补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宪法与行政法
    2023-06-06
    436人看过
  • 公务员对社保改革的态度矛盾且多元
    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社保制度碎片化弊端、双轨制引发社会不公等问题形成高度一致的改革共识,社保并轨也从以往的引而不发日益呈现出不得不发的态势。经走访发现,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宁夏、辽宁等地的近百位公务员对于社保改革的态度矛盾而多元—有人担忧,有人支持,有人已在准备离开。社保并轨无疑是热门话题,其矛头也直接指向公务员队伍。然而,其实公务员群体内部对此看法也并不一样,不同的公务员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打算。应当看到,对于占大多数的基层普通公务员来说,工资福利只是够养家糊口而已,也并没有多少灰色收入。大多数公务员埋头苦干一辈子,最后很难能够提拔上去,手中既无权也不会有多少钱,所图的就是一个稳定。毕竟,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总希望家人生活安定,尤其是能把孩子培养出息。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所创造的无限繁荣,让一大批人率先富裕起来,也令许多公务员羡慕不已。然而,仅有少数公务员选择了下海,而多数公务员却
    2023-04-24
    109人看过
  • 2021年8月社保改革
    每年的7月份,各地区都会公布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就比如说2020年大连市社平工资已经涨到8234元,而江苏省从8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是2280元,二类地区是2070元,三类地区是1840元。八月份医保怎么没到账医保钱没保障可能是用户未缴纳医保费用或者已经缴纳但是医保中心尚未进行确认。通常医保中心会每月将用户缴纳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如果缴费完成之后尚未到划账时间也可能导致钱没到账。具体的情况以社保局公示为准,用户可以拨打当地社保局的电话进行咨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
    2023-07-19
    345人看过
  • 论企业改革与律师改革
    企业改制方案1.产权制度改革2.产权制度改革途径3.产权转让优惠4.产权收益的使用和管理5.资产评估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国有企业的挂失和资产、债务剥离6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7.企业挂失资产的条件8.企业挂失资产的审计9.企业帐外资产的处置10.企业资产、债务的处置11.处置办法国有企业财务周转资金问题处理12.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处理办法13.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原则14.支付顺序和费用来源保障问题16.经济补偿等社会保障程序问题17.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改革问题处理办法18.国有企业税费问题处理办法19。国有企业土地问题处理办法20.国有企业工商登记办法2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操作规程23.企业改革申请及受理P>24.企业改革资产清算与评估25.资产清查与评估26.资产损失申报27.资产清查与验资确认28.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与审批29.股份认购与支付国有企业改革方案30.国有企业改革备案审核登记3
    2023-05-07
    269人看过
  • 2020社保改革新动向
    这段内容讲述了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和注意事项。社保缴纳满15年且年满60周岁,社保缴纳年度累计满15年的人员,方可领取养老金。若在退休时社保缴纳未满15年,则需一次性缴纳齐全,方可正常领取养老金。如果不愿意补齐的话,可以将社保转为新农合或者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去世之后其家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并且社保的账户余额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社保缴纳满15年且年满60周岁,社保缴纳年度累计满15年的人员,方可领取养老金。若在退休时社保缴纳未满15年,则需一次性缴纳齐全,方可正常领取养老金。如果不愿意补齐的话可以将社保转为新农合或者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去世之后其家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并且社保的账户余额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社保新政策:领取养老金条件有哪些?根据我国最新的社保政策,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发生了重大调整。首先,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15年,
    2023-08-20
    9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2020年社保改革前是否要转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9
      "工伤理赔的流程一般有:申请工伤认--领取工伤认定决定书--提交工伤待遇申请资料--领取工伤待遇。法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
    • 二胎政策的改革利与弊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25
      二胎政策的利: 1、抑制男女比例失衡在传统观念等原因促使下,“一胎政策”导致了许多父母“选择性生育”,因而最终出现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如今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则能极大减少这个问题的出现。 2、缓解人口老龄化生育率的降低不可避免地带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冲击。开放二胎政策则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少未来的社会风险。
    • 社保改革2019之后社保还能交不影响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9
      "工伤理赔的流程一般有:申请工伤认--领取工伤认定决定书--提交工伤待遇申请资料--领取工伤待遇。法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
    • 农业改革对原来社保有什么改变?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4
      户籍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对社会保险最大的影响,自然是有一天城乡社会保险基金合并后,对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缴费和待遇的变化问题啦。大部分城镇居民不支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城镇居民尤其是职工在养老或医疗等保险上缴费率或缴费额远远大于农村居民。如果有一天合并社会保险基金,在不改变缴费制度的短期内,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基金会大量补给农村居民。总体来说对农村居民是有利的。
    • 2020年社保改革的利弊如何?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0
      "工伤理赔的流程一般有:申请工伤认--领取工伤认定决定书--提交工伤待遇申请资料--领取工伤待遇。法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