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罪与合法居间行为的不同点:
一、行为人的主观内容上不同介绍贿赂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介绍他人从事贿赂行为的故意,而合法的中介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是希望通过居间介绍,使经济活动中的某种合法经济交易或合作项目得以实现,而居间人从中收取必要的报酬。
二、行为的性质不同若被介绍的双方的经济来往关系体现的是权和钱的交易,则该介绍行为便是介绍贿赂的性质;如果被介绍的双方经济来往活动是体现等价、有偿原则,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上的经济关系,则该介绍行为是合法的居间活动。
三、行为的后果不同介绍贿赂的行为的成功必然要对某一违法犯罪活动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而合法的居间活动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相反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拘役与有期徒刑不同点
1、期限不同。
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
2、法律后果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执行场所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执行。
4、待遇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可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服刑期间不能回家。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解答:主动贿赂与被动贿赂的差异及分析
464人看过
-
商业贿赂与一般贿赂的差异体现在哪里?
405人看过
-
贪污贿赂罪和合法居间行为有什么不同
230人看过
-
商业贿赂行为即刑法上的贿赂罪
373人看过
-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差异与联系
196人看过
-
区分行贿与受贿:浅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40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差异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7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在五个方面存在区别: 1. 行为性质不同。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而犯罪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并应受到刑罚惩罚。 2. 行为侵害的客体范围不同。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比侵权行为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还包括其他一些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3. 行为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犯罪行为必须具有更高的社会危害性,是构成犯罪的实质要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往
-
公民与居民的差异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11含义差异: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的人;而居民则是指在某个地方长期定居的人。两者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公民是法律范畴,以国籍为划分依据;而居民是通用概念,依据居住地来判断。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公民范围比居民更为广泛,不仅包括本地居民和外国居民,还包括非本地居民。在证件类型上,我国仅颁发居民身份证,没有公民身份证这种说法。根据《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
-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民事欺诈行为的法律适用差异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21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在主观、客观、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以及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产生的法律后果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在客观方面,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因此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而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此外,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
-
共同危险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差异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21共同危险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在法律范畴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主观过错或疏忽层面来看,这两种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共同危险行为中,共同危险行为人并不具备共同的过错心态,反而可能存在各自的主观过错或疏忽;而共同侵权行为人则倾向于展现出共同的过错或疏忽。 在加害人鉴定上,共同危险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也有明显区别。在处理共同危险行为的案件时,我们往往难以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加害者,仅有极少数的人与
-
如何区分行贿罪与介绍贿赂罪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01贿赂罪与行贿、受贿罪教唆犯关系的界定,将教唆他人产生行贿或受贿犯意的行为认定为行贿罪或者受贿罪,一方面,按照介绍贿赂罪的表现形式,可以得出介绍贿赂行为是在双方均已产生实施行贿或者受贿的意思之后进行的居间沟通活动,如若双方没有犯意,行为人采取了劝说、利诱、授意等方式使行贿人或者受贿人产生犯意,此时可以直接认定为行贿、受贿罪的教唆犯。另一方面,从罪刑均衡的角度来看,如果将教唆他人产生行贿或受贿犯意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