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试用期法律规定的最新发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1 10:25:02 497 人看过

试用期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为劳动合同期限。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足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情况有哪些?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00: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试用期相关文章
  • 有关孕期劳动法的最新规定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从孕期第几周开始算起,所以是针对整个孕期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每个月享受几天的孕检假,所以不限次数。但是应当定期,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可以看出,女职工在孕期的孕检不算正式假期,孕检检查完毕就应当回单位上班,也就是说假如半天时间检查完毕,那么另半天时间应当上班。劳动法专家:亚运假期加班可拿双倍工资羊城晚报讯广州亚运大礼包之一,就是增加放假3天。连日来,不少市民咨询:如果在这3天加班,工资怎么算?就相关热点,记者采访了一些知名的劳动法专家。加班费该如何算?据了解,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在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增加放假3天,即:亚运会开幕式当天(11月12日,星期五)、亚运会闭幕式前一天(11月26日,星期五)、亚残运会开幕式后一天(12月13日,星期一)。在这3天,广州市及中央、省驻穗部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放假。华南师大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周贤日博士分析
    2023-07-07
    79人看过
  • 有关绑架朋友刑罚的最新发展
    帮朋友绑架能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绑架是犯罪行为,一般量刑为:1、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杀害被绑架人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3、情节轻微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造成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产为目的盗窃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涉嫌构成绑架罪判刑几年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
    2023-07-12
    345人看过
  • 最新试用期劳动报酬规定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待遇的规定,实际上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约定的自愿性,二是内容的合法性。也就是说,是否需要对试用期内的待遇作出特别约定,由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加以确定。一旦作出约定,其内容必须满足法定劳动报酬标准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法律原则,在没有就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待遇作出约定的情况下,随意改变劳动合同关于待遇的约定,擅自降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待遇。或者虽然对试用期内的待遇作出了约定,但是约定的试用期内工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些情形,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也构成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损害,在仲裁和审判实践中,都应当予以纠正。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应当被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中,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待遇与试用期间届满后劳动者的待遇是否应当一致,法律并没有加以规定,因此,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劳动合
    2023-04-26
    367人看过
  •  军婚财产分割法律规定的最新进展
    在军人离婚时,确定财产如何分配,首先要明确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夫妻各自所有,共同财产一般平均分配。1、依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应确定为军人个人所有。2、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额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军人离婚时,确定财产如何分配,首先要明确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个人财产各自所有,共同财产一般平均分配。1、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应确定为军人个人所有。2、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额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一般由夫妻平均分配。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
    2023-09-24
    300人看过
  •  2021年刑诉法证人相关规定的最新进展
    根据给出的素材,我们可以得知,如果公诉人、当事人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的证言有异议,并且该证人的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需要出庭作证的,那么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同时,如果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如果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则会被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因此,答案为“必须出庭作证,否则会受到处罚”。如果公诉人、当事人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的证言有异议,并且该证人的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需要出庭作证的,那么证人必须出庭作证。2.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3.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证 人 没 有 正 当 理 由 不 出 庭 作 证 的 处 罚 措 施 是 什
    2023-09-29
    118人看过
  • 2017年版销赃罪法律最新发展
    销赃罪为我国刑法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其立案标准为: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代为出售的行为。明知是犯罪所得,低价收买归己,或低价收买后高价卖出从中渔利,也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如果双方事前通谋,则以共同犯罪论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全国现阶段无统一立案金额标准,提供《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办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有关问题的意见》供参考:1、对明知是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其数额达到5000元或者有下列严重情节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赃物三次以上,累计数额达到3000元;(二)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或者受过二次以上治安处罚,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赃物数额达到3000元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2、
    2023-07-10
    383人看过
  • 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
    比如:小张与公司签订了二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工资为3000元,试用期满后,工资为3500元。这就是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的案例。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本案中小张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二年,按照法律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因此,小张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假如该试用期已经履行了五个月,则用人单位应当从第三个月开始每月按照3500元的标准支付小张赔偿金10500元(3500元×3个月),该赔偿金不包含用人单位已经支付的工资15000元(3000元×5个月)。一、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如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的,视为违法约定试用期,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
    2023-03-26
    365人看过
  • 员工试用期具体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一、员工试用期具体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与员工试用期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以及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二、用人单位辞退试用期员工的条件具体有哪些试用期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
    2024-01-23
    130人看过
  • 试论澳大利亚少年刑事司法的最新发展
    [摘要]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犯罪日趋恶化问题,澳大利亚颁布了新法律和出台了新举措,对青少年刑事司法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如两会制度的确立,极具人道主义的青少年罪犯改造措施等。将澳青少年刑事司法改革的新情况与我国实践进行比较,澳大利亚少年刑事司法具有简易化、交易化、轻刑化、社会化四个特色。[关键词]少年刑事司法;比较;澳大利亚特色针对愈演愈烈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澳大利亚于1997年颁布了《少年罪犯法》并根据该法案组建了青少年犯罪协商会;1998年开始推行年青罪犯条例;2000年试验性运作青少年毒品法庭。本文拟对上述主要内容作一介绍,并将其与我国司法实践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少年[1]刑事司法改革提供借鉴。一、控诉、辩护、审判(一)、控诉在澳大利亚,侦查权主要由警察行使,权由检察院(公共检察办公室)或检控署[2]行使,这二者共同完成未成年人犯罪控诉职能。这和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实践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所
    2023-06-11
    492人看过
  • 试用期离职工资有吗,试用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一、试用期离职工资有吗试用期离职是有工资的,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试用期的员工也享有工资福利待遇。二、试用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怎么样的(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具体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
    2024-01-24
    113人看过
  • 试用员工工资发放的法律法规规定
    试用期的员工工资发放标准是: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疫情后工资怎么发疫情期间工资发放的方法:用人单位应与职工协商,对工作薪资、工作方式等进行达成一致意见。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023-07-20
    116人看过
  •  有关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判刑的最新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涉及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自然人,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涉及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自然人,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虚 开 抵 扣 税 款 罪 刑 罚 规 定虚开抵扣税款罪,是指纳税人故意虚开应税发票,用于抵扣税款的行为。该罪行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规使用,对国家税收收入造成严重损失。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开抵扣税款罪刑罚如下:1. 虚开抵扣税款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 虚开抵
    2023-09-01
    273人看过
  • 试用期交五险一金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同时,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和《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包括试用期在内的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需要提醒的是,在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及时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应当为与其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工依法缴存住房公积金,试用期也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此,试用期内单位也必须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一、试用期多长是合法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023-02-27
    297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期限及劳动法相关规定的最新进展
    有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新劳动法规定产假期限是多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另外,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可以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有42天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3-07-07
    55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试用期
    词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更多>

    #试用期
    相关咨询
    • 最新的商标法规定续展期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4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商标局应当对续展注册的商标予以公告。
    • 员工试用期最新规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9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劳动法规定最长试用期,有没有法律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28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法律规定试用期可以辞职吗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14
      如果还在约定的试用期内,也就是说此时劳动者并未通过考核转正,劳动者也是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申请。但要注意,试用期内提出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而不能直接走人。否则因此给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的话,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 抚养费法律规定有哪些最新进展
      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孩子的抚养费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照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如果负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可以适当提高比例,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而如果无固定收入,抚养费的数额可以参照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按照上述比例来确定。如果有特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