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错误理解: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不等同于精神损害抚慰金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2 19:44:22 313 人看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据此,有人形而上的理解为:侵权行为受害人取得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就是一种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的赔偿,故受害人再也不能另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实际上,这是对该条规定的片面理解。因为,侵权而致人伤残、死亡,该侵权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必然远胜于侵权致受害人轻微的人身伤害而感受到的精神痛苦。因此,给受轻伤害的受害人以精神损害赔偿,而不给受重伤害的当事人以精神损害赔偿,显然不符合公正、公平的民法基本准则。至于因侵权行为而死亡、伤残的当事人或其亲属因该侵权行为得到的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从本质上讲,应当视为法律对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在受害人未伤残或死亡的情况下可预期利益之保护,不宜将司法机关对受害人该预期利益之保护,视为精神损害赔偿之替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从几个方面作了调整:第一,合理界定死亡赔偿的性质。民法理论认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死亡后,其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已经消灭,因此,死亡受害人不能以主体资格主张民事权利;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是间接受害人,即死者近亲属。死者近亲属受到的损害有两个方面,一是财产损害,按照过去的理论认为就是死者生前所扶养的人丧失生活供给来源所受损害,立法上叫做被扶养人生活费;二是非财产损害即精神损害,立法上称为死亡补偿费或者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据此被认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1994年5月12日八届人大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首次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内涵是对受害人收入损失的赔偿。司法解释据此将死亡赔偿金界定为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

由此可见,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是一种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而非精神损害性质的赔偿,故认为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等同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从而将其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之替代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受害人及其亲属可以在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之外同时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与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是并列的赔偿项目。

本文认为,不当出生案件,根据损害后果和医方过错,应该赔付患方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理由如下:

(一)不当出生案件中,诚如上述第一种观点,患儿出生后残疾,且产检时医院对此存在过错,医院依法应该支付残疾赔偿金。那么举轻明重,出生后死亡,医院依法应该赔偿死亡赔偿金。另外,根据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两者均为物质性赔偿,赔偿的目的均为对受害方将来收入等物质损失的弥补,目的具有同一性,死亡患者若能生存,将来同样有预期的收入,同样应该获得赔偿。若依法可以赔偿残疾赔偿金,而不能支持死亡赔偿金,从赔偿的目的性出发,这是一个法律上的悖论。

(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胎儿出生后即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死亡应该享有相应的赔偿。在接受孕产保健服务中,患儿家长追求的是畸形儿在出生前的合理、合法处理和处置,避免其出生、残疾、或死亡等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出生后的死亡结果。因为依据现行法律和一般认识,胎儿出生前类似于母体的一个特殊器官,还不是一个法律意义和生活意义上的人。出生前的流产和引产对患儿父母和社会的意义、影响、和伤害,绝对不同于出生后一个孩子的死亡对其父母和社会的影响。所以患方既追求死亡后果又要求死亡赔偿的说法,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三)至于说死亡会减轻患方负担的说法,一定程度上违背法律伦理,也缺乏现实依据。因为,现实中大部分的残疾生存患儿,他一生中的医疗费、护理费及其他教育、就业等额外花费,远远超出死亡赔偿金等的一次性赔偿额。

(四)医疗机构若不因过错承担残疾或死亡赔偿金,将导致患方和医方的权利义务的失衡。

诚然,不当出生案件中,患儿都有自身基础性的生长发育不良状况存在,这些不是不当医疗行为直接导致的。但是,绝大部分医疗纠纷中,患者都会有基础病和原发病的存在。因此,这并不是医疗机构一个法定的免责基础。患方在医院建档产检,以支付相关诊疗费用为义务,以取得医疗机构专业的产前保健服务为权利,这其中包括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状况、获取异常或可疑异常的告知、及专业处置建议等。而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孩子出生后、家长未来是否愿意面临和承担某些负面状况做出自主选择。也就是说,依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胎儿父母有权选择放弃生长发育异常的胎儿,从而对自己和孩子未来面临的一系列负面状况进行提前规避。若医方未履行告知和建议的法定义务,导致患儿父母在无任何主观过错的情况下,被动承担任何可能的负面后果和一系列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作为过错方的医院,应该为其过错行为买单。如果让毫无专业知识、毫无风险防控能力的患儿父母承担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责任,而医院承担少部分、甚至是无需承担责任,那么对今后减少医疗损害纠纷发生,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导向,并且患方主观上会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却承担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质疑法律的严谨公正。

因此,从权利义务责任衡平的角度,应该让能够控制风险的行为方,在做出不当诊疗行为、导致产检流于形式时,承担或分担一系列损害赔偿后果;让对风险发生无能为力的患者,不承担或少承担自己没有过错、无力防控的不良后果,是符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公正正义的立法原则的。

(五)不当出生案件,首当其冲损害的是患儿父母的利益,其次才是患儿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有人认为,生存的权利大于一切,因此不当出生的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任何胎儿都有出生的权利。事实上,我们无法征求任何一个健全或畸形的胎儿的意见,无法得知胎儿是否愿意出生,是否愿意终生残疾生存,甚至出生后死亡。但是损害其父母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其父母的意愿是清楚的,其产检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后自行作出选择,而不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接受一个残疾或因严重畸形、即将面临死亡的孩子。对这些目标明确的患儿父母来说,缺陷生命的出生就是一个损害后果,优良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应当远大于缺陷生命存在的价值。如果彻底否定父母的优生、自主选择权衍生的赔偿权利,那么我国现行制定的优生优育国策、《母婴保健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就毫无意义。

因此,患儿父母的选择权只有一次,就是在产检中根据胎儿情况,决定和选择自己是否愿意、或有是否有能力承担胎儿出生后的一切经济和精神上的后果。但是当残疾患儿出生后,不管孩子状况为何,患儿父母即负有法定的、不容推卸的抚养义务,需无条件承担包括医疗、教育、喂养、护理、成年后的扶养(若需要)等法定的义务,而不管这个义务的承担,是否是违背患儿父母意愿的、是否是被动承受的。而至为重要的一点是,产检时医疗机构是和患儿父母建立的诊疗关系,在法定范围内遵从父母的意愿是第一位的,越俎代庖揣测父母腹中胎儿的意愿,却严重侵犯法律赋予患儿父母的意思自治权,是欠妥的和缺乏法律依据的。此时医疗机构侵犯了患儿父母的知情、同意、选择权,并因此严重加重了其父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医院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赔偿责任。

进一步讲,残疾儿在出生后,其残疾的痛苦、缺陷生命的损害、生存与生活的艰难,尤其是将来父母去世后孤身一人所面临的困境是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而漠视这些损害,忽略人性的基本关怀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正义观念。

(六)未经产检和经过产检的法律责任承担应该有所不同。

对比一下,假如一个从未经过产检、来医院生产的产妇,娩出一个严重畸形、或因畸致死的胎儿,医疗机构自然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家长实施的是一个高度自甘风险的行为,其对残疾或死亡后果自行承担;若家长经过专业机构严格产检、仍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一个严重畸形或因畸致死、而同时医院在产检发现异常时秘而不宣,家属是否还应该对此残疾或死亡后果独自承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3: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死亡赔偿金相关文章
  • 关于死亡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法律依据
    一、关于死亡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并未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各地法院在审批实践中如何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遇到了一定的困扰。针对此种情况,安徽、山东福建等地法院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司法实践,制定了具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规定,但仍有部分省市没有明确具体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一)安徽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五条1、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2、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3、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4、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
    2023-05-06
    91人看过
  • 关于死亡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并未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各地法院在审批实践中如何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遇到了一定的困扰。针对此种情况,安徽、山东福建等地法院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司法实践,制定了具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规定,但仍有部分省市没有明确具体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一)安徽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五条1、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2、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3、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4、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
    2023-02-04
    73人看过
  • 精神损害抚慰金和残疾赔偿金的关系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有人认为:侵权行为受害人取得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就是一种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的赔偿,故受害人再也不能另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对该条规定的片面理解。因为,侵权而致人伤残、死亡,该侵权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必然远胜于侵权致受害人轻微的人身伤害而感受到的精神痛苦。因此,给受轻伤害的受害人以精神损害赔偿,而不给受重伤害的当事人以精神损害赔偿,显然不符合公正、公平的民法基本准则。至于因侵权行为而死亡、伤残的当事人或其亲属因该侵权行为得到的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从本质上讲,应当视为法律对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在受害人未伤残或死亡的情况下可预期利益之保护,不宜将司法机关对受害人该预期利益之保护,
    2023-02-20
    365人看过
  • 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害抚慰金吗
    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定义域不同死亡赔偿金又称死亡补偿费,是一种财产损失的赔偿。既是以死者生存能够为家庭收益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用支出而能够取得的财产补偿。这种概念的内涵,将死亡赔偿金限定在赔偿权利人的财产损失之内。最早体现在1991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该规定第四条“死亡赔偿范围和计算公式”第(一)项:“收入损失,死亡补偿费以死者劳动所得月工资赔偿二十年。计算公式是指根据死者生前的综合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损失。收入损失=(年收入-年个人生活费)×死亡时起至退休的年龄+退休收入×10死者年个人生活费占年收入的(25%—30%)。”最高人民法院的这种赔偿标准的计算办法,简单明了的说明了死亡赔偿金就是死者生存能够创造的收益,因其死亡给近亲属减少的财产损失。从国家立法上看,1994年5月12日八届人大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2023-05-01
    340人看过
  • 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抚慰金吗?-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抚慰金吗?人民法院在审理这些损害赔偿案件中,特别是被害人死亡赔偿案件中,如何确定死亡赔偿的数额,往往把死亡赔偿金和死者亲属精神抚慰金相混同,认为死亡赔偿金就是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判决中仅支持诉讼当事人请求中的一种。大大降低了赔偿数额,没能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上也不能很好的警示人们珍爱他人生命,尊重他人生活的良好风尚。现将侵权损害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近亲属应获得的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区别,谈一谈个人的意见。一、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定义域不同死亡赔偿金又称死亡补偿费,是一种财产损失的赔偿。既是以死者生存能够为家庭收益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用支出而能够取得的财产补偿。这种概念的内涵,将死亡赔偿金限定在赔偿权利人的财产损失之内。最早体现在1991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该规定第四条“死亡赔偿
    2023-06-08
    101人看过
  • 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是否一致?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后,审判实践中一直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界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然而,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认为侵害他人生命致人死亡,不仅生命利益本身受到侵害,而且造成受害人余命岁内的收入逸失,给与受害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共同体造成财产损失对此逸失利益,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从而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给予重新定位,认为死亡赔偿金是一种财产性损失。该解释实质上废止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不再是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表现形式。由上可见,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受害人近亲属对因受害人死亡而遭受重大精神损害所要求的赔偿,而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财产的赔偿,其性质属于财产损失赔偿,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一、残疾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有什么区别根
    2023-02-04
    484人看过
换一批
#损害赔偿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亡赔偿金,又称死亡补偿费,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给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物质性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 死亡赔偿金赔偿是受害人因人身损害死亡,家庭可以预期的其未来生存年限的收入因此丧失,家庭成员在财产上蒙受了消极损失。按照损害赔偿法原理,消... 更多>

    #死亡赔偿金
    相关咨询
    • 2019精神损害抚慰金司法解释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2
      这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不予受理,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也不受理,明确地说,法院对刑事案件提精神损害抚慰金诉讼请求的,不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
    • 司法解释精神抚慰金赔偿的标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1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
    • 死亡赔偿金等于精神损害赔偿金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9
      如果肇事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话,精神损害赔偿金就无法得到支持。实务中确实有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最后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的。
    • 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区分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31
      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精神损害抚慰金和残疾赔偿金有何区别?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27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