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车祸具有刑事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1 18:30:37 469 人看过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定交通肇事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注意,此处的30万元以上的数额,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而是指行为人无力赔偿的数额。按此标准,财产直接损失数额不到30万元,或者损失虽远远超过30万元但赔偿后不足30万元的,都不构成本罪;

4、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下列情形之一的: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述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交通肇事如何定性所谓公共范围外,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内尚未纳入公共交通管理的交通。城市街道、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村通”公路,以及已经开发并纳入公共交通管理范围的内河航道、海运航道、湖泊等属于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

根据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8条的规定,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则不定交通肇事罪,而应当分别以下情形处理:

1、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生产、作业,因不服管理、违反生产劳动安全等规章制度,以及单位主管人员指使、强令他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死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2、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生产、作业,有安全隐患,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负责劳动安全设施的直接责任人员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死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定罪处罚。

3、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非生产、作业活动致人死亡的,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的,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致使交通工具严重毁坏的,以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三十万元至六十万元、六十万元至一百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条第(三)项的起点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23: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车祸刑事责任留档案吗?
    刑事责任能力
    案底的话是在车祸中认定刑事责任才会留。主要是在重大车祸、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况下有可能留下案底。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了道路的交通管理法规,并且发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比如导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或者使道路上的公共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破坏了公共财产,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构成交通肇事罪有几个主要要素:一是交通肇事的主体。这里主要指一般主体,就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你年满16周岁以后就应承担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了。而且这里的主体不能指交通运输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或者理解成火车、汽车等一些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而是指所有直接干交通业务的人,还有那些保证交通运输的人。这些才是交通肇事的主体。二是交通肇事的客体。其实很多人容易忽视交通肇事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一般交通运输指一定的交通工具,比如汽车、火车之类的,这些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公路、铁路、水上、空中交通运输。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交通运输的特
    2023-06-02
    164人看过
  • 车祸能否构成刑事责任
    法律综合知识
    车祸是可能构成刑事责任的。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5-04
    427人看过
  • 车祸后刑事责任的法律程序
    发生车祸后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是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发生车祸后伤人后怎么赔偿需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具体的赔付项目和标准如下:1、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2、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
    2023-07-04
    443人看过
  • 车祸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未成年车祸的判刑如下:1、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一般不予刑事处罚;2、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车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未成年人犯罪刑法规定如何判刑未成年人犯罪刑法有下列规定:1、十六岁以上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十六岁以下不给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监护人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以接受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
    2023-07-04
    243人看过
  • 车祸刑事责任赔偿标准,车祸刑事责任追诉时效期限是多久
    一、车祸刑事责任赔偿标准车祸刑事责任赔偿标准是:1.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2.误工费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九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二、车祸刑事责任追诉时效期限是多久车祸的刑事责任的追诉时效期限可
    2023-06-27
    298人看过
  • 车祸在什么情况下会追究刑事责任
    车祸在以下情况下追究刑事责任:1、饮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样也不是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车祸出院后是否会追究刑事责任车祸出院后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司法鉴定机构的死亡鉴定来确定。如果确实是车祸造成的后续死亡,肇事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
    2023-08-03
    52人看过
  • 车祸逃逸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电动车发生车祸逃逸要承担刑事责任吗一、电动车发生车祸逃逸要承担刑事责任吗1、电动车发生车祸逃逸若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
    2023-07-03
    484人看过
  • 车祸责任归属:刑事还是民事?
    车祸属于民事还是刑事,应结合肇事方是否有违章、事故责任认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当事人对事故负主要或者全部责任的,且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都已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对事故承担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甚至是没有责任的车祸大多属于民事案件。车祸民事责任能转为刑事责任吗车祸民事责任不能转为刑事责任,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是指因为交通事故引起事故当事人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失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是指负事故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者,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则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车祸后民事责任能否转为刑事责任,关键要看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和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2023-07-01
    66人看过
  • 从犯具体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从犯具体需要这样承担刑事责任:对比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是主犯的对称,共犯种类之一。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起辅助作用,指为犯罪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胁从犯是什么如何承担刑事责任胁从犯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7-28
    473人看过
  • 车祸刑事责任会坐多久牢
    车祸的刑事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醉酒驾驶的刑事处罚标准是什么醉酒驾驶刑事处罚标准如下: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3、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4、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5、醉驾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
    2023-06-19
    403人看过
  •  车祸的民事责任问题
    这段内容讲述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逃逸行为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较严重,可能会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则可能会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人,将面临刑事责任,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逃逸行为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较严重,可能会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则可能会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哪些情况下交通事故会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若满足一定条件,可能构成犯罪。这些条件包括:1. 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如酒驾、超速、逆行等行为;2.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3. 醉酒驾车,或者在道路上行驶的其他机动车驾驶人,严重
    2023-08-22
    403人看过
  • 车祸中死亡赔偿责任的具体有关内容是什么
    1、处理事故费用。死者的亲属为处理交通事故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亦可向责任人主张,但该种主张应按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分担,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交通费按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住宿费按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误工费的计算,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3、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
    2023-03-16
    429人看过
  • 车祸责任人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开车撞伤人后不是一定要坐牢的,开车撞伤人一般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正常行驶撞死人,会判刑吗第一,如果在自己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撞死人,因为只是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不涉及到刑事责任,所以还是不会坐牢的。第二,如果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比如有酒后驾驶、醉酒驾车等这种比较严重的情况,那么就是违反刑法了,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有可能坐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2023-07-06
    260人看过
  • 车祸全责司机的刑事责任能判几年
    一、车祸全责司机的刑事责任能判几年要看车祸带来的具体伤害。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事故全责负刑事责任吗不一定;司法解释将财产损失数额限定为“无能力赔偿数额”,据此,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管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何种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能够赔偿,则不成立犯罪。有人认为这会造成实质的不公平。但其实,如此规定是有合理性的,首先,在我国刑法中,只有故意毁坏财物罪,过失毁坏财物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如此规定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其次,如肇事者承担了赔偿责任则使自己承担了损失,如果仍与未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肇事者一样定罪处罚,这其实更不公
    2023-06-04
    48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车祸谁负刑事责任,犯罪事故车祸有谁负刑事责任,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03
      交通事故有刑事责任的有以下几点:1。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肇事者需要对事故承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交通事故导致超过三人死亡,肇事者需要对事故承担同等责任的。3、交通事故给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造成直接损失的,肇事者需要对事故承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偿能力超过30万元的。
    • 车祸付刑事责任我国法律具体是怎么样规定的?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0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 车祸至人伤残负全责是否具有刑事责任的判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9
      车祸至人伤残负全责是否具有刑事责任的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公告、11月2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
    • 车祸具体是怎样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3
      因一方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
    • 车祸有什么车主责任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1-12
      车祸责任划分: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车祸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可分为“全部责任、无责”,“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