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明股东代持股权侵占罪是如何认定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8-05 05:19:55 130 人看过

对于显名股东代持股权侵占罪的准确判定实则颇具难度,因其所需综合衡量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

总体而言,我们必须首先对代持股权的相关协议及约定进行深入剖析,以确定显名股东是否存在违背此类约定的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审视显名股东是否具备非法占有代持股权的主观恶意,以及其是否已经实施了侵占的客观行为,如擅自处理股权、拒绝依照约定向实际出资人支付股权收益等等。

在整个认定过程中,我们还需特别关注证据的充分性与关联性。

若显名股东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来解释其对代持股权的处置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实际出资人的利益,那么他便极有可能被判定为构成侵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9日 10: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如何确认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
    一、如何确认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确认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应当根据是否有实际投资来进行判断,隐名股东也叫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与隐名股东对应者,通常被称为显名股东。显名股东,是指在公司隐名投资过程中,约定将隐名股东的出资以自己名义出资、登记的一方当事人。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与此相对应,显名股东(或挂名股东)是指记载于工商登记资料上而没有实际出资的股东。隐名投资是指投资人实际认购了出资,但是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股票(仅指记名股票)、出资证明书和工商登记等却显示他人为股东的一种投资方式,在这种投资方式中,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收益的人被称为“隐名投资人”、“实际投资人”或者“隐名股东”,而被个投资公司对外公示的投资者则可称为“显名股东”。隐名股东与
    2023-06-02
    93人看过
  • 股东能否代持个人股东,代持个人股票如何退出
    个人退出持股可以将股权转让给实际投资者。股权转让必须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股权转让后,应当变更股东,并记录在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中。名义出资人将股权转让给第三人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股东代持与隐名股东的区别挂名股东也叫名义股东,有时还叫人头股东,通常的表现是实际出资人,邀请若干人同意出借他的姓名或者名称,作为公司的股东,实际上不履行出资的义务,出资的义务由实际出资人去履行,公司的管理也不参与;但是个别情况下则表现为由名义股东出来参与公司的管理,但是要把其分到的股息红利,转给实际出资人,有的实际出资人甚至连名义股东都不是,而是在幕后指挥,这样就非常容易产生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之间的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
    2023-08-05
    201人看过
  • 公司法股东侵占罪的认定有何规定
    关于股东侵占罪的定义,通常是指参与公司利益分配的股东们,以职务之便,将所在的企业、公司及其他团体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违法犯罪情节。为了准确地对这类行为进行定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必须审查股东是否确实利用了其在公司中的职务便利;其次,需要确定被侵占的财物是否确属公司所有;再者,经核定的罪犯侵占财产数额应当达到一定的法律界限。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需特别留意将此类违法行为与正常的商业交易或者公司内部的财务纠纷加以区别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024-08-20
    132人看过
  • 隐名股东是否需要明显股东的同意才能请求明显股东
    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强调资本合作的同时,更注重人的合作。隐名股东的明显名称,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增股东,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此时,未经其他股东同意,成为公司重要股东的目的无法实现。其他股东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但在合理期限内未表示异议的,视为确认;隐名股东实际行使权利,其他股东未提出异议的,也视为确认。隐名股东对公司的投资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法律、法规对投资主体的限制性规定,公务员禁止经营的规定,笔者认为,对这种情况应持宽容态度:公司成立之初不允许投资主体,法律、行政法规不再禁止投资主体的,公司和其他股东(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支持隐名股东的申请。
    2023-05-07
    335人看过
  • 被代持股份股东的权利
    被代持股东权利如下:1、利润分配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2、参与经营管理以及优先认股权,均由代持人代为行使。被代持人的股东权利,实则表示为隐名股东的权利。其权利一般通过协议或其他方式来实现对公司的管控,但在显明股东行使真正的股东权利时,由被代持股东操控。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一、签订代持股协议则存以下法律风险:(一)合同效力纠纷如果代持股协议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主要是没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没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等情形的,一般代持股协议是合法的。但是,这种合法也仅限于签订协议的双方之间,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另外,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中国有些产业限制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投资者)投资或者禁止外国投资者投资。如果外国投资者规避中国法律规定,通过股权代持方式进入相关行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此时实际出资者和名义股东之间的股权代持协议会因违反中国法律规
    2023-03-21
    381人看过
  • 侵占股权应该如何定罪
    对于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可对其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管理中的股东股权的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会构成刑事犯罪。一、职务侵占退钱怎么判犯职务侵占罪主动退赃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二、伪造股东签字变更股权属于犯罪行为吗伪造股东签字变更股权犯法。对于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非
    2023-02-23
    241人看过
  • 如何转让代持股股权
    有限责任公司
    代持股股权只能由持有该股权的股东进行,如果是代表股东转让股权,则可以将股权转让给实际出资人,再由实际出资人转让股权。转让股权时,受让人为公司股东的,可以直接转让股权。受让人为股东以外的人的,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才能进行转让。股东转让其股权,应当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其同意。其他股东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代持股权转让要交什么税公司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大部分需要缴个人所得税,个人股权转让以转让股权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实际上就是指个人股东因股权转让的获利金额,或者说只有在溢价转让的情况下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股权转让是平价转让或折价转让则不存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2023-07-01
    112人看过
  • 股东职务侵占罪怎么认定
    一、股东职务侵占罪怎么认定股东职务侵占罪的认定:1、主体要件上,该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2、主观要件上,该罪表现为直接故意。3、客体要件上,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4、客观要件上,该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二、犯了职务侵占罪怎么去处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公司、企业或
    2024-01-24
    393人看过
  • 确认隐名股东股东权的方法: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如何认定?
    只要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对实际出资、实际享有权益作出明确约定,该约定合法有效并得到双方认可,且隐名股东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公司的经营,行使股东的权利,同时得到公司其他半数股东的认可,隐名股东的股东身份就应该予以确认。隐名股东享有股权吗我国立法尚未对隐名股东作出明确规定,因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隐名股东形成了各种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出资人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以他人名义出资,一般被称为隐名股东。与之相对应记载于工商登记材料上的股东则为显名股东。2、隐名股东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3、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4、隐名股东是指不具备股东的形式特征但对公司实际出资并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的出资人。5、隐名股东,又称为匿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人或者认购股份的人以他人名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认购股
    2023-07-12
    444人看过
  • 隐名股东变更显明股东该如何操作
    隐名股东的身份认定1.与显名股东间有协议。虽然这个协议对于公司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然有效。它不仅是隐名股东用来约束显名股东的依据,也是证明隐名股东对于公司实际出资的有力证据。根据上海市高院的规定,如果双方在协议中未约定隐名股东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并且隐名股东也没有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隐名投资关系将不会被认定,而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2.不实际参加公司经营。在实践中,有的隐名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完全由显名股东行负责,有的则以自己名义行使股东权利。由于公司的社团性,公司的其他股东有权知道公司的投资人是谁。隐名股东以自己名义参与公司经营,行使股东权利,是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知道并且认可隐名投资行为存在的证据。因此,许多地方的法院均把隐名股东是否实际参加公司经营作为确认隐名投资关系的重要条件。3.无违法行为。中国法律、法规对于某些行业、企
    2023-06-15
    331人看过
  • 股权代持人构成职务侵占吗
    如果代持人擅自转让就会构成犯罪。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约定是有效的;并且,对公司来说,名义出资人具有股东资格;实际出资人若想取得股东资格,则需比照“对外转让股权”的程序,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才可以请求公司变更股东,擅自转让股权的名义股东也将面临违约责任,赔偿因转让造成的损失。股权转让后受让人的义务是什么股权受让人明知股东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缴纳出资的,受让股权后应当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向股权受让人明示其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缴纳出资的,股权受让人仍受让该股权的,由于股东已经告知股权受让人,且股权受让人受让之之股东资格当然包含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而按照公司章程的约定出资是每个股东最主要的义务,故股权受让人应当承担公司章程约定的出资义务。股权受让人不能只受让股东权利,而排除股东义务。股权出让方不及时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的应对策略。在股权转让中,股权出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办理股权交
    2023-06-13
    398人看过
  • 股东代持股份如何分红缴税
    一、股东代持股份如何分红缴税1.股东代持股份的分红缴税问题,主要涉及到代持人与实际股东之间的权益分配及税务处理。2.在实际操作中,代持人作为名义上的股东,在收到分红后会面临缴税义务,但代持人并非真正的受益人,因此其缴税责任应与实际股东进行协商和分配。(1)代持人在收到分红后应依法申报纳税,按照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2)代持人与实际股东应签订代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分红税款的承担方式。通常情况下,代持人可以按照协议约定,将分红税款扣除后,将剩余部分转交给实际股东。(3)为了避免税务风险,代持人和实际股东在分红前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税务处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4)代持人还应密切关注税法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税务处理策略,确保自身和实际股东的权益得到保障。二、代持股份分红条件限制代持股份分红条件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代持股份必须满足公司分红的基本条件,即公司有可供
    2024-07-12
    381人看过
  • 显明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是否可以
    显明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是可以的,因为我们国家规定股东股权转让的时候是没有做出过多的限制的,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公司法解释(三)》将隐名股东称为实际投资人,将名义出资人称为名义股东。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名义股东处分其名下股权的可以参照认定为无权处分。换言之,隐名股东(实际投资人)是真正有权处分股权的人,有权转让股权。隐名股东转让股权合同的效力若为隐名出资者对外转让股权,需首先确定其是否具有股东身份,确定办法和依据如前述;若并不具有股东身份,则转让合同无效;如具有股东身份,则需要分情况对待:受让人继续隐名,则需要与显名股东之间建立新的契约关系;若受让人需显名,则需要隐名股东成为显名股东,然后完成转让。若显名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则需要在保护实际出资人的
    2023-04-04
    493人看过
  • 以个人名义代持股权构成侵占罪吗
    对于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可以对其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管理中的股东股权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一、保管公司财产涉嫌侵占罪吗保管公司财产是否算侵占要看是否满足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二、沉迷网游侵占公款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是什么沉迷网游侵占公款职务侵占罪的认定:1、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2023-03-01
    23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代持股权是否构成侵占罪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5-24
      1、股权代持股协议可能会涉及侵占罪。 2、具体如下:在《公安部经侦局关于对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问题的工作意见》中规定:对于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可以对其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管理中的股东股权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欺骗
    • 股权代持是否会涉及侵占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4
      1、股权代持股协议可能会涉及侵占罪。 2、具体如下:在《公安部经侦局关于对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问题的工作意见》中规定:对于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可以对其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管理中的股东股权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欺骗
    • 股权代持被显名股东转让怎么办?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09
      1、股东资格确认 理性的隐名股东在权益被损害时,首先是想合法变更为公司的显名股东,“显名”成功后,即成了公司的法定股东,权益可以得到最大化保障。隐名股东可以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第二十四条“……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规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隐名股东显名股东双方
    • 股权代持行为涉嫌侵占罪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01
      2005年6月4日,《公安部经济侦查局关于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对于公司股东或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司管理中的股东股权,以职务侵占罪论处。2005年12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股东股权的批复意见》:根据刑
    • 代持股东如何确认身份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5
      股权对实际股东来讲往往比因代出资产产生的债权更为重要。在实际股东要求确认股东身份的问题上,有人认为应视股权代持合同的约定,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实际股东为真正股东并享有股东权益、承担相应股东义务和责任,则应应认定实际股东为真正股东。但笔者认为,虽然股权代持关系建立在实际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但处于对公司稳定性的综合考虑,第二种法律关系的考量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