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条件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18 16:27:20 343 人看过

一、德州市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条件

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必须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

审查的材料有:《户口登记簿》、《残疾军人证》、军队相关部门监制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换领申报审批表》、退役证件或者移交政府安置的相关证明。

伤残人员跨省迁移户籍时,应同步转移伤残抚恤关系,迁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根据伤残人员申请及其伤残证件和迁入地户口簿,将伤残档案、迁入地户口簿复印件以及《伤残人员关系转移证明》,发送迁入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并同时将此信息逐级上报本省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二、德州市伤残抚恤关系转移什么时间办

周一至周五,冬令时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夏令时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01: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定节假日相关文章
  • 白城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要办多久
    一、白城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要办多久法定办结时限:45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30个工作日。二、白城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设定依据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四条残疾军人由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机关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2、《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必须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民政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审查的材料有:《户口簿》、《残疾军人证》、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或者武警后勤部卫生部、武警边防部队后勤部、武警部队消防局、武警部队警卫局)监制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或者《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申报审批表》、退役证件或者移交政府安置的相关证明。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残疾军人残疾情况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复查鉴定残疾情况。认为符合条件
    2023-05-18
    210人看过
  • 湘潭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时间限制是多久
    一、湘潭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时间限制是多久办理时间:3个工作日二、湘潭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依据(一)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履行下列职责:(四)审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二)离休、退休的;”。(二)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职工应当持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2023-05-13
    124人看过
  • 包头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咨询电话是多少
    一、包头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咨询电话是多少0479-3351387。二、包头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办理咨询电话是多少依据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四条“残疾军人由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机关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2、《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第四章伤残抚恤关系转移“第十九条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必须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民政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审查的材料有:《户口簿》、《残疾军人证》、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或者武警后勤部卫生部、武警边防部队后勤部、武警部队消防局、武警部队警卫局)监制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或者《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申报审批表》、退役证件或者移交政府安置的相关证明。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残疾军人残疾情况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复查鉴定残疾情况。认为符合条
    2023-05-11
    204人看过
  • 兰州伤残抚恤关系接收在哪办理
    一、兰州伤残抚恤关系接收在哪办理城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480号凯大大厦16楼1604室;七里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七里河区建西东路388号七里河区政务服务中心229号退役军人事务局窗口;安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安宁区学府路1999号7楼安宁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红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红古区平安路631号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西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西固区公园路60号统办1号楼2楼220室;榆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榆中县兴隆路245号军粮供应站4楼榆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403室;皋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梨花路42号榆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5楼501室;永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玫乡路司法大厦3楼永登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二、兰州伤残抚恤关系接收法律依据是什么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四条残疾军人由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
    2023-05-14
    62人看过
  • 吉林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流程怎么走
    一、吉林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流程怎么走1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2《市)退役军人事劳部门受理。不符合办理条件不予受理。3市(州)、县《市)退役军人事劳部门复查残疾情况。4省退役军人事劳厅审楼档案材料。5审定。合格的填写《退役残疾军人移交地方申报审核表》办理证件,逐级发给申请人。不合格的将相关材料。6自申请人被批准伤残等级评定后的第二个月起,由县级民政部门按照规定予以抚恤(死亡的从第二月起停发抚恤金)。二、吉林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法律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四条残疾军人由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机关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必须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民政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三、吉林伤残抚恤关系接收、转移办理流程(1
    2023-05-19
    278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定假日也被称作公众假日、法定假期,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 更多>

    #法定节假日
    相关咨询
    • 残疾士兵退出现役后户口迁移时残疾抚恤金关系如何转移?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3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户口转移,应同时办理残疾抚恤关系转移手续。其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残疾抚恤金,户口迁入地民政部门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户口迁入地落户证明、抚恤关系转移证明和抚恤档案等材料,按本地规定的残疾抚恤标准,从翌年1月起予以抚恤。对于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残疾抚恤关系的,原户口所在地省级民政部门应当在抚恤关系转移证明上签字盖章。
    • 德州市职工工伤保险转移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9
      德州市工伤赔偿(工伤待遇)受《工伤保险条例》和《山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调整。九级工伤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的9个月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根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第25条规定:“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 泰州市工伤保险转移办理需要什么证件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07
      1、初次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需准备该单位的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复印件,单位法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该单位所有员工的劳务合同,身份证复印件。 2、资料备齐后到社保局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缴费工资申报花名册,并缴纳职工的工伤保险费。 3、单位参保缴费后有人员变动及时将变动人员名单报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位初次参保交费的次月新发生工伤的职工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开始享受工伤
    • 劳动关系怎么办理跨市转移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2-07
      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出具《参保凭证》;申请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入、联系办理转移后续业务;参保人员前往当前缴费区(县)社会保险管理分局申请医疗保险关系转出业务;出具《参保凭证》;将《参保凭证》送到接收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本市社会保险管理分局办理转移后续业务;新参保地收到关系和资金后通知参保人员。
    • 社保基本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条件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0
      关系跨统筹范围转移到本地就业的,需先在本地参保缴费,再持外地经办机构开具的《基本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到市经办机构填写《基本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市社保经办机构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出具《基本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予以办理关系转接手续。1)男性不满50周岁、女性不满40周岁;2)男性50周岁(含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含40周岁)以上,本地为该人员户籍所在地;3)男性50周岁(含50周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